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从规范,特别是翻译规范的视角探讨了变译及其理论在我国翻译实践活动中的真实状况,在我国社会和翻译学术界的接受情况,指出译界需要加强对变译理论的研究和宣传。  相似文献   

2.
变译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运用变译理论分析《鹿鼎记》的英译,可以看出,变译在翻译时能有效地解决文化缺省问题,促进作品译介。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眼于变译理论视角,通过对新疆旅游英译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变译理论适用于旅游资料翻译,变译方法是旅游资料翻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黄忠廉的“变译理论”是当代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的代表。变译理论主张,变译是重在摄取原作内容,信息量集中,与原作信息核心相近,比全译更适合于科学文献。文章运用创新性思维,首先阐述了变译理论的学理根据以及变译理论作为文学翻译标准的理据,然后基于变译理论,以许渊冲之苏轼和陆游梅花词的翻译版本为例,分析和论证变译理论对于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和意境再现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变译理论是一种新的翻译理论,指的是译者根据读者的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的翻译活动。同"翻译"的概念一样,变译既可以指行为,也可以指结果。译界对变译理论有着不同的看法。以印度裔美国作家阿希尔·夏尔马的短篇小说《你快乐吗?》(You Are Happy?)为例,可以以小见大,从词汇推及整句,研究变译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黄忠廉先生将翻译活动中的变通手段加以系统地总结归纳,提出了变译理论,虽多加补充,仍有诸多不尽完美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变译乃方法论一说表述不当;全译与变译、释与译的界限不清;译者主体性的度缺乏界定。实际上,变译与全译皆为基于原文宗旨和最大化实现传播目的的翻译活动中的两种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等效翻译理论,通过对德语新闻的翻译研究,总结出要使德语新闻实现其等效性,就应采取变体翻译的方法。旨在帮助学生以德国历史文化为背景,运用变译的手段,更好的翻译德语新闻。  相似文献   

8.
旅游景点介绍材料的英译一般不是语言层次的忠实。目的论翻译理论认为,这种翻译的不忠实性是旅游宣传材料的文体特性、语言、文化和审美需要的必然选择,基于文化资本、旅游资源输出和吸引更多游客的特定目的,“不忠”式的变译实践和方法论正在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地成为一种新的翻译研究范式。变译方法是景点资源翻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习语一直以来都是同传译员在实践中的一个难点.拟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运用目的性法则、忠实性法则、连贯性法则,实例分析变译理论及其具体变译手法对同声传译中习语翻译的指导作用,并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对同声传译中习语的变译处理尺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旅游翻译不仅是推动旅游业国际化的重要手段,更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如何提高旅游翻译的研究层出不穷。以接受美学理论为理据,以归纳的四类变译方法即增释法、缩减法、整编法和合并法为主线,通过大量旅游英译文本的实例分析,探讨变译策略应用于旅游文本翻译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以读者接受为指导的变译策略对提高旅游文本翻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扩展和丰富了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翻译批评是翻译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评价监控翻译质量,也可把翻译实践中的问题反馈给翻译理论家,以进一步完善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所以开展积极的翻译批评是保证翻译质量,繁荣翻译事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巴尔胡达罗夫的翻译理论一直被译界看作为语言学的翻译理论。本文分理解和表达两部分讨论了巴氏理论与文艺学翻译理论在翻译文学作品时的基本主张 ,并得出结论 :巴氏理论不仅仅是语言学翻译理论 ,在翻译文学作品时 ,它同文艺学派的主张几乎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3.
“产出导向法(POA)”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外语教育教学理论。以POA理论指导高校翻译教学实践,能够实现课堂翻译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双赢,促进高校翻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对POA理论在翻译教学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进行质性研究,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翻译教学,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通过验证POA理论对翻译教学质量的积极影响,旨在以该理论为指导构建高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并进一步探讨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以翻译能力为核心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策略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格特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提出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关联翻译理论,通过分析关联理论对翻译的研究对象和翻译本质两方面的揭示,说明关联理论对翻译有较强的解释力,尽管关联理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区分翻译和翻译理论的概念 ,指出翻译是指一种实践活动 ,而翻译理论则是一门学科 ,二者有所不同 ,翻译是一门艺术而翻译理论则是一门科学。另外 ,本文还指出技巧是翻译的基础 ,是翻译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科技翻译尽管其内容是科学技术 ,然其翻译过程乃是译者技术与艺术运用的结果。通过对翻译性质的界定 ,以期对翻译理论的学习和翻译实践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功能主义目的论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它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该理论被译介到中国后,受到了国内翻译研究者的广泛接受和研究.它在被普遍认同的同时,也遭到了质疑和批判.认同者主要对该理论进行译介和对该理论进行本土化的检验,批判者则针对理论本身的不足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目的论之所以得到认同,是因为它一反传统的"忠实"观,把翻译研究转向"译语",对一些有违常规的翻译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而其遭受批判则反映了理论本身有欠缜密.  相似文献   

17.
语用翻译是一种新的翻译理论模式,与语义翻译遥相呼应。语用翻译旨在解决翻译中的语用等效问题,即在翻译中进行语用对比。语用学介入翻译,特别是语用语言翻译等效与社交语用翻译等效的融合、语用含义与语境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依据,同时又为我们从新的角度解释翻译中出现的种种矛盾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8.
“翻译等值”是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翻译等值论尽管有其理论上的缺陷 ,然而在当代翻译理论中仍然占领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异化翻译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迅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异化的翻译理论,但随后曾受到多方批评、指责和冷落.甚至当提倡进行建立中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的尝试时,人们也未对鲁迅的翻译理论给予应有的适当的考虑.其实,中国翻译理论从来就是在不同意见的争鸣辩论中发展的.最近,随着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解构主义理论的介入,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鲁迅翻译理论的价值.鲁迅译论主要包括:翻译应为本民族的事业服务,异化的翻译策略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重建;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有一个文化定位的问题;通顺的译文有可能导致"知识"的虚伪,迎合本土最易被接受的保守思维定式.鲁迅在那个时代就已敏锐地觉察到现代解构主义提出的问题.一些针对鲁迅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批评,不但有失公允,而且未能理解鲁迅所提出观点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20.
解构主义翻译观指出,翻译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同”,而是“存异”。因此,翻译应尽量反映语言之间的差异。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产生之前,多数翻译理论主张翻译应力求达到译文与原文“对等”。解构主义翻译观消解了传统译论中译作--原作二元对立关系,冲击了传统翻译观中“忠实”原则和“原文至上”的翻译原则,肯定了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新定义了译者在翻译中的地位,对原文与译文关系的处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翻译研究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