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甘肃省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现状,基于扩展线性支出模型,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指导,测算甘肃省近五年的低保标准。发现农村低保制度实施存在覆盖范围广、水平低的不合理现象,仅能满足食品需求的低保标准仍处于较低水平,且无法满足贫困群体的多元需求等问题。提出低保制度实施要逐步采用积极的价值取向;促进低保标准与多元化需求的有机统一;拓展农村低保资金筹措渠道;充分重视基层工作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战略指导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克源  谢瑞 《西北人口》2009,30(3):125-128,F0003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以保障全体公民基本生存权利为目标的社会救助制度。针对我国目前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基于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思路,城镇和农村实施的是内容和标准完全不同、甚至是城镇低保制度优于农村低保制度的不公平的现状。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是一个值得深思和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以城乡统筹的战略发展思路,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城乡统一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条解决城乡贫困问题的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硬制度"与"软环境"下的农村低保对象的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的农村低保制度尽管已经逐步覆盖农村的贫困人口,但这并非完全意味着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消失,因为"硬制度"的完善,同时也需要"软环境"下的低保对象的识别机制,由于目前农村低保对象的复杂性--所需要解决的不仅是其温饱问题,还包括因疾病、教育等支出而导致的"选择性"贫困群体.因此作者试图在现有农村低保识别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识别低保群体的指标体系;并结合二者的各自优势提出农村低保对象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构建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总结并考察了中国农村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了统筹城乡低保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现实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农村低保的“三梯队模型”和统筹城乡低保的目标,并初步设计了农村低保制度的框架体系和资金筹措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退出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云  吴国举  刘慧 《西北人口》2009,30(4):43-47
低保退出机制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对于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但目前低保退出机制相对滞后,其中低保标准较低、福利依赖、收入核定困难是主要制约因素。建立分类救助模式与脱贫扶助体系、完善家庭收入核定手段、对低保对象实施动态管理以及强化村级监督等是突破障碍。构建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退出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龙岩市围绕实施“致富、安居、成才、保障、亲情”五项工程,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贡献奖励制度,全市已有1566人享受奖励政策,发放奖励金26.4万元:实行农村低保向纯女儿户倾斜政策,低保标准在同等条件下每人每月增加10元,共有18269个计生家庭享受。上杭县将全县50~59周岁所有二女结扎户339人列入农村低保,每人每月享受低保金50元。实施贴息小额信贷帮扶工程。2006年市、县两级财政、老区扶贫共筹资150万元,专项用于对农村困难计生家庭特别是纯女户的信贷贴息,全市2310户计生困难家庭每户得到3000~5000元的小额贷款,累计发放信贷资金1143.8万元:实施免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子女成长制度。全面实施农村纯女户女儿普高招生照顾加分政策,全市共有1879名符合条件的女孩享受加分政策,其中202名女孩加分后进入重点中学就读。同时,对二女计生困难户家庭子女免费提供教科书,并优先安排生活费补助。实施“春蕾计划”,全市共募集资金253万元,帮助5000多名面临失学辍学的贫困女童重返校园。“圆梦大学”为455户贫困二女户家庭女孩发放升学奖励金31.94万元;实施“安居”工程,每个县(市、区)每年扶持100户住房困难的农村计生户。全市帮扶1489户、714.33万元。  相似文献   

7.
城市低保措施满意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最后一道"安全网",为社会的稳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为低保政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仍有低保对象对低保措施不满意。为提高低保措施的满意率、增强低保制度的实施效果,本文对影响城市低保措施满意率的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研究采用系统和整群抽样方法对徐州市445名低保对象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显示影响城市低保措施满意率的因素是对生活质量、自身潜在价值的期望值和强大的生存压力。  相似文献   

8.
《人口学刊》2019,(6):89-102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和2014两个年度的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值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PSM-DID)的因果识别策略,实证检验农村低保对具有劳动能力受助对象的就业激励效应,进一步考察该效应在不同群体中的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获得农村低保会显著降低有劳动能力受助个体的就业激励,当就业状态变量纳入工作意愿信息之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不同的低保救助金额所产生的就业激励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获得较低救助金额对受助个体产生的就业效应并不显著,而获得较高救助金额能够对受助个体就业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按照社会人口特征分组后的估计结果表明农村低保在女性、年龄较大、教育水平较低以及健康状况差的群体中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就业效应。按照地区分组的估计结果显示农村低保的负向就业激励在东部地区更为突出。采用多种匹配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本文上述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为了缓解负向就业激励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福利依赖问题,未来农村低保制度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政策优化:第一,通过设置就业收入豁免和救助渐退政策来降低低保金边际税率;第二,逐步解除农村低保与其他专项救助之间的捆绑关系;第三,采取更加积极精准的就业援助措施来促进低保个体参与就业。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深入开展,农村低保有力地改善了农村特困群体的生活状况。但是调查显示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低保标准偏低、对象界定困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城镇民政工作人员和农民对低保标准保障功能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涨船高"的低保标准和科学界定低保对象、多渠道筹集低保资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一项专门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政府无条件转移支付项目。基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模型,利用2012年和2014年的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面板倾向得分—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低保对贫困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并从家庭教育物质投入和时间投入两个角度检验了其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深度贫困还是轻度贫困儿童,农村低保均能够显著提高其认知能力,尤其是对深度贫困儿童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相对于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儿童,农村低保对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贫困儿童认知能力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同时,相较于东、中部地区,农村低保对西部地区贫困儿童认知能力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路径分析显示,农村低保主要通过影响家庭教育物质投入,间接提升农村贫困儿童的认知能力,但并未改变贫困家庭父母的时间配置偏好。因此,政府应该适当提高农村低保的补助标准和瞄准效率,并从儿童的教育、健康等方面设置合理的受益条件,使得农村贫困家庭优先将一定比例的补助金用于儿童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充分发挥出农村低保的教育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发展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发展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个与反贫困理念发展相伴随的概念,是具有发展型社会政策特征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该制度通过对农村贫困人口的资源再分配,使其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升,以达到真正的脱贫。该制度具有使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的效益性特征,使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具有抗击贫困风险的内生性特征。同时,该项制度具有持久发展动力的可持续特征。这些特征扩展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内涵。本文提出农村发展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念,并构建一套体系对我国农村发展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客观的度量,可以为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运用比率模型和标准值模型,通过对全国31个省区市2008~2010年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显著性成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力度逐年增强。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且截至2010年仍然有7个省区市的食品支出保障弹力F<1,未能保障人民的生存权。从横向公平性来分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存在横向公平,但缺乏公平的物质基础。要实现农村全面保障,一是要大力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二是要加大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三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根据农村人均消费支出进行确定;四是要加强制度监管。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作保证,如果占总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得不到保障,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很难称得上完善。在本文中笔者着重探讨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制度,通过对这三项制度的构建基本就构建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公平公正地选择低保户是实现政府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目标的基础。本文采用对甘肃省326户农户的调研数据,通过构建低保户识别的二元Logistic模型和低保政策公平性评价的有序多值Logistic模型,判断和分析甘肃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公平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低保户初步评估中村委会工作缺乏准确性、公正性,民众参与程度不高,农户对低保政策了解程度偏低,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人情保”、“关系保”现象。说明基层相关工作与政策规定有所偏离,应加大力度规范政策落实的基层工作,使其公开化、透明化、民主化,强化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建立外来农民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虽然近年来政府越发地重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但是缺乏外来农民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农民工的贫困问题不容忽略。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将对城市产生消极影响。本文深入分析建立外来农民工低保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这个制度的运行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并构建空间Durbin计量模型,对2003~2014年间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空间差异及其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的“低保”需求与“低保”资金供给存在错位的现象,分税制改革与地区分割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造成“低保”需求与“低保”资金供给错位的主要原因。此外,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空间示范效应,当中央政府提出要向民生倾斜时,地方政府存在竞争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黄俊辉  李放 《人口学刊》2013,35(1):15-21
文章从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养老服务、五保供养四个方面构建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绩效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27个省域的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绩效进行测度、排序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绩效整体水平偏低,存在显著的省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并非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绩效的决定性因素,各省域养老救助、养老机构、养老保险等养老保障政策子系统发展极不均衡。  相似文献   

18.
马子力 《西北人口》2009,30(3):116-119,124
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甘肃省民族地区保证社会稳定和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临夏县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出发。指出了制约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构建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我国农村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村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的情况下,农民明显存在养老、疾病和贫困风险。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快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制订近期和中长期目标,明确以社会保险作为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建立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本内容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