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运年 《决策》2003,(7):43-43
  相似文献   

2.
“生力军”是“主力军”的基础,两者在功能定位、经验实力、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差异。领导者着力推动“生力军”成长为“主力军”,对夯实人才基础、强化集体行动和优化人才培育具有积极意义。为此,领导者需从找准定位养思想、严于律己重务实、取经学习练本领等方面着力,推动“生力军”成长为“主力军”。  相似文献   

3.
周振林 《决策》2005,(5):50-51
有的领导者一谈到吸引人才,就立刻想到一些所谓的“重奖”措施:给多少万的年薪,奖励什么样的住房,配备什么样的轿车,等等。在本质上这还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点。其实,人才更看重的往往是发挥才能的条件和机会,物质上的需要则在其次。  相似文献   

4.
5.
《领导决策信息》2010,(9):24-25
2008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出台,作为落实《意见》的一个实质内容,2009年1月,“千人计划’’正式启动,将用5到10年的时间,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伴随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各省区市“百人计划”、“千人计划”乃至“万人计划”也纷纷出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各省区市引进海外人才构筑人才高地的做法进行梳理、比较,其中有很多经验或模式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6.
7.
8.
2005年10月,由大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主编的《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才开发》(黄皮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报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人才状况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9.
时下,许多单位在招引人才时,热情高,投入大,这表明人才的价值取向。但也有一些单位,花重金引进人才后,却没有合理使用好这些人才,出现重“引”轻“用”的现象,其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0.
杨洁 《经营管理者》2013,(28):272-272
高职财经类作为高职教育体系非工科类专业的主要部分,今年来得到高速发展。根据现在市场对于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的需求,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应当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双师型"结构的师资队伍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要求我们从制度层面、引进人才、校企合作、激励措施等几个方面,提出培养财经类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群山 《决策探索》2003,(12):26-27
一位美国企业家认为,企业要出市场精品,首先要出"人才精品".日本学者伊丹敬之说,现代企业中那些有独特能力的、能为企业长期固定工作的人,是比股东提供的资本更为稀缺的资源,并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最本质的贡献.的确,人才与知识作为企业中的核心资源,对于制造市场精品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至关重要.时下,打造"人才精品工程",已成为企业人力与知识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战略任务.研究中外知名企业核心"知本资源"管理创新之道,对于我们的企业建设"人才精品工程"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硕士生一次性给予安家费2万元,博士生一次性给予安家费10万元","不管最终是否被录用,来参加此次洽谈会的博士、硕士、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才、高技能人才、高层次职业经理人,来漯车费均可报销,并且免费提供在漯期间食宿".(见3月23日<大河报>)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领导,怎样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知人善任”?我认为:“知人”与“善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4.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社会科学常识方面的教育。在国际社会上各个国家都设立了相类似的社会学科或者国民教育学科,能否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具备参与社会运作的基本能力,能否培养出一个具备相应公民素质的新生代公民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四川省召开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会议.全面启动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决定用5-10年时间.引进2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5月26日,四川省下发《“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享受特定生活及工作待遇的若干政策规定》,开通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川创新创业的“绿色通道”。在此之前.江苏省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工作再度加力.  相似文献   

16.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社会科学常识方面的教育。在国际社会上各个国家都设立了相类似的社会学科或者国民教育学科,能否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具备参与社会运作的基本能力,能否培养出一个具备相应公民素质的新生代公民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钱颖一 《决策探索》2014,(18):19-20
在中文里,“人才”是一个词,并不是“人与才”。事实上,我们通常都把“人才”简单地落脚为“才”。古人讲的“不拘一格降人才”,讲的是“才”。我们今天讲的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讲的也是“才”。像清华这样的研究型大学还特别强调“拔尖创新人才”,讲的还是“才”。所谓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讲的仍然是“才”。  相似文献   

18.
19.
20.
<正> 《晏子春秋》中有一则“晏子使楚”的故事,说的是:齐相晏婴出使楚国,楚王想羞辱他,便在酒酣之际由两名官员缚来一人见楚王,说这是个齐国人,因偷东西被抓。于楚王问晏子:“齐人固善盗乎?”晏子不慌不忙地说:“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