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佳翼 《理论界》2012,(12):161-163
从帝国主义时期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严重影响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这种影响到晚期资本主义时期达到极点。对农业地区的剥削、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剥削和对不发达的工业分枝的剥削这三个方面相互交织,成为晚期资本主义超额利润的主要来源,这是晚期资本主义的重要特点。与晚期资本主义阶段相对应的是新殖民主义时期,除了超额利润与不等价交换外,金融市场已成为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主要剥削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均面临"新常态"现象,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西方国家的"新常态"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金融资本时代的集中表现。而中国经济"新常态"则是国际资本主义危机和中国自身资本逻辑运动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用社会主义力量克服资本主义矛盾的过程,并以"转型"与"换档"作为标志。与资本主义国家无力克服资本矛盾不同,社会主义中国可以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用公有制经济力量和国家政治力量来引导资本、驾驭资本,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避免资本扩张悖论在中国发生,探索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已经萌芽,并得到了发展。但发展的速度是缓慢的,为什么会缓慢呢?原因之一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土地制度与西欧、日本的不同。在中国,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且土地率又特别高,使社会上积累下来的财富多用于购买土地,从事封建剥削,很难向工业资本转化。工业资本的缺乏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现在的分析主要从政治、经济方面着手,论述了土地的买卖制度、政治制度、土地率等促使商人、手工业者把货币财富用于购买土地听封建剥削。那么,中国民众自古以来形成的对农、工、商不同的心理、观念意识到底在这个原因的形成中有否影响,有多大的影响?本文试从这个方面做一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的剥削,是以经济强制的剥削,也就是剩余价值的剥削为特点的。由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购买了劳动力,而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地夺取剩余劳动的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不平等关系,它不象奴隶占有制和封建制那样露骨,而是比较隐蔽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资本论》的科学形式隐蔽着一种针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伦理观上的颠覆、批判和革命.马克思伦理观基于“劳动的立场”而非“资本的立场”,这一立场既呈现在青年马克思关于劳动概念的人类学理解中,亦隐含在《资本论》关于劳动概念的经济学理解中.《资本论》是马克思“劳动的立场”的最终确立,且通过“劳动的立场”而非“资本的立场”看待、剖析和批判那种建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资本剥削的经济一伦理体系.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伦理体系的结构性的不正义,马克思宣告了“资本剥削的经济一伦理体系”必然终结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通过深入工人实际并进行理论研究后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贫困的制度根源,其主要包括对无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以及思想上的统治,资本主义社会给无产阶级造成的是结构性和整体性的贫困。同时,马克思还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和加剧,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积累就是贫困的积累,无产阶级要彻底摆脱贫困就必须采取革命的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7.
"政治经济学数科书"第八章以前的各章,主要是分析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阶级对立的根源.这一章主要分析资本主义的流通过程.资本流通过程是"资本论"第二卷的主要内容,第二卷一开始就以很大篇幅分析资本的循环和周转问题.马克思通过对资本流通过程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说明从资本循环和周转中,从资本所通过的生产与流通的运动中,资产阶级怎样残酷的剥削无产阶级,资本的运动怎样促成了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学习这一章,对于揭露资本主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时期东西方童工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工劳动是社会工业化的产物。本文探讨了工业化时期东西方童工劳动的异同 ,以史实说明工业化时期东西方国家在使用童工的过程中 ,除在行业分布、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报酬、工作环境、对童工劳动的规范等方面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外 ,还有一些差异 ;并初步探讨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文章认为 ,在社会转型时期应当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来处理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 ,进而避免社会出现大的动荡。  相似文献   

9.
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平台资本主义利用数据生产资料进行资本增殖,数据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劳动过程的核心。资本的平台化,使生产主体逐渐完全依赖平台生产,同时依赖平台生活,从而造成主体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的相互交织。平台的资本化,一方面使生产劳动突破了固有的时间结构,造成资本对主体闲暇时间的剥削,无酬的数据生产劳动充斥主体的日常生活全过程;另一方面,在产业转型与行业竞争的双重作用下,平台资本主义加速了新的生产劳动形式生成,主体为维护在平台中的声誉,必须被迫从事“情绪劳动”,接受资本的情绪剥削,并逐渐成为“情绪怪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平台的开放性与“自由”性并未改变其服务于资本剥削的本性,反而使这种剥削愈发强烈。在资本的宰制下,平台成为资本控制、监视、剥削主体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经典物理学发展了基督教的线性时间,确立了量度物体运动变化的绝对时空观;资本概念的发育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践在绝对时空观中获得支持,而时空也被资本不断的塑造为资本化的时空;马克思在批判绝对时空观和黑格尔的绝对资本观的过程中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时空观,在实现了时空坐标转换的同时展开了对资本的批判。马克思从历史哲学的高度透过资本品看到了隐藏在资本背后的社会关系,从而深刻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剥削的本质,揭示了资本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性,破除了资本的永恒符咒,通过以自由时间扬弃必要劳动时间深层地规定未来理想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的逻辑。在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了信息交换速度和交通水平的提高,空间壁垒逐渐消融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时间就是发展的空间”,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逐渐变得松散,产生了时空分延或时空压缩现象,而这正是资本追求利润的结果。时空化的资本与资本化的时空纠缠在一起共同形塑了当代社会。  相似文献   

11.
传统观念认为 :资本仅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因为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用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价值。资本和剩余价值反映了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雇佣与被雇佣和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然而 ,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资本的形成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体现了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同时 ,资本又有其形成的一般条件和一般属性。作为资本的一般性质———增值性 ,早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就已存在 ,如生息资本。但是 ,作为资本形成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是否特…  相似文献   

12.
<正>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生产总要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它以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为基础。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基础。要使资本主义生产继续进行,就必须使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统治关系保持下去。资产阶级为此所使用的办法在不同历史阶段上有不同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初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权力,颁布一系列惩治被剥夺者的血腥立法,迫使他们习惯于雇佣劳动制度所必需的纪律,从而成为自愿地出卖自己劳动能力的人;同时,通过压低工  相似文献   

13.
资本二重性的思考与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不仅仅具有物质自然属性与社会生产关系属性的双重性质,而且在社会生产关系层面中,可以区分为一般社会属性和特殊社会属性。当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的情况下,资本的特殊社会属性是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其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主要体现为剥削收入;当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的情况下,资本的一般社会属性是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其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主要体现为资本要素收入。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现行的人口学和经济学教科书,大都把相对过剩人口规律看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人口规律,认为,这一规律适合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整个历史时期,反映资本主义各个发展阶段上人口运动的基本特征。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下面略述浅见。相对过剩人口规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分析资本积累趋势时揭示出来的。根据我国现行教科书的概括,这一规律产生的原因大致如下:(1)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必然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2)在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的同时,劳动对资本的供应都在绝对地增加。理由是:机器的使用造成了广泛使用童工和女工的可能性;资本主义向农村的发展,使大批农民破产,竟争使许多中小企业破产;大批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劳动力市场等等。结果就使越来越多的工人找不到工作,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作为一种社会各方面的动态变革运动 ,最初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这就是所谓的西方现代化。在这一进程中人的现代化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现代化也走向了反人性的一面。本文拟就西方现代化进程对人的本质的实现和发展的二重影响作一浅析。一、分工的加剧对人的本质的实现和发展的二重影响西方现代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而席卷全球的。在这一过程中 ,世界越来越为统一的市场规则所左右 ,分工越来越细 ,部门越来越庞杂 ;一方面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需要 ,“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 ,东方在分工…  相似文献   

16.
对西方文官制度中『政治中立』原则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文官制度形成时期 ,西方各国确立了“政治中立”这一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后来成为西方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文官体制的信条 ,各国普遍将“政治中立”原则作为公务员义务的重要内容写入公务员法中。  追本溯源 ,“政治中立”植根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和两党 (或多党 )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 ,是在反对和改革“政党分赃制”的过程中确立的。早期 ,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一个严重问题 ,即执政党更迭 ,内阁变迁而引起的政府行政人员大规模进退和执政党上台后公开进行肥缺分赃 ,造成了行政人员的低效率和官员…  相似文献   

17.
“福利国家”始于19世纪80年代,在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得到较大发展。战后“福利国家”政策的实行,源于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劳动大众为争取各种社会权利而进行的长期不懈斗争、社会主义国家的挑战和改良主义等思潮的盛行。但这一政策近年来也面临一系列困境,各资本主义国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尽管“福利国家”政策有其积极的社会效应,但它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在自身框架内的一种改良措施,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和劳动的对立,更不可能改变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由来和三种答案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农业中绝对地租的来源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展开的:由于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工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等量资本在农业中可以吸收较多的劳动力,在剥削率相等的条件下可以产生较多的剩余价值。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资本不能从其他部门无限制地转移到农业中来,因此由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而多剥削到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便不参加社会平均利润的均衡化过程,而是留在农业部门作为绝对地租支付给土地所有者。在这种情况下,绝对地租的来源就是农产品价值超过其生产价格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由于农业中资本  相似文献   

19.
吴庚振  周远帆 《河北学刊》2004,24(5):201-204
西方国家所标榜的新闻事业的"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从控制手段的角度来看,西方国家对新闻传播事业采取的是"软控制".这是一种利益控制,资本控制;是一种价值观念控制,规律控制.这种控制,使新闻媒体自觉自愿地按照资本的意愿行事.它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起主导作用的永远是资本,新闻工作者不可能得到它所标榜的绝对自由和民主.  相似文献   

20.
魏传光 《学术研究》2023,(2):19-27+177
针对21世纪出现的数据价值化问题,加拿大学者斯尔尼塞克提出“平台资本主义”概念,用以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依托数字技术增殖的现象。平台资本主义包含隐匿性的数据剥削,包括数据生产资料剥夺、强迫劳动和劳动异化等问题。在数据剥削过程中,平台资本主义中建构了一种影响社会正义的劳动结构,对数字劳工进行抽象强制和剥夺,使数据剥削失去了正义性。因而数据正义建构的指向必然是解决由数字用户生产的数据为平台资本无偿占有的问题,实现数据的全民共享。这需要从源头上抑制数据被资本操纵的内生力量和运行机制,加大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建设数字平台的力度,明确数字劳工的数据产权,对资本平台进行“累进数据共享授权”和“数据交税”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