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在旅游发展全球化、现代化的潮流下,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究竟是对文化的保护,还是对文化的破坏?对此各方争论不一.借助西方文化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的舞台真实理论,从民族文化旅游主客双方的心理角度出发,对"看什么"和"给看什么"进行剖析,探索民族文化旅游中文化表演的舞台真实性问题,以期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舞台表演艺术作为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与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紧密相连。舞台表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舞台表演艺术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是一种特别的美学现象。它通过诠释一种意象,使观众的心灵得到共振;它能促进内心情感的表达,帮助演唱者更深层次的挖掘歌曲的内涵;它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通过载歌载舞的演唱形式,建立起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总之,它是促进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民族旅游是动态保护民族文化的最为引人关注且争议性最大的开发方式,因为它一方面实现了其经济价值和抬升了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却可能会引起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商品化而破坏其真实性。文章通过反思民族旅游中民族文化同化和商品化的现象,阐述了作为民族文化一部分的民间规则的记录性、可操作性和其文化属性以应对民族文化同化的现象,再通过介绍民间规则特殊的内心确信以表明前后台理论的成立。并可通过这种方式保护民族文化,但前提条件是各类参与开发中的主体能够尊重并善于运用民间规则,赋予当地族群依照其民间规则决定可以搬上旅游舞台的民间文化元素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旅游开发中对民族文化的恶意破坏。  相似文献   

4.
民族乡村旅游中的文化商业化被学界视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缺乏从微观层面的主客文化互动与冲突视角阐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内在逻辑。通过运用符号互动论关于角色与角色冲突的相关理论,以云南大理鹤庆县新华村的民族舞台表演为研究对象,认为当地社区在舞台设计、展演形式和节目内容中存在民族文化的传统性与商业化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反映出东道主在文化展演的微观互动过程中的二难困境。关注这些困境与冲突有利于从微观层面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走向商业化的内在机理与逻辑。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民族管弦乐团是在继承民间器乐合奏的基础上,借鉴西方交响乐团的组建方式成立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管弦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对于大学校园的音乐文化建设而言,具有繁荣校园音乐文化、提升艺术教育价值、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然而民族管弦乐团在我国各高校并未普及,在发展民族管弦乐团,推动大学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改革教学方式、加强舞台实践是行之有效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声乐美学是音乐美学的一个分支理论学科,它是声乐艺术学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对民族声乐艺术起到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声腔美是声乐美的重要主导因素,在声乐演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声腔美的特点具体体现在音质、咬字吐字、行腔三个方面.声腔美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是必要条件;而丰富的舞台表演和表现力是声乐艺术表演美的再创造,对演唱者个人艺术表演风格以及艺术创造力的发展都十分重要,舞台表演美是在声腔美基础上的升华,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疆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体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新疆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在人种要素、产品内涵、表演外部因素、舞台效应和产品外部表现五方面较为突出,说明游客观赏民族歌舞表演时的感受不是根据歌舞要素来划分的,而是结合个人情感倾向、知识积累和经验要素对歌舞产品的表演进行评判的;运用方差分析法对不同民族对歌舞表演真实性影响因素的差异进行研究,指出当地少数民族更注重歌舞表演的内容、乐器、装扮、语言、解说等体现民族文化内涵的因素,汉族对表演气氛和表演人员的精神面貌等较为注重。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多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和主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民族交通枢纽,历史上是多民族活动的舞台,有明显的文化边缘性特征.当前河西走廊的多民族关系呈现出民族杂居程度不断提高、族际交往日趋密切、语言趋同化现象明显、民族意识增强等特点.当前河西走廊民族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经济利益纠纷、人口流动加快及民族意识的差异等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在欧洲宗教改革语境中,英国与罗马教廷势不两立,英国剧作家通过戏剧创作参与宗教论战,君王利用剧院舞台宣扬新教主张以构建民族国家,观众在观看戏剧表演过程中实现国家认同。戏剧《哈姆雷特》、《西班牙悲剧》、《马尔菲公爵夫人》等谴责天主教偶像崇拜和圣餐仪式,使用新教的宗教隐喻和见证手法,以树敌方式推进国民的民族身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各民族与中华文化存在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互进共生”关系。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华文化记载了中国各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族体的生产生活、社会习俗以及发展历史。中国各民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各民族及其先民是中华文化的创造者,中国各民族共同铸就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中国各民族必须牢固树立“各民族共创中华文化”的历史观,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起源与拓展,促进了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延伸与深入,加快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的巩固和壮大;中华文化的自信与升华,提升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速度。探析中国各民族与中华文化,不仅有利于探索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详细记载,而且有利于增进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双向支撑。  相似文献   

11.
民族过程中的同化与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之间的相互同化与民族内部成员的彼此认同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民族现象。前者与民族一体化、民族融合、民族消亡乃至因民族矛盾与冲突产生的民族问题密不可分;而后者则和民族感情、民族心理、民族意识乃至民族识别、民族政策、民族立法密切相关。民族同化与民族认同之间不仅有联系,还有区别,有时甚至是相互背离的。同化与认同的不协调、不同步甚至相背离,是导致民族问题相互矛盾又并行不悖的症结所在,充分反映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问题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民族问题就是在民族自身发展过程中和民族交往过程中因民族差异和民族利益而产生的问题。民族关系问题主要是指民族内部、民族之间、多民族及跨国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冲突及战争的关系。民族关系问题隶属于民族问题并构成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全球化带来的民族性或民族特征的丧失的焦虑,本文主要从历史事实的角度辨析了这种担心的不必要。本文认为,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尽管它会导致经济的一体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必将同化所有与之相异的东西,它事实上提供了民族性改铸的契机、民族文化或文学展示并接受洗礼的舞台。“中国形象”应该是具有时代性的民族形象。将民族性与民办性简单地对立的作法或思维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极容易导致极端民族主义的狭隘情绪,它将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与强盛。  相似文献   

14.
论民族发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民族发展的基本环境、民族发展的基本阶段、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等构成的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本文认为,民族发展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民族演进的质和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民族社会关系是根据民族集团的利益需求和在民族之间交往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阶段 性、复杂多样性和广泛性是民族社会关系的主要特征,而民族利益、权利、发展是民族社会关系的核心。民族社会 关系是由不同民族形式之间的等级关系结构、政治关系结构、经济关系结构、文化关系结构和婚姻关系结构所构成 的一个复杂多元体。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民族文化只有掌握媒介话语权,才能得到重点保护、利用并构建新的文化图景。民族歌舞《追爱》借央视春晚舞台成功实现了文化蝶变,《追爱》的文化母体瑶族祖居地———梅山,保留了瑶族、苗族、土家族等多民族原始文化信息,文化遗存丰厚,民族叙事惊心动魄,文化的原生性、原头性、传奇性与多民族性等特征是大众文化消费的视点,应该创意包装,让民族文化化蛹成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乘着当代媒介的春风,展翅高飞。  相似文献   

17.
在跨境民族研究中,民族的概念范畴决定跨境民族概念及其理论维度.在中国时空和语境下,西方民族概念、斯大林民族概念和中国民族概念构成了民族概念理论和现实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并不存在普适的民族概念。民族概念及其理论的多样性使本身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的跨境民族在理论和现实上存在诸多困境。民族概念的类型化赋予跨境民族概念及其理论适宜的维度,为跨境民族研究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民族问题的内涵展开讨论,认为民族自身发展是民族问题的源码,在社会交往的层面,民族自身发展问题通常会影响民族关系和国家建设,进而形成某种民族问题。在阶级社会中,民族问题通常以阶级斗争的形式出现,因此,必须注意阶级斗争对民族问题的影响。本文认为,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民族问题显现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和新兴文化的冲击,民族戏曲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处于危机状态之中。为了保留民族文化的根须和火种,守护民族精神的家园,维护民族文化主权和国家文化安全,抵御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必须坚定地对民族戏曲实施"活态保护"的策略。实施"活态保护",必须强调民族戏曲的原创性(鲜活的舞台性和立体性),认真进行抢救、恢复和重建。强化民族戏曲的主体性,保护传承人,推星造星,实行人才来源多样化,吸收壮大戏曲志愿者队伍。突出民族戏曲的双向接受性,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观众,扩大民族戏曲的群众基础。坚持发展的观点,刷新文化精神,既重"硬件",又重"软件",保护与利用兼顾。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运用符号互动的理论,分析了民族旅游舞台表演的符号化生产过程,舞台表演过程中的互动模型及其出现的各种问题,指出要实现舞台表演互动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消解建构新的文化符号时出现的各种紧张关系,必须在尊重当地文化逻辑的基础上进行,让村民成为文化符号建构规则的制定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