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1994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无论从双边还是有效汇率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总体来看保持着升值态势,而且升幅巨大;在这16年中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即前后时期弹性较大,尤其是2005年以来汇率制度弹性上升明显,而中间阶段缺乏弹性;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人民币汇率制度做出了有利于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在汇率制度的选择和运行中,一国政府宣示的汇率制度和实际执行的制度、政策往往不相符合,即政府"所言"和"所行"有出入。在综合利用现有的汇率制度实际分类数据库和IMF名义分类数据库的基础上,分析了汇率制度选择中政府言行偏离的程度和方向,并对反映政府言行不一的两个理论概念"害怕浮动"、"害怕钉住"进行了梳理和辨析。最后,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程中的政府言行进行了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也存在"害怕浮动",这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产生的,这与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害怕浮动"截然不同,人民币汇率"害怕浮动"有助于纾解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越来越大,各类金融机构对汇率风险的重视程度也在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构建了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度量的SJC Copula模型,并以国内商业银行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下尾风险较为显著,而上尾相关系数则会因不同的汇率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基于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风险监测,提高风险管理的战略地位,引进汇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以及调整银行的币种结构等。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改善了人民币汇率的失调程度?为此,本文首先构建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模型,然后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失调程度进行测算。研究结果显示,汇改之前我国采取的严格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对调整实际汇率使之趋近于均衡汇率有较大的约束,由此造成汇率一定程度的失调,而2005年及2010年的汇改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失调状况慢慢得到缓解,为人民币汇率调整到均衡汇率附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测算人民币现实汇率对均衡汇率的偏离程度,考察人民币现实汇率失调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2003年以来人民币现实汇率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低估,1994年至2008年间的汇率失调水平显著影响了中国就业规模的扩大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人民币现实汇率低估会扩大我国城镇就业规模、降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提高第二产业就业比重,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到第二产业就业。因此,需深化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以均衡汇率为参照系的汇率目标区制度;贯彻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大力扶植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6.
入世后我国人民币汇率与汇率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世贸组织将减弱中国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程度 ,有效地扩大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基础 ,从而使人民币汇率更趋合理。为此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应由过去钉住于美元转为钉住于包括美元在内的一揽子货币 ,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起伏动荡 ,并确保我国对美元区、日元区和欧元区整体经济贸易关系的相对稳定 ;而且 ,在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而宏观经济环境又十分稳定的条件下 ,改革现行钉住美元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7.
历史表明,在美元成为主导性国际货币背景下发生的汇率之争,美国是赢家。而当前的汇率之争也一定会增加新兴经济体维持现有国际分工的成本。在现有的国际分工格局刚性和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下,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汇率采取的防御性汇率管理策略———央行在名义有效汇率上存在缓和的非对称损失偏好,符合中国经济增长和渐进改革的模式,体现了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不对称的实情。通过防御性汇率管理策略来降低维持现有国际分工格局的成本依然是未来数年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制度:理论基础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大多数主要汇率都倾向于更加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结合了固定汇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制各自优点的目标区制度应运而生。在金融深化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制度必将朝着富有弹性的方向发展,汇率目标区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可行选择方向。文章按照汇率目标区理论发展的顺序,详细分析了各种研究汇率目标区的理论及其模式。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人民币实行汇率目标区制度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9.
对日度和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都表明,2005年7月至2008年8月,人民币已经成为林吉特和新加坡元的锚货币。对日度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2010年6月至2014年9月,人民币的锚货币地位有所提升,印尼盾、林吉特、新加坡元和泰铢的货币篮子中都检测到人民币的存在;而对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人民币没有充当东亚地区的锚货币,东亚经济体汇率制度弹性在增大。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美元在东亚地区的锚货币地位有所下降。中国应充分考虑东亚汇率制度的变化,积极采取措施降低美元对人民币的影响,提高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  相似文献   

10.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人民币汇率将长期保持稳定。其根据是: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直接原因;低水平的通货膨胀是人民币汇率长期稳定的根本原因;强劲持续的经济增长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物质基础;合理、有效、完善的外汇管理体制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