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傣族土司制度对德昂族的影响——以陇川县户弄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和德昂族都是德宏州的土著民族,相互交往历史悠久.土司制度上层贵族拥有很大的权力.元代中期以后傣族土司占据统治地位,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有所保留.由于长期隶属于傣族土司的统治.导致德昂族语言、文化习俗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德昂族茶俗文化有着独特的地方民族文化特征。首先,表现形式原始。保留了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可多见的人类文化遗存,如腌茶、凉拌茶以及酸茶的制作工艺。其次,茶俗表现形式多样。在茶饮茶食方面有酸茶、竹筒茶、烤茶、煮茶、凉拌茶、腌茶;在婚礼婚俗方面有恋爱茶、择偶茶、提亲茶、定亲茶、小酒茶、请柬茶、婚礼茶等;在茶俗茶礼方面有迎客茶、敬客茶、送客茶、亲情茶、调解茶、回心茶等;在宗教祭祀方面有建房茶、姑娘茶、拜家神茶、丧葬茶、敬神茶等。其形式之多,内涵之广是任何一个民族不可相比的。  相似文献   

3.
跨境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各国政府不能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云南跨境民族德昂族传统文化中的龙阳崇拜很独特,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龙崇拜互有异同.在德昂族人心中,龙阳象征太阳父亲是万物之源,是圣父的化身,给予后人光明、力量、希望和勃勃生机;青龙母亲是圣母的化身,给予后代尊重妇女.故龙阳崇拜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历史和现实的自觉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心理基础,也是保持民族关系和谐、维护国家统一及推动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4.
德昂族是德宏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条件、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原因,产生了丰富而具有民族特色的传说故事。德昂族的传说涉及德昂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的还和一定的历史事件、地方风物和社会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研究德昂族民间传说,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云南德宏三台山乡初冬瓜和邦外两个德昂族村寨为例,通过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的对比,研究异地搬迁后初级社会关系的变化对文化调适的影响.作者认为,德昂族的初级社会关系是村民维持和发展生产的重要社会结构资源资本.异地搬迁后,随着初级社会关系的变化与功能的弱化,德昂族的文化进行了相应地调适以弥补原有初级社会关系因搬迁而弱化或丧失的一些社会功能.这些调适通过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来提高村寨的适应力以适应搬迁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文化变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文化是动态演变的,其变迁存在整合模式、差异模式和模糊模式三种模式,公司治理文化变迁是这三种模式相互联系和共同变化的结果,并且在变迁中会遇到五个方面的困境,即与战略的不一致、组织场的影响、组织文化本身的特点及亚文化的影响、组织本身"逆淘汰"文化以及跨文化经营中的困境等。  相似文献   

7.
该文采取实地考察、访谈、文献资料收集分析的方法,以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彝族及云南的土著民族佤族和德昂族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各民族对森林的依赖、利用与保护,继承、发扬、变革传统文化习俗等3个方面,对其与森林资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彝族、佤族、德昂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对森林资源具有多方面影响;②某些传统文化习俗在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今后探讨山区少数民族对森林资源的影响时,应正确处理现代文明与传统习俗的关系,并关注社会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变迁的三种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变迁是目前企业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国外企业文化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 ,对企业文化变迁的三种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部分南亚瑶族从老挝、泰国移居美国后,在和西方文化的接触过程中,其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根据笔者赴美调查所得,美国瑶族已基本从一个刀耕火种的山地民族演变为从事现代化生产的都市民族。究其原因,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改变是美国瑶族文化变迁的根本原因,而美国政府的支持与指导是其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田野资料为基础,论述了鄂伦春火文化的变迁,指出鄂伦春的火文化,不仅是记录在书上的传统崇火习俗,也包括现代生活中对待火、处理火的完整内容,以主动的态度防火,保护森林是鄂伦春人新的火文化,是其火文化变迁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陇川县户弄村德昂族的语言与傣族的语言有很多借用关系,虽然这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但人口少的民族向人口多的民族借用语言是普遍的。从户弄德昂语基本词汇变化类型、特点两方面来看户弄德昂语的变化,可看出民族语言借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堡寨聚落是以高墙厚筑为设防特点的建筑群落,蔚县的村堡是古代先民为抵御外侵而营建的具有军事防御特性的聚落。由于其特殊的生成机制和背景,形成了具有冀中地区特色的传统堡寨聚落类型。随着现今城乡大规模建设,其现状处于逐渐衰落之中,它们的保存与保护、维修与维护已是迫在眉睫。本文就蔚县村堡之堡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总结其建筑与历史文化特色,挖掘其思想文化内涵,并提出了可行性保护策略,以期为整个堡寨的保存与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年都乎村每年定期举行“於菟”仪式。“於菟”舞蹈虽然单一,舞蹈动作具有非情节性,但却充满象征性,为“於菟”仪式最终目的服务。舞蹈构成“於菟”仪式的主干部分,是人神关系得到交流、强化,民众凭借神灵威力达到村落“洁净”的核心。“於菟”舞蹈是集体创造的成果,被民众共同认可,超越舞蹈本体,成为一种神圣表达,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的许多村寨保存着较丰富而完整的民族文化 ,拥有较优良的生态环境 ,并形成其独特的经济、生态、文化的耦合方式。选择一些村寨作为示范点 ,养护、挖掘民族文化 ,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南碱村的规划和实践对此提出了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对资源的配置和权力的分配极为重视,而资源的配置与权力的分配又必然会渗透到婚制这一文化中。通过对黎平黄岗的田野调查获知,黄岗侗族的婚姻无论是从恋人的确定、通婚范围及其规则的界定还是到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定位等等一系列婚制环节中,婚姻当事人不仅要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制度性规约,而且与其所处的文化生态更是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乡村传统风貌变迁是当代乡村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传统风貌空间的变迁为视角,考察叽啦村建筑空间、历史与文化空间、功能空间的演变机制和内在动因,认为乡村空间的变迁机制与地方社会人群的文化观念存在内在关联,且乡村空间中各要素的变迁是一个动态与持续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白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经济、教育发展较快的一个民族,白族农村的家庭养老方式有一些值得重视的特点。白族聚居村———剑川县下江尾村的家庭养老方式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会有启示。  相似文献   

18.
县域城中村的治理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而现实的县、乡、村关系和县域城中村治理方式难以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改善三者关系,缓解三者之间的矛盾,转变现行的治理方式。改善行政管理机制、实施社区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三个可供参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日趋市场化,农村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推进新农村文化市场建设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而当前新农村文化市场的种种缺陷使新农村文化的发展边缘化,无法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形成对接。解决无效文化传递折射出的农村文化市场的缺陷,探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农村文化市场建设问题,必须将农村文化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完善、要素的扩展、传播载体的嵌入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等分别作为新农村文化市场增能的基础、关键、手段和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