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们不应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的“唯一”,简单的理解为真理的标准只能有一个。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是就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本源的意义上说的,本意在于强调实践标准那种最终的和归根结底的性质。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实践标准不应该排斥逻辑证明所起的逻辑标准作用。大家知道,逻辑证明是以被历史实践证明为真的带有普遍性的知识为前提,通过逻辑的“合理关系”(推理)把一种个别性的认识与前提相对照,以此来验证一种认识正确与否的逻辑活动。这种逻辑活动既然它能够确定认识的真理性,就应该承认它起检验真理标准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的讨论中,人们提出了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逻辑证明的作用就是其中意见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有的同志否认逻辑证明的相对独立作用。而把它视为实践的一个要素;有的同志则提出检验真理除了实践标准外还要辅之以逻辑标准,认为逻辑证明是一种派生的、次要的标准。究竟如何估计逻辑证明在认识中的作用,逻辑证明与实践标准究竟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正确理解实践标准的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逻辑证明在认识中的作用 在发现真理、证明真理的认识过程中,实践和逻辑证明都在各自不同的范围和角度发挥着自己…  相似文献   

3.
山菊同志在《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吗?》(见《浙江学刊》1981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对于启发人们思考问题很有意义。但对他的“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这一看法,我们认为值得商榷。真理属于认识的范畴。一切认识都是由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而形成,它既非纯主观,也非纯客观,而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真理就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这里客观的是真理的内容,而反映客观内容的主观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真理的形式。列宁在谈到真理的客观性时指出:“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列宁的这段话启示我们:第一,真理的内容是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事物,这就是真理的客观性;第二,真理的内容存在于“人的表象中”,这就是真理的主观形式。因此,真理是借助于人们的主观意识,具体地说是借助于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来反映的。没有人类这种特有的思维反映形式,就没有认识,就没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进行了历史观的审视,认为作为检验标准的实践,本身有好坏、利弊的区别,因而提出了“检验人的实践的标准”首先是生产力标准,而生产力的发展应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是否有利于”为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作者根据马克思的人类学观点,提出人类实践的真善美尺度。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同志对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包含有目的性要素提出质疑,认为若把实践作为“有目的的社会活动”,那末实践标准不就成了主客观的混合物了吗?因此,弄清目的性与实践的关系,正确认识民的性的本质及其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对于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的性概念 关于目的性概念,马克思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根本不同的。唯心主义者也讲目的性,有的甚至还把目的性概念推广到自然界,形成“目的论”的世界观。唯心主义的 “目的论”者不承认客观事物存在因果关系和…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主张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主张的根据也许来源于恩格斯吧!恩格斯在反对不可知论者时说:“我们的行动的结果证明我们的知觉是和知觉到的事物的客观本性相符合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版,第3卷,第387页)“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对这些问题给以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恩格斯反复地说明实践证明了认识的正确性。确实,这样解释,理解是简单的,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可是,果真一切问题都能这样地用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7.
山菊同志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吗?》一文,对“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讲法提出了疑问,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也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一致的”。我认为这样的分析对真理的认识是一大进步,但觉得似乎还应该再补充一点意见:客观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客观性,也是统一的,但是这并不妨碍真理的表现形式的主观性质,因为真理既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又是客观范畴,它的内容的客观性可以不依赖认识主体,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则必须要有认识主体参加。如果离开了认识主体对客观真理所依据的客观内容的反映或表现,也就无所谓有认识论中的真理了。因此,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的客观性表现为其内容和存在形式的统一;而真理的主观性质则表现在真理在认识主体上的表现形式。把真理的形式区分为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也符合事物的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的区分。这样既可以肯定了客观真理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正确表述了认识论中认识主体和客体对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提出的用“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统一的设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也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从“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出和成功实践,使我们从一个侧面更深刻地认识到,2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出要归功于实事求是只有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人们才能掌握并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基本原则,作为认识和解决问题、判断是非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有其确定性即绝对性,又有其不确定性即相对性。这是实践标准自身所具有的不可分割的两重性,是我们把握实践标准的两种界限,这就是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的辩证法。本文仅就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确切含义,形成实践标准辩证性质的客观依据,以及把握实践标准辩证法的认识论意义进行初步地探讨。(一)所谓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含有这样三层意思:其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相似文献   

1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的标准既不能到人们的主观意识中、也不能到被认识的客观事物中去寻找,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论断,已被全部科学发展史所证实。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问题,必须作深入的探讨,而不应当只停留在简单的、一般的理解上。当前,现代科学技术正经历着一场大革命,社会实践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它迫切要求我们运用实践标准理论去研究和总结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真理的实践检验方式的多样性问题,就是我们在深入研究实践标准理论时应该深入探讨和正确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着力澄清“真理的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检验真理的方式”的概念基础上,在阐述感性直观、逻辑证明和实践过程这三种检验和实现真理方式的关系比较中,重点论述了实践是检验和实现真理的根本方式,以及这个“根本方式”所具有的唯一最终性、直接现实性、社会全局性和反复无限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指导当代中国“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是从实践标准的讨论开始的,而邓小平同志关于“三有利”标准的完整提出,则标志着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实践标准的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 毛泽东对实践标准的卓越贡献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每一次真理标准(亦称实践标准)问题的解决,都会产生出一种新的真理体系。马克思在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实现了突破,此后才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在俄国,列宁先是进一步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提出了真理的客观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等论断,然后才产生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  相似文献   

13.
人类认识的目的,是要获得对客观世界具有客观性的认识,就是要尽量排除主观性。然而,实践表明,主观性的排除决非易事,这不仅由于任何“客观真理”都仅仅是有待检验的,即尚存时代特征的相对真理,而且还由于认识的主观性与其无意识性结合在一起,使之无法有意识地克服主观性。 心理学家荣格告诉我们,精神分析学研究表明:人从他的祖先(包括他的人 一类祖先,也包括他的前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那里继承了种族意象,即原始意 象(Primordialimage),他说:“这里所说的种族意象的继承并不意味着一个可以有意识地回忆或拥有他祖先曾有过的那些意象,毋宁说…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现行的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中,对于真理观的某些论述,是值得商榷的。一、关于真理的定义“真理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①我认为这个定义是不正确的。第一,这个定义把真理归结为内容,而忽略了真理的形式。任何一个正确的概念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真理”这个概念比不例外。我们绝不能因为论述“真理是客观的”,而  相似文献   

15.
真理是客观的 ,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这一提法带有明显的片面性 ,它歪曲了真理的本质 ,造成真理问题的模糊不清和诸多理论上的矛盾。真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其本性是主观符合客观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走过一条漫长的探索真理的道路,欧洲如此,中国也是如此。翻开中国哲学史,关于真理和真理标准问题,哲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由于哲学路线不同,真理观不同,真理标准也不同。在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唯物主义反映论、主观真理论和客观真理论的斗争中,出现了几种相互对立的真理标准论。今天,我们总结一下前人争论的经验教训,对于彻底澄清林彪、“四人帮”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制造的混乱,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列宁语)第一次引进认识论思想史,才使我们有可能克服与确立真理的客观标准有关的困难——无限回复和循环论证,从而为整个认识论和认识的可能性提供了批判性的辩护。科学地理解实践的本质和标准职能是上述论点的基础。因此,作为真理标准的实践问题在苏联学家歪曲马列主义反映论的勾当中占有中心位置,就不足为怪了。本文拟就苏联学家们的一个基本论据作些分析,他们说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真理的标准的学说是建筑在预期理由的逻辑错误上的。如维特尔写  相似文献   

18.
刘星翔同志在《对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商榷》(见《光明日报》1982年6月19日)一文中,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一定义有三个主要缺点:一是丢掉了认识的社会属性,二是并非所有的人脑反映都是认识,三是忽视了认识离不开实践的特点。这些理由固然有可取之处。但刘文在提出质疑之后,自己所提出的认识“新定义”,也同样是值得商榷的。刘文的认识新定义是:“认识是人们的思维能动的反映和指导实践的社会活动。”并一再强调“认识只不过是人们的思维对实践的能动反映和指导”。其实,刘文的认识定义,并不比原来的认识定义更确切、更科学。以我之浅见,它反而更模糊、更片面了。  相似文献   

19.
理性认识向实践观念转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性认识不能直接向实践飞跃,必须经过实践观念这个中间环节才能实现。那末,理性认识向实践观念的转化有没有客观依据主普遍遵循的方法?实践观念又是怎样具体形成并受到检验和丰富的?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一些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一、转化的客观依据和普遍遵循的方法人们为了实现理想中的世界,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在认识世界“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世界按照人们的意志和愿望变为“应是什么样”的。所以,人类实践活动的特点,既要从客观世界的实际出发,又加入了人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以学习邓小平同志今年一月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为契机和指针,一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正在全面深入地开展。说到当前的大讨论,人们自然想起十四年前那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中共浙江省委提出:“要像抓真理标准讨论那样,联系思想实际,开展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因此,将这两次思想解放的大讨论加以比较进行探讨,对于认清解放思想的伟大意义,对于推进当前的大讨论,不是没有益处的。两次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我们不妨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比较。第一、从表现形式和争论的主要问题看:真理标准讨论是由“两个凡是”的主张(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引起的。“文革”结束后,华国锋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