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动异质性的自然社会机制及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宪徐 《学术交流》2006,(10):96-99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劳动异质性,以往经济学的“同质化认知模式”难以应对,需要树立新的“异质化的认知模式”。劳动异质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自然性、社会性以及二者结合的变异都可能引起劳动异质性。人类世界和谐发展,需要处理好和谐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和谐与发展,人与自然要和谐。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核心是劳动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和谐。实现劳动和谐是研究劳动异质性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身体在后现代的遭遇——以福柯的刑罚哲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的现代性的最根本表现是身体对灵魂的造反,从作为刑罚对象的身体的具体形态演变来看,即为刑罚的人道化要求在现代获得了正当性并确立起支配性地位.然而,在福柯看来,刑罚人道化这一现代性要求和表现实际上掩盖了身体被规训的事实,刑罚的现代性背后隐含的是权力和知识的统治原则和统治技术.现代性启蒙发现了自由的身体,福柯的后现代性启蒙则发现了被规训的身体.身体自由彰显的是欲望的个体,欲望是自然性的欲望;身体被规训体现的是社会性的个体,社会性要求必然会对身体欲望产生抑制.因此,在现代性充分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身体的现实处境便是身体自由与身体被规训处在永远也解决不了的双重性纠缠当中.  相似文献   

3.
王淑芹 《社会》2004,(10):46-47
面对当代社会,爱情呈现的"疲软"、婚姻的"频变"现象,引人思省的不仅仅是婚姻的"社会性故障",还有婚姻本身的二维性。 婚姻的自然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4.
王黎萍 《社科纵横》2006,(10):147-148
以人为本是人本主义思想发展的最高层次,其内涵要从人本主义思想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上把握,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三个方面关系的合理解决。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应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三个方面展开自己的工作视角,由此而导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主要包括在教育实施中的全员参与、教育内容上的分层实施及教育目标上的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归根结底是一种人学,他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理解,奠定了其人学思想和哲学框架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关于人的阐释当中,蕴涵着人的本质具有既定性和创造性双重内涵。人的本质的既定性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具有自然性、活动的对象性、社会性等性质。人的本质的创造性表现在:人的本质也是不断生成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自身在不断地自我确证、自我创生。实践是人的本质的创造性的表现,同时又始终贯穿于人的既定性本质的各个方面,使人的双重本质不断互相结合、相互印证,展示了人的本质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社会工作的理解与实践中,存在着片面而错误地强调专业性而缺失社会性的偏向.也有一些论者在对社会工作之社会性的认识上有偏颇,从而将其与专业性对立起来.本文力求从社会学、社会理论及社会心理学等关于社会性的论述出发,辨析确认社会性的全面准确意涵;进而寻求更好地理解把握社会工作的社会性含义.本文提出,社会性最基本的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性,而社会工作之社会性即是贯注这种人与人交往联系的视角,以之为目的和手段.同时,社会工作的社会性也正是其专业性之所在,其专业性与社会性之间并无矛盾,而恰恰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7.
行为控制与调节的理论探讨所谓理智性行为,即由理智控制的行为,也可以说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它与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以及与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不同,也与情绪性行动不同。就其自然性方面来说,它是人的最为高级的、也是最基本的行动类型。对学生的这种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使学生的行为尽可能纳入教育轨道,将使我们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任务更好地完成。  相似文献   

8.
人命至重是古代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观念表达.从古代法律规范来看,生命价值在法律中处于渐重的状态,刑法不断加重对个体生命的保护,收紧对死刑的适用,提高位卑者的生命价值.生命价值呈现出相对平等性色彩,但家、国利益都成为消解生命价值的因素,生命价值因此呈现出双重性.其原因在于,个体生命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双重构造.不过从整体来看,生命价值在法律中以等级性为基础,却以平等性为走向,这符合文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物质生产劳动创造出的历史,由此形成的物化的社会关系结构既是人与人的关系组成的社会系统,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的生态系统,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作为唯物史观的科学形态的《资本论》既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学说,也是关于这种生产关系所产生的生态系统的哲学。《资本论》的生态哲学以劳动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为基础,以吮吸生态"自然力"的资本逻辑的正反馈循环圈为中心,以资本逻辑的时空展现对生态逻辑循环圈的撕裂为基本机制,同时也包含如何通过市场建立循环经济的理论,以及对于惠及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0.
郭强 《社会》2010,30(3):21-43
摘要:没有社会的社会学和没有社会学的社会是社会与社会学彼此抛弃的必然结果。社会学要回归社会,必须明确其知识体系的基础,即社会和社会性的概念界定、基本内涵、社会主体。但社会概念的空泛化、去人化使其合法性、根性得以丧失。肖瑛给出了回归社会学的辅路途径,布迪厄引入“场域”代替“社会”。社会与社会学的张力导致社会与社会学相行渐远,社会和社会学的双重失根也成为必然。社会的失序、社会性中介的断裂、媒体与大众单一化终结了社会性,也终结着社会学。社会与社会学的张力的化解成为社会和社会学发展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相似文献   

11.
身体资本与打工妹的城市适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虹 《社会》2008,28(6):153-175
身体是被社会性地建构和生产的,身体的呈现方式不仅取决于微观的社会互动场域,也取决于宏观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本文以作者通过观察和访谈所掌握的广州餐馆等服务业中从业的农村打工妹的日常生活等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些打工妹如何通过对自身身体资本的挖掘、借用和改造,去建构自己的城市生活世界、适应城市生活及其要求的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作者指出,虽然“做个城市人”对大多数打工妹来说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但通过改变身体这样的微观策略,起码“像个城市人”还是能够争取的,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她们在城市生存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此文先从区分与法有联系的几个概念入手,把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社会与国家、法的阶级性与人的社会性划分开来,然后对法具有社会性的四个论据作了评论。作者认为: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所在,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社会主义法只是实现人类本质属性——社会性的手段,其本身并不具有社会性。作为人类本质属性的社会性,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充分实现;而那时以阶级性为本质属性的法也就不存在了。法有无阶级性,是法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报刊上已发表了不少文章。此文的论述与已有文章不同。  相似文献   

13.
社会治理的主题是要处理社会性和公共性之间张力,体现为治理的实践就是要从空间上的附近着手去应对社会性不足和公共性的匮乏。从历史上看,为建构真正意义的现代国家,实现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国家权力通过政党下乡、科层制嵌入和技术赋能等途径不断深入基层社会,使国家权力不断靠近人民、成为人民附近的存在。其后果一方面是国家权力的下沉带来了多种权威类型出现在人民的附近,并且这些权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与冲突,另一方面权威之间的张力也激发了以传统社会关系为基础的非正式权威在现实生活中的重大影响。通过打造附近的社会连结,既让国家成为塑造社会公共性的主导力量,也让人民具有更丰富的社会性,最终实现国家与人民之间沟通方式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4.
冶芸  郑志峰 《社科纵横》2012,(3):119-121,143
在社会互动中,宗教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和宗教性,发挥着独特而有限的社会功能,因而也造成了人在社会交往网络中的排他性,抑制个体成员多元个性的发展,因此必须加以正确引导,使其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相似文献   

15.
孔迪 《社会福利》2013,(12):45-46
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具有"发展适宜性"的学习方式,学前音乐教育应扎根于游戏中,并利用音乐对人的生理、社会性和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对儿童有效、自然理想的教育。音乐律动游戏生命在于运动,学前期是人身体发展最迅速的阶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袁芃 《社科纵横》2012,(7):122-124
在当代视觉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把精神的美学改写成为一种"眼睛的美学"。视觉感受的扩张不仅造就了人们的"审美"想象,也将一直隐匿于私人领域深处的身体,拖向了日常生活审美化诉求的中心。商家利用大众传媒将一系列权力话语注入社会时空当中,对身体进行了意义的"再生产",从而使得身体的二重形态构架———自然的身体与社会的身体———的内在张力不断地扩张,使人们产生身体焦虑,引发出塑造身体的冲动。而这正是落入了视觉文化的完美圈套中,从而实现了身体的商品化殖民。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政府必须加强社会性规制职能。立法程序决定了法规的性质和内容,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立法听证制度。立法规制的对象不应仅限于微观主体,也需要加强对规制者的规制。针对我国规制现状应当进一步细化有关国民健康和安全的法律规则,使执法行为规范化和制度化,并且加大农村的执法力度,建立起城乡统一的社会性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苏宏斌 《阅江学刊》2011,3(5):136-143
梅洛—庞蒂绘画美学的核心,在于把身体确定为绘画活动的主体,认为画家不是靠心灵,而是靠身体在绘画。身体之所以能够绘画,是因为身体能够使世界变得可见,而绘画的目的就是要揭示世界的可见性之谜。身体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能见的,又是可见的,这种两重性使它能够与世界进行内在的相互交流,正是这种交流构成了绘画活动的基础,诸如色彩、线条、深度等"存在的枝条"对画家来说才变得可见,并通过绘画得以表现。  相似文献   

19.
论环境侵权责任社会化救济的理论依据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侵权行为具有主体不平等、危害范围广泛、间接潜伏、原因多元、价值正当等特点。环境侵权行为具有社会性,环境侵权损害往往是严重的社会性权益损害。环境损害的受害人不仅应该从加害人处获得传统意义上的损害赔偿,基于环境侵权行为的社会性,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受害人应该而且能够通过社会途径获得补偿。比如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财务保证制度,行政补偿制度都是通过社会化的方式使受害人及时充分的获得救济。  相似文献   

20.
卢玮 《社会工作》2017,(6):12-22
近期学术界关于社会工作的社会性探讨成果颇丰.本文尝试在关于社会性功能的回归,以及社会性与专业性孰轻孰重的讨论中,回到社区实践的行动逻辑探讨中来,在"社会"(指其社会性的发挥)与"工作"(指其专业性能力的体现)之间找到实际参考路径.根据广州L区H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为"H街家综")在协调与居委会之间的关系已有的经验和做法为例,通过观察与访谈中心主任、领域主管与社工,分析家综与居委会双方关系理解期的误差、沟通模式行政管理磨合、沟通主体积极性和态度等内容."先社会","再工作",并不仅仅是先后次序上的逻辑.这背后,是把社会工作的社会性与专业性功能放在基层治理主体的合作平台上去讨论.从社会性和专业性相互依存的角度,正确理解和建立与居委会的合作关系,是家综顺利开展服务的便利捷径,也是达到优质服务及双赢目标的必然选择.希望这一问题的提出和分析,能为现在的家综和更多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