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刍代中国宾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名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各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友袅了马克思主义。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活的灵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继承的核心冯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如何理解这种继承?继承了什么内容?思考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和精神...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近十几年来,全世界关心中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都在谈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并提出了许多需要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澄清的问题。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如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传统观念的社会主义比较,有什么新的重大的理论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如同一些人所说的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本人愿意参加讨论这些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但是,这…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过程中,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思维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这一方面作些分析。一、邓小平同志运用矛盾分析法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矛盾分析法就是树立矛盾的观点,对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矛盾诸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的方法。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维方法。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运用矛盾分析法去分析、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并运用它深入地探索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1995,(6)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它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6.
浅析邓小平理论的特点丘国仁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起来的,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最本质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基本制度和基本价值的辩证统一徐德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如何全面地、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理论,是当前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邓小平揭示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观的重大发展──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朱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的新社会主义观。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新让会主义观的逻辑起点。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决定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方向、方针...  相似文献   

9.
1997年3月19日,在邓小平同志逝世一个月之际,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省社科联、省社科院在合肥联合举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贡献研讨会”。与会者共50人,提交学术论文30多篇。与会同志深切缅怀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丰功伟绩,认为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这也是邓小平同志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作…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社会主义?它的本质是什么?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如果搞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就谈不上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说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要结合中国的国情,结合中国的实际,而不能生搬硬套书本上对社会主义的描绘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模式。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  相似文献   

11.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根本属性,它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主要标志。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运用和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的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的全部著作和实践都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面展开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因此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命题,这个理论所要集中回答的问题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以及这种本质在中国如何实现。(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论证…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及社会主义原则的论述,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科学体系。这个理论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解决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创造。因此,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和必然要求。它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和规律,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科学的理论体系,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个讲话深刻地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揭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本质和重大历史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列宁…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吴广良,吴国柱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全面系统地把握这一思想,对于坚定人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共同富裕的本质含义和现实前提什么是共同富裕?以往人们常常把它看...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社会科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制交替、社会转型和时代巨变的历史新型期,应如何看待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的座标系中居于何种位置?社会科学的生命力何在?怎样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这些日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邓小平作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精革,而且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学习、研究这一思想,对于引导我们进一步认识社一会科学,推进社会科学理论的繁荣与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社会科学也是第一…  相似文献   

19.
不断探索和努力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人半个世纪以来不懈的追求。列宁指出:“规律就是关系”,即“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①。通过对体现本质的重大关系的深刻分析来把握和驾驭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是党的三代领导人的一条成功经验。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江泽民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重大关系》(以下简称“十二大关系”),都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成功典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连续性。  一、“十二大关系”对《论十…  相似文献   

20.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于幼军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坚持与发展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实践的重大使命,也是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课题。一、在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