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下关朝月楼116号的静海寺,如今辟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这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它用血泪记载了中华民族的近代百年耻辱。 过去,我们怯弱得不忍悉读…… 今天,我们有了日益强劲的腕力,在指期香港来年回归之时,一页一页翻开它:  相似文献   

2.
赵锐 《金陵瞭望》2011,(26):9-11
1842年8月4日.一艘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中英双方随即在临江的静海寺就结束正在进行的鸦片战争进行了谈判。8月29日.在英军坚船利炮的威遗下.清政府被迫与英方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静海寺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而南京则从这天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风云变幻。回望南京百年史.我们不难发现,近代南京历史上发生的每一件大事.几乎都与中国近百年的民族复兴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香港回归祖国指日可待100天的时候,1997年3月23日,全国侨联副主席、江苏省政府侨办主任黄翠玉女士,在南京接受金陵之声广播电台、《香港商报》、《江海侨声》杂志记者的采访,发表专题讲话,盼迎香港百年归航。 众所周知,1842年,割让香港的《南京条约》,议约地在南京静海寺,签约处在入侵南京泊在下关江面的英军“康华丽”号旗舰上。历史让南京无可奈何地当上了见证,苏港之间非同一般的挂牵了150多年。如今,在我们中华民族洗刷这一历史耻辱时,江苏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期  相似文献   

4.
徐晓莉 《金陵瞭望》2010,(29):33-34
博物馆与国耻教育密不可分。就是因为有184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的国耻.才有了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  相似文献   

5.
2004年,当代中国研究所的几位同志来看我,说能不能帮他们搞一台诗歌朗诵会?这可是我没想到的,问怎么想起来要搞朗诵会呢?他们说:原来有多少好诗啊!现在怎么都听不到了呢?到书店也找不到……比如《枪,给我吧》、《向困难进军》、《柴达木小唱》;再比如“黄山松,我大声为你呼好!”说着说着竟背诵起来:“枪给我吧/松一松手/同志,是同志在接你的枪!”//“车过鸭绿江/好像飞一样/祖国,我回来了/祖国,我的亲娘!”//“骑马挂枪走天下/祖国到处都是家。”//“我走遍了/我广大祖国的/每一个地方/啊,每一个地方/我的/每一个故乡……”一刹时,刚解放时…  相似文献   

6.
位于南京西北角的下关朝月楼116号静海寺,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扬眉吐气。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个使香港割让达99年之久的《南京条约》,其议约就发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鲁迅日记》云:“上午同广平携海婴往筱崎医院诊……晚坪井先生来邀至日本饭馆食河豚,同去并有滨之上医士。”越三日的《日记》又云:“为知人写字五幅……为滨之上学士云:‘故乡黯黯锁玄云(略)’为坪井学士云:‘皓齿吴娃唱柳枝(略)’”在一年将尽的时候,相熟的“知人”赴饭馆,食河豚,把盏小酌,原是人之常情。席间,坪井、滨之上先生是否曾向鲁迅先生索书索诗,不得而知,总之,三天后鲁迅就欣然命笔了。给滨之上的诗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她……”一曲江苏民歌《茉莉花》唱响大江南北。在南京市委实施的“跨江发展”战略中.茉莉花的故乡六合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该区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服务和保障“跨江发展”.让和谐的春风吹遍了茉莉花故乡。为此该院先后荣立了集体二等功.被南京市委表彰为“法治南京为民办实事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9.
这是好多年前的一个中秋之夜。晴朗的夜空中,几朵游云拂过皎洁的明月。熊熊篝火旁,各中队演着自己代表性的拿手节目。我们中队的小芬在全校唱歌也是有名的。今晚,她唱了一支我们在中队里从没听过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此时,果真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这首歌真是太美了!童年时也喜爱唱歌的我,很想知道这首歌是什么名字?歌里是“高高的谷堆”还是“高高的土堆”?是“谷堆旁边”还是“谷堆上边”“,土堆旁边”还是…  相似文献   

10.
《全唐诗》卷二三八钱起有《津梁寺寻李侍御》诗。津梁寺何在 ?何时创建 ?志乘未见记载。王定璋先生《钱起诗集校注》于“津梁寺”下云 ,“津梁寺 :未详何地。”按 ,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九有《唐雍州津梁寺释法喜传》 ,载云 :“武德四年 ,右仆射萧 于蓝田造寺 ,名曰津梁。”据此 ,津梁寺乃唐高祖武德四年萧 造 ,在蓝田县。又同书卷十三《唐新罗国皇隆寺释圆光传》云 :“有弟子圆安 ,神志机颖 ,性希历览 ,慕仰幽求 ,遂比趣九都 ,东观不耐 ,又西燕魏。后展帝京 ,备通方俗 ,预寻经论 ,跨轹大纲 ,洞清纤旨 ,晚归心学 ,高轨光尘。初住京师 ,以…  相似文献   

11.
每读《故乡》,总令人想起鲁迅的《自题小象》: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首七绝简直就象是《故乡》的“写作提纲”:萍飘莲转的游子“梦魂常向故乡驰”,他的心是无法逃脱眷恋故乡的“神矢”的;但一旦回到久别的乡土,却又只看到“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不禁深有“风雨如磐”的悲凉;“辛苦麻木而生活”的闰土再也不能理解“我”的心情,他们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但是“我”不惜献出他自己的生命去探索解救祖国的道路。这首七绝简直就象揭示了《故乡》的主题。鲁迅的《故乡》就是立足于“风雨如磐闇故园”的认识基点上,站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思想高度,以1919年返回故乡迁家北上为“触机”,动员了与这一题材有关的全部生活素材,加工锤炼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千古不朽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南京解放前夕的著名“四一”血案,各种著述中记载甚多,其“真相”已早有公论。今试举数例,以明“公论”之基本观点: (1)《毛泽东选集》中关于这一事件的注释称:“国民党南京卫戌总司令张耀明在蒋介石授意下,指使军警特务凶殴示威学生”①(2)1949年4月3日新华社社论《南京惨案与和平谈判》说:南京政府“指使其军警特务向……爱国学生行凶”②. (3)《中国现代史大事记》载:“国民党南京卫戊司令张耀明命令军队和特务袭击学生”③。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著作、文章,论及此事时,基本套用了前三种说法。上述“公论”的基本点在于:这一事件是有预谋的,而预谋的具体执行者是国民党首都卫戌总司  相似文献   

13.
《金陵瞭望》2006,(1):11-14
感受’2005,感受南京,感受和谐! 2005年,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构建和谐南京的战略部署。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南京的社会经济事业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成效显著、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依法治市”战略顺利推进、“文化南京”“平安南京”成效斐然……这一年里,“和谐”成为最大主题。 2005年初,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接受了南京市委2005年领导命题项目——《构建和谐南京研究》,该报告对和谐南京构建现状作了总体评估,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4.
30万年的繁衍生息,人杰地灵;25个世纪帝王的迷梦、奸雄的跋扈、人民的怨怒,融入了遥远的过去……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山水城林相得益彰,历史遗存丰富多彩,这,就是古老的金陵,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南京。 眼前的南京,壮观而又喧闹;心中的南京,熟悉而又陌生。 留连于青山绿水,漫步在狭街窄巷,走过六朝松、午朝门、石翁仲……古拙残破的历史遗存,矗立在现实的夕阳中,正在向我们叙说着古老而苍凉的故事…… 秦淮河是南京的摇蓝。然而,“六朝繁华”时,人们留恋的却是这秦淮河畔的秦楼楚馆、桨声灯影,把秦淮河看成是寻欢作乐的所在。其实,秦淮河是一部浩瀚的巨著,那粼粼碧波,不正是写满了“古往今来”多少华章的张张稿纸么?  相似文献   

15.
《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九白居易有《游悟真寺》(一百三十韵 )诗。宋敏求《长安志》载云 :“在蓝田县东南二十里王顺山。”清《乾隆一统志》、《嘉庆重修一统志》“崇法寺”条所载略同。民国宋伯鲁《续修陕西通志稿》卷一百三十一载云 :“在县东三十里王顺山巅 ,茂林幽篁 ,风景秀绝 ,甲于一县。”四者所载 ,均不详创建。朱金城先生之《白居易集校笺》 ,注引《长安志》 ,亦未深考。按 ,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二《隋终南山悟真寺释净业传》云 :“开皇中年高 ,步于蓝田之覆车山 ,班荆采薇 ,有终焉之志。诸清信士敬揖戒舟 ,为筑山房 ,竭诚奉养 ,架…  相似文献   

16.
徐有勤 《金陵瞭望》2009,(13):53-53
六朝南京在明孝陵、四方城、静海寺、雨花台等地至今仍保存着乌龟驮石碑的石刻。那乌龟(应称龟跌)背上耸立着巨大的石碑.压得乌龟颈脖伸得老长,其形象奇特.栩栩如生,还引出了“做得这个龟、驮得这个碑”的民间俗语。人们伫立在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石刻前.不仅要穿梭于古代龟背神柱的传奇故事之中.而更多的是面对现代理性思考的一番凝思。  相似文献   

17.
在举国上下一片改革的凯歌声中,在1985年新春佳节的前夕,《湖北大学学报》和国内外广大读者见面了。 我们,首先向国内读者和订户致以改革胜利、节日欢乐的祝贺并向国外读者和订户致意和问候! 《湖北大学学报》的前身,是大家早已熟悉的《武汉师范学院学报》、《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从一九七四年创刊到一九八四年底,已整整十年了。十年来,共出刊34期,载文约700篇,作者达500余人次,发行总量共计约30万册。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相似文献   

18.
《醉翁亭记》是一篇著名游记,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滁州志》记载:“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疲于摹打。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室卧毡给用。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监官,可以免税。”这虽系一时传闻,但“远近争传”恐亦非虚构。  相似文献   

19.
“嘻嘻——哈哈……,快点儿,快滑下来。好爽,好刺激!蒋琬,加油!”“来了,我要准备‘飞’了!”我站在沙坡顶上高兴地挥手大喊,“来——啦”“嘻嘻——哈哈……”咦,我这是在哪儿呀?刚才不还在滑沙吗?现在怎么……噢,原来这是一场梦啊。梦里我又回到了我那日思夜想的故乡——宁夏。回到那既好玩又美丽的地方——沙湖。在梦里,我又痛痛快快地爽了一把。每次提及故乡,同学们总会问我那里有什么好玩的,我总是回答一个答案:沙湖。虽然宁夏还有好多好地方,如西夏王陵,影视城,沙坡头等,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我认为,最好的还数沙湖。沙湖位于宁夏平…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故乡》,一九二一年一月写成,同年五月一日《新青年》杂志九卷一号发表。于是新文学园地里又开放了一朵色泽鲜艳、芬芳馥郁的奇葩。 最早对此文给以高度评价的是茅盾。他在《故乡》问世的这一年就发表了一篇《评四五六月的创作》,热情洋溢地指出:“过去的三个月中的创作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我觉得这篇《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