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历了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之后,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刺激经济发展的计划。我国政府也在这一特殊时刻加快出台各项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向依靠内需转变。汽车下乡政策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本文正是希望通过探讨促进汽车金融公司发展来促进汽车消费信贷从而拉动汽车消费,在汽车产业链的带动下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庞大的财政刺激经济计划正在快速发酵。继国务院推出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后,各地政府近期快速公布了各自的投资计划,根据对目前已公布投资计划的24个省市的合算,投资计划总额已经接近18万亿。把中央和地方的投资计划加总起来,总额达到22万亿元,这大概是2007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全部支出(约5万亿元)的4倍多。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已进入"新常态",GDP在7%左右徘徊,表现为短期投机向稳健长效实体经济转换、政府投资向民间投资转换、政府调控向市场调节转换。笔者对客观形势和政策导向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提出大投资、大刺激后的我国经济需要休养生息,政府为了稳定经济、促进就业、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为民营实体经济发展扫清障碍,并为其提供政策支持,民企创业、兴业进入了难得的黄金期。  相似文献   

4.
未定稿     
正中国经济需"针灸式"刺激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无需强刺激,而是应采用"针灸疗法",在关键穴位进行调整刺激。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首先,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成本须大幅度下降,并发行一些长期的、有政府担保的债券来支撑基础产业投资和长期基础设施投资;其次,已规划的投资须尽快按时落实,地方政府则及时给予激励;最后,已宣布的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公布细节,尽快推出试点方案,让投资者和  相似文献   

5.
经济     
《领导文萃》2012,(20):133-134
中国刺激经济新措施或增风险标准普尔公司在其报告中说,4年前中国通过刺激措施抵御全球衰退所留下的巨额债务,限制了政府再次通过大规模刺激来加速经济增长的胃口。中国通过4万亿元的投资刺激计划将其经济从2008-2009年的长期全球衰退中拯救出来。然而这也导致地方政府为完成全国计划的任务而积累了10.7万亿元的债务。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债务当中的三分之一是永远无法  相似文献   

6.
前沿观点     
《领导决策信息》2008,(47):12-12
地方政府投资计划变成"放卫星"专家强调"大跃进"不可不防国务院推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后,各地政府先后公布投资计划,据统计,投资计划总额已接近18万亿元。《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撰文认为,  相似文献   

7.
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目的就是通过政府投资的拉动,最终刺激民问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自主增长.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2,(36):16-17
“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是中央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提出的经济发展总基调。2008年,中央政府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当前,在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开始了新一轮“投资竞赛”。7月以来,广东、长沙、贵州、重庆、天津等地方政府纷纷抛出促进投资和增长计划。新的‘‘四万亿”最终会起到怎样提振经济的效果引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9.
为了应对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各国纷纷出台刺激经济政策。我国根据国情制定了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其中2009年预计的9500亿元财政赤字最引人注目。国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成为扩大内需的支撑。政府发行国债直接扩大投资支出,此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09,(2):28-29
继国务院推出4万亿刺激经济方案后。各地政府先后公布了各自的投资计划,据统计目前各地出台投资计划总额已经接近18万亿,很明显仅以地方政府的财力很难支撑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因此,分析各省市之前的融资投资结构对各种不同的融资方式的借鉴和应用已经成为各地方如何落实如此巨大的投资计划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标准。现阶段,政府投资项目的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等问题。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促使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的发展能够更加科学与合理化。  相似文献   

12.
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确立的生产型增值税,即不允许企业扣除购入固定资产中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时的税收政策选择主要是考虑到:①国企改革刚起步,国企对政府的无偿资金拨付存在依赖关系,约束国企盲目扩大投资,提高投资回报率。②当时中国处于卖方市场,资源供应比较紧张,通货膨胀较为严重,限制企业投资是现实选择。③财政负担压力。一、增值税转型的必要性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1.我们已从资源约束型经济转为需求约束型经济,刺激投资、拉动消费,克服通货紧缩是当前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在扩大内需背景下,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引导作用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分析了制约我国政府投资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的各种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通过政府投资引导民间投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相似文献   

14.
许小年 《决策》2012,(4):66-67
2012年,全球经济再次陷入低迷,这种低迷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延续.其根本原因,则在于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 2010和2011年,全球经济有了短暂的恢复,但只是世界各国政府在短时间内动用大量资源,使用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刺激起来的虚假繁荣.当刺激政策的效应过去后,世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如故. 只有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进行结构性的改革,世界经济才能走出金融危机带来的低谷,中国经济才能完成转型. 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表现为美国家庭过度借债、过度消费,欧洲政府过度赤字,中国居民过度储蓄和政府、企业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5.
比之令人忧虑的中国内外需市场的回落,当前更要警惕的是日益高涨的政府投资风潮。这些短期刺激政策一旦占据主流,将使经济变得更坏  相似文献   

16.
在现有分税体制下,土地出让是地方政府缓解财政缺口压力的重要渠道。本文利用2003~2010年中国149个地级市城市面板数据、并结合2003~2008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国有企业在地方政府面临财政缺口增加时出让土地的作用。本文基本结论是:当面临较高的财政缺口压力时,地方政府会以较低的价格向国有企业增加出让土地,尤其是在经济增长下滑阶段、地方政府利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时候,财政缺口增加导致国有企业比重高的城市协议土地出让比例更高。从互利角度来讲,国有企业能够获得更多价格低廉的土地作为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时,地方政府会因地方国有企业投资增加而获得更多的税收收入。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09,(2):14-14
地方发债在应对金融海啸的大背景下突然提速,其方式为财政部“代发代收”。据1月1日《中国经营报》的报道,在此之前,配合中央政府4万亿元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出台的配套投资计划总规模已经高达18万亿元,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保住经济增长,进而稳定就业。这成为地方债提速的主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经历了5个月的经济减速后,中央政府近期密集推出的"微刺激"均着眼于通过释放市场活力,达到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效果,并尽量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平衡。实际上,本轮微刺激政策,反映了新一届政府在应对硬着陆风险方面,更多倾向于通过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如采用简政放权、加快审批等方式进行微刺激,致力于培育和形成更  相似文献   

19.
徐光伟  孙铮  刘星 《管理评论》2020,(1):246-261
层出不穷的"黑天鹅"事件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导致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创出新高。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会产生怎样影响?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07-2016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实体投资与虚拟投资行为的影响。以Baker等开发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实体投资活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导致企业实体投资下降;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虚拟投资活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反而导致企业虚拟投资上升。(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导致实物资产投资成本上升抑制了企业实体投资活动,投资成本是不确定性影响微观企业实体投资的中介路径;相对而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却导致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上升刺激了企业虚拟投资活动,投资收益是不确定性影响微观企业虚拟投资的中介路径。(3)政府干预弱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而市场竞争、公司治理强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政府干预、市场竞争、公司治理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力图打开企业资本配置内部结构黑箱,拓展微观企业投资行为研究内容,揭示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与路径,为当前全球不确定事件的经济影响以及中国经济"脱实向虚"问题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3,(33):28-29
进入6月份以来,李克强总理先后召开多次会议,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尤其以中西部地区铁路投资、大中城市城际铁路和地铁建设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为最,仅新批的36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方面投资就达4万亿元。这也预示着被称为“新4万亿”的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开始,但8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指出,新一轮投资与当年“4万亿”不同,新一轮投资有重点、有选择,且不会一哄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