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韩景愈 《西北人口》2007,28(6):38-43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像甘肃省武山县这样人多地少,农业绝对剩余劳动力过多的农业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转移问题,更是值得探讨和关注。这一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兴衰,乃至我国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甘肃省武山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其现存劳动力转移方式的几点建议,即通过农业深层次开发,当地优势资源的规划利用等方式,增强农业、农村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从而实现农业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型化就地转移。对这一新的转移模式的探析,对我国其它农业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也将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全面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途径和重要目标。利用定量方法测度了吉林省农村劳动力的剩余状况,测算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初期吉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一直呈增长的态势,2003年后农业剩余劳动力超过200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积累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根据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分析了剩余劳动力产生的深层原因,并据此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给出了一些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中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核心.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归纳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成功的模式,分析了今后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杨凌示范区的新特点, 给出了示范区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与利用的新模式: 1农业内部对剩余劳动力利用; 2发展第三产业吸纳剩余劳动力; 3示范区城市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农业主产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主产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在农业主产区尤其突出,探讨我国农业主产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征,意义重大.本文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数量、转移的地域特征、产业特征及特移的效益特征等方面出发,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农业主产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特征.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尽管如此,目前仍有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滞存于农村,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曾对剩余劳动力转移发挥过巨大作用的几种主要途径,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从80年代开始程度不一地下降。这使我们无法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持乐观态度。可以说,我国已面临着重新选择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道路这一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对近两年来理论界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讨论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 ,以供学界参考借鉴 ,并以此推动该问题讨论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由于学界对农业劳动力合理工日和有效工日的界定存在差别,导致用工日折算法测度农业剩余劳动力存量得出的结果争议也很大。文章通过构建效用工日折算模型对工日折算法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1)引入季节性指数和天气变化指数来确定合理工作负荷工日;(2)以"看齐意识"下的效用最大化为基础确定效用最大化工日;(3)引入农业劳动力知识系数和农业技术指数来确定农业劳动力的有效工日;(4)在合理工作负荷工日和有效工日的基础上确定剩余工日;(5)通过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把农业剩余劳动时间折算成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此外,该模型对1984~2050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存量进行估算和预测,并在与其他学者研究比较的同时做出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辽宁东部山区农业剩余劳动力产业转移的必然发展趋势,分析了由于缺乏正确导向,农业剩余劳动力产业盲目转移使资源遭到破坏,环境受到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合理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产业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山东师范大学李玉江教授等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课题的最终成果《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研究》专著 ,最近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以研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主题。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和科学研究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重大问题。面对发展中国家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隐性和显性剩余、传统农业部门滞后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 ,各国经济学家都试图从不同角度 ,探讨发展中国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 ,如何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并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李嘉图 (D .Ricard…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再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能否解决好其再就业问题成为中国农村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城市化对解决剩余劳动力的效果、承包制和户籍制度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政府基层组织对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以及国际劳务输出等方面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严重制约因素,而制约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在于农村教育的滞后导致劳动力的素质低下。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从三个角度提出改进措施: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和合理使用;农村教育改革和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人力资本投资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浅层次转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是 :1 .供给量过大 ;2 .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3.乡镇企业吸收能力减弱 ;4 .农民自身素质低下。在这种背景下 ,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的浅层次转移就变得非常必要和实际。要实现浅层次转移就应注意发展高质量农业 ,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 ,完善劳动力的流迁机制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转移空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2000年以来其农村劳动力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可见,吉林省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而现阶段,吉林省内部转移空间狭小,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内部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无法与东部较发达地区相比。为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来拓展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省内转移空间。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黑龙江省是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省农民就业程度与效果。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但数量大,而且,转移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解决,对黑龙江农村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吸收现代技术的能力,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把黑龙江省农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面临的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较大,主要转向大中城市、小城镇、农村二、三产业和深层次农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既有剩余劳动力自身的因素,也有城市就业压力大、城市化进程缓慢、“小城镇病”等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7.
J Pan  S Guo 《人口研究》1986,(2):16-20
Using 1982 census data for China,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movement of the country's labor force from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nto the industrial and service sectors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From 1952 to 1982, the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declined relative to other sectors, while the absolute number of agricultural workers increased and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to increase. Three projections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trends for the next 20 years are outlin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sector will help to absorb the large volume of surplus labor, given the saturation of labor markets in agriculture and existing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引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度概念,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综合水平与城市化综合水平协调度测度模型,以吉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近10年来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与城市化从不协调转变为协调,协调度界于Ⅰ类~Ⅵ类之间,说明两者之间协调度存在着波动性。1997~2002年,吉林省在特殊历史背景和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国有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使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拉力减弱,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错位,为不协调时期;2003年以后,政府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关系的加强,使得协调度从2002年的Ⅵ类失调型转变为Ⅰ类协调型。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当前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在 2亿左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已经成为关系到改革开放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可以看出发展小城镇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change of labor resources distribu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labor force by use of employment population size,investment scale and the relevant data of GDP scale from different provinces in China.The optimal investment model of labor force i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Marginal Product Elasticity Theory to estimate the quantity of surplus labor force in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It also analyzes the effect of investment on the labor force migration according to Capital-Labor Force Flow Model of Thomas B.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no shortage of labor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the labor resources distribution in eastern regions is close to the optimization;the largescale surplus labor force still exist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western regions will become the regions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of surplus labor resources instead of central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