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要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面貌或改造民族地区的社会现实,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人们更新僵化的经济观念,具备较好的素质。心理学指出: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制于其心态特征。然而,我国少数民族在从事现代的经济活动中,其经商素质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落后的民族地区,这个问题更为明显。少数民族地区面对我国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挑战,如何认识?如何思考?如何更新僵化的经济观念?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而且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国家有计划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关系到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建国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大多数少数民族是从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农奴制的经济形态中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其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势必落后于其它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是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对如何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问题,至今认识还未完全统一。本文仅就其中几个问题谈一些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解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在党的领导下,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内地汉区相比较,发展还是十分缓慢的。特别是十年浩劫,使文化教育事业处于停顿,甚至倒退状态。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家深刻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重要原因就是民族教育事业太落后。一个地区没有大批有文化、懂科学的建设人才,发展经济只能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5.
一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即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因此,发展经济,消灭贫困和落后,是少数民族地区紧迫的任务。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族区域的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在竞争和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仍然不能赶上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1953~1986年,工农业每年增长速度,全国  相似文献   

6.
国家通过兴办国有大型企业 ,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在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过程中自觉地摒弃了一些封闭、守旧的习俗观念 ;同时 ,也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难以迅速接受新事物 ,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滞后于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只有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民族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必须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及其特点出发 ,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自然环境、经济状况、交通条件等表层现象上 ,只有充分地考虑到一个民族自身存在的各种因素 ,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才能促进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奇缺是多方面的。但是,所缺乏的各种人才,还是有轻重缓急之分的。研究这个问题,一方面对于专门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的综合性大学来说,具有现实意义,使之能把培养重点放在急需人才上,突出重点,解决急需;另一方面,也才能及时地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大量急需的合格人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民族地区的现代化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地区因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篆刻艺术发展受到制约,从近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各种全国性大展和书学讨论会的情况看,少数民族地区远远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篆刻创作水平低、篆刻理论研究滞后、篆刻市场发展不完善、群众基础差,是少数民族地区篆刻艺术的现状。少数民族地区篆刻艺术要有大的突破,必须扬长避短,以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字为依托,大力加强少数民族文字入印技法技巧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0.
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民族地区经济的起飞、改变落后面貌,具有重大意义,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然而总的来看,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尚处于低层次状态。如何发展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商品经济,广大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对民族自身的特点和商品经济发展关系的讨论却极为鲜见。显然,民族特点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直接而显著的。所以,研究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必须研究少数民族的特点。贵州少数民族的特点少数民族的特点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传统、民族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是民族特点的…  相似文献   

11.
云南是一个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已开始了社会、文化转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巨大中击.实现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是每个民族兴旺发达之路.没有现代化、就意味着贫穷与落后.但是,一旦丧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就意味着该民族文化的消亡.如何帮助这些少数民族稳定地进行社会、文化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又要在转型期注意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给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是如何才能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抓住机遇,这是目前必须回答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历史上中央王朝对贵州实施开发的利弊和贵州少数民族的特点、地区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必须实施主体式开发战略,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整体性的基础上,采取非均衡式推进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经济发展态势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兴衰,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振兴民族地区经济,使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经济腾飞,乃是实现我国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这一目标的不可忽视的方面。发展民族经济必须重视发展民族贸易。民族经济也是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本质的特征就是交换,借助货币进行商品交换。只有搞活商品交换、搞活商品流通,城乡经济才能繁荣。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否定商品经济对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否定商品经济对社会生产方式变革中的作用、否定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实质的观点是错误的。作者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的重要力量,只有发展商品经济,才能使社会主义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得到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形成了明显的两级分化格局,这样不仅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腾飞,而且还牵制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差距,才能使我国早日达到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但经济发展同全国的差距1989年比1980年扩大了3.3倍,此后的差距还在加大。富饶的资源与落后的经济间存在鲜明的反差。本文试图通过对阿坝州资源优势的认识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措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阿坝州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前景 1.水力资源。全州河流纵横,水源充足,流量丰沛,落差大。水力资源理论藏量1960万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民族问题,把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把这一问题作为党在新时期总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的种种原因,这些地区还相当落后,与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指导下,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形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一项新事物 内地先进地区对边疆地区的对口支援、经济技术协作、经济咨询和智力支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项新事物。它的出现使民族地区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市场出现了繁荣景象。党中央极为重视内地先进工业地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上、技术上的帮助,在对口支援上作了明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文化是该民族得以独立于其他民族的内在特征 ,具有不可再生的资源意义。然而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一般较之汉族地区落后。要改变这种状况 ,惟一的选择就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就得对外开放 ,而这种开放必然导致外面强势文化的冲击 ,这种强势文化是以强势经济为其载体的。在这种情势下 ,如何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 ,确实是两难选择。本文以地处渝鄂湘黔交界之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傩文化为例 ,试图论证少数民族文化在保护方面的困境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西北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使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不再可能闭关自守,自然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亦不例外。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一个经济增长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综合发展体系,因此,保护和改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是推动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健康、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