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谦 《社区》2011,(21):21
在纽约,一位收入颇丰的白领所住的公寓租金不菲,但住在他对门的是一位靠领养老金生活的老婆婆,他们两家的户型差不多,而这位收入不高的老人如何付得起租金呢?事实上,这位老人是一位"廉租房"住户,因为她很多年前就住在这里,当她的收入抵不上上涨的房租后,就向政府提出了救济申请,经政府审核,她的情况符合政府的救济  相似文献   

2.
葛青天断案     
有一老妇人靠纺织为生,一天,筐里放着1200枚钱,进城买棉。走到半路上厕所,将筐放到厕所外面。正好有强盗路过,偷盗而去。老妇哭着说:"我依赖的就是这么点钱,  相似文献   

3.
陈瑾 《百姓生活》2011,(7):26-26
傍晚,我与儿子从公园散步出来,路遇一衣衫破旧、俯身跪地的老太太在哀求施舍。我赶紧从口袋中掏出零钱,让儿子递过去,心底顿生一丝悲凉,自言自语感慨道:"人要是活到这个岁数靠乞讨谋生,真是太凄惨了!""妈,放心吧,你不会的。"儿子迅速回应。  相似文献   

4.
《山西老年》栏目版式微调后,更加接地气,更加关注民生。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六期刊登的《养老金"双轨制"何去何从》更是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我就在我们小区的小花园里听到一些中老年人议论这期刊物的养老话题。  相似文献   

5.
《山西老年》栏目版式微调后,更加接地气,更加关注民生。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六期刊登的《养老金"双轨制"何去何从》更是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我就在我们小区的小花园里听到一些中老年人议论这期刊物的养老话题。有  相似文献   

6.
<正> 叔文龙虎:这里工作队同人都因事出去了,我成了个“留守”,半夜中一面板壁后是个老妇人骂她的肺病咳喘丈夫,和廿多岁孩子,三句话中必夹入一句侯家兄弟常用野话,声音且十分高亢,越骂越精神.板壁另一面,又是一个患痰喘的少壮,长夜哮喘.在两夹攻情势中,为了珍重这种难得的教育,我自然不用睡了.古人说挑灯夜读,不意到这里我还有这种福气.看了会新书,情调合目力可不剂事.正好月前在这里糖房外垃圾堆中翻出一本《史  相似文献   

7.
穆重 《社区》2011,(13):5-5
搜索发现,“乞讨”的网店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金额多是一元起步,乞讨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门:有自称创业没有本金寻求资助的,还有借钱买房娶老婆的。虽然大部分“乞讨网店”的卖家还销售诸如上网卡、衣服等商品,纯粹“乞讨”、“借钱”的只是极少数,但网络乞讨的出现,无疑已引发公众的纷纭热议,有网友就提出这样的网店应该马上封了。而我却认为,容忍“乞讨网店”也是一种善。  相似文献   

8.
旧社会,父母双亡, 我只身四处流浪。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我昏倒在乞讨的路上。 一路大军从这里经过, 多少炙热的双手把我扶到马背上。 从此,我跟着大军前进, 在红旗下,茁壮成长—— 我亲爱的老师,每当您说到自己的身世, 总是热泪满眶。 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 党又派您去打“文化仗”……  相似文献   

9.
齐国有个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自己又没有一技之长。因为没有谋生的手段,他每天只有靠在城里乞讨度日,生活十分困窘。刚好在此时,有个马医因为活计太多,忙不过来,需要找一个帮手。这个乞丐便主动找上门去,请求在马厩里给马医打打杂工,以此换取一日三餐。可是,有人却取笑他说“:马医本来就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职业,而你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就去给马医打杂,当下手,这不是你莫大的耻辱吗?”这个昔日的乞丐平静地回答“:依我看,天下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寄生虫,靠乞讨度日。过去,我为了活命,连讨饭都不感到羞耻;如今能帮马医干活,用自己的劳动养…  相似文献   

10.
15年前,一位不识字的东北老人在出远门探亲时,与侄儿在火车站走散了。此后,他靠乞讨活命,在外流浪了两年多。就在老人生命危在旦夕之际,善良的苏北农民徐为余搭救了老人,并将老人带回家。13年来,徐为余和妻子克服家庭经济困难,一直把老人当作父亲一样赡养……  相似文献   

11.
情谎     
市第五医院住院部一间病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了,走进来一位拎着个蓝布兜的老头儿。他走到一位半躺着的老妇人床前,那老妇人脸色发黄,满脸倦容。看见老头儿,她的眼睛里闪出一丝光亮。老头儿在床前的方凳上坐下,轻声问:“今天上午怎么样?”老妇人有些吃力地动了动身子,回答:“还行,打了一针。”“这就好。”老头儿说着,从布兜里掏出一个饭盒,打开,饭盒里一边是黏糊糊的小米粥,另一边是油汪汪的鸡蛋炒青椒。他把饭盒递给老妇人,站起来扶她坐直,又从上衣的左兜里掏出个不锈钢勺子,在衣襟上蹭了一下,递给老妇人,轻声说:“吃吧。”老妇人望了望老头儿…  相似文献   

12.
记得每一次对故乡的询问,都是背负着歉意与内疚进行。车窗外,一群群低矮的山,一头荒凉一头繁茂,偶尔有几只牛儿会在这驻足,一会又散尽。恰似立夏时遍野的蒲公英,风一吹就散尽一片天空的粉白。不管漫天飞舞的蒲公英有多令人惊叹,也不能终止我繁复的心情。我总会在长途客车上一闭眼就瞧见一位老妇人坐在旧屋的大院前乘凉,夏日炎炎的暑气在她苍老的身躯旁缭绕,老妇人手中的旧扇子在那时,便不停悠悠的扇着,想扇走一个夏季的寂寞,却如何也挥不去那双等待的眼神。岁月使她那双曾经闪闪奕动的眸子,如今像一池结了一层冰霜的湖水,我知道,那是一位祖…  相似文献   

13.
回报     
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即便是在这样的天气里,剧院门外仍排起了等待购票的长龙。队伍的前面有一位身材瘦小而年迈的妇人,她一只手拿着三明治,另一只手撑着一把湿淋淋的黑伞。剧院的门终于打开了。恰恰在这时候,那位疲惫瘦弱的老妇人昏倒了。开门人连忙上前将老人扶起,并把她抱进经理办公室。过了片刻,老妇人慢慢地睁开双眼。她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个人,感觉到他那双蓝色的眼睛里透着善意。“我可以送您回家吗?”他问。老妇人一下子坐了起来:“天啊,我是来看电影的,现在可能连票都买不到了。今天我来看这部影片,那是因为片中的男主人…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位老先生慷慨地说起一件事,有家报纸在头版登载几幅乞丐街头乞讨的照片,旁书大标题《把乞丐赶出特区》,引起了读者的反感。听完之后,议论者很多,有的认为,世界各国都不敢说能够解决乞讨问题,特区也不过发达起来十来年,根本没有能力解决。那么“赶”就是最好的办法吗?再说,把乞丐赶到哪里呢?如果特区无乞丐是靠“赶净撵光”实现的,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文明国家敢起而仿效。还有一个问题:何以见得这些乞丐不是特区的“地产货”呢?  相似文献   

15.
无言的爱     
姐出生的那年正值饥荒,是在爹妈乞讨的背篓中长大的。由于没钱医治,姐在一次高烧后,便成了哑巴。姐12岁那年,我降临到了这个苦难的家庭,不幸的是在我不满一周岁时,母亲便因病去世了,于是姐便整天背着我四处奔波到处乞讨。好不容易讨得一点食物,姐总是“啊……啊……”地用手比画着让我吃。她经常吃我的剩饭,有时干脆饿肚子,可她总是一如既往地冲我微笑。只要我有吃的,她就感到莫大的幸福!日子好过些后,我也渐渐长大,可不知怎的,我开始讨厌哑姐姐,讨厌她总是摆手,只会“啊……”,而姐姐对我的态度从未改变,总是尽她所能照料着我。一次下雨,没…  相似文献   

16.
善是精神的契约。善发自于人的内心,是人类最美好的一面。人心只有向善,才能被阳光照耀,善的契约才能在世间普遍存在。1935年,在纽约市一个最贫困最脏乱地区的法庭上,一名老妇人因偷窃面包正被审问。老妇人满脸皱纹,头发凌乱,发青的嘴唇上看不出一丝血色。她的手在微微发抖,嗫嚅着说:"原谅我。我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几个  相似文献   

17.
一位乞讨者     
放学后,我和妈妈一起去买鞋子,忽然看见路旁一位乞讨的大姐姐,她戴着一副眼镜,穿的并不是很破很脏,身上背着一个挺好看的包,还穿了一双运动鞋。她的身前放着一张纸,写着:我是一所学校的教师,但校长不让我这种身份的人去上班,就辞退了我,我丈夫是个残疾人,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两岁的小孩,还有一个小妹妹,由于生活所迫,我不得不上街乞讨,愿各位好心人同情同情我吧!要是在以前,我遇到一位老爷爷或者残疾人我会给一点钱,可这位大姐姐她并没有残疾,只是缺乏对生活的信心,不敢面对现实。我相信只要她肯努力,一定会找到工作的,我没有给她钱。我只想…  相似文献   

18.
谢芳汀 《社区》2005,(2):30-32
乞丐:大都市的一道风景尽管在国内早被灌输美国“贫富差别大”的说法,但我到了纽约,对一边钟鸣鼎食、另一边冻死街头的强烈反差还是会感到震撼。乞丐就像长在路边的电线杆,在纽约市随处可见:有的醉卧街头,有的独行公园,有的见人乞讨,有的自得其乐……在美国,我见过形形色色的乞丐,有年老、残疾的乞丐,也有靠劳动谋生的乞丐——他们无非是想过“另一种生活”。比如装扮成“雕塑”人的乞丐、颇有水准的街头艺术家,甚至见过一位会吹“义勇军进行曲”的小号演奏者。当然也有“强行要饭的”。纽约市警察局曾经在一些场合逮捕“强行要饭的”,不听…  相似文献   

19.
正女儿移居瑞士多年,总是让我前去"享福"。我想去外国能享什么福,但感受一下外国风情世故也好。刚到瑞士,一切感到新鲜。街道上行人来去匆匆,但谁也不理谁。我心想这里没有人情味。我一人溜街,走到安静的郊区道上,碰到一老妇人,她先向我道了一声"格律齐",我知道这是问你好。后来碰到几个人,只要我一看他,对方马上会主动说"格律齐"。我回到家里问女儿,女儿笑了:"你以为瑞士人不讲礼貌?实际上人家的礼多的是。但赶着上班时,打招呼会少一些。"  相似文献   

20.
乞讨是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在近代早期,英国对乞讨进行了区别对待,分别给以惩罚和救济。此时,英国乞讨限制呈现出三管齐下的基本特征:精英献策、政府立法和城镇执行。英国对乞讨限制的这一特征使它有力地遏制住乞讨这一社会痼疾,从而保证了英国顺利地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