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捷音 《经营管理者》2013,(31):221-221
我国《反垄断法》中对于纵向垄断协议的规定主要集中于第14、15条,本文从今年著名的奶粉垄断案出发,对纵向垄断协议进行讨论和分析,结合实践对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叶璐 《决策与信息》2011,(11):21-21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当代各国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本文从罪刑相适应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以及价值定位入手,对罪刑相适应原则进行分类讨论和多角度分析,了解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其次,探讨罪刑相适应原则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对罪刑相适应总的适用规则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律师法规定,律师的执业范围包括以下几类,一是担任法律顾问;二是代理各类案件的诉讼及申诉;三是被委托参加调解、仲裁活动;四是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五是解答有关法律的询问、代写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它文书。在以上的执业范围中,关于诉讼案件的利益冲突问题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律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不得代理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而对于非诉讼法律活动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则没有明确的规定,为了更好的避免律师在非诉法律事务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对立法做出准确地理解和建立完善的专职律师制度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民事诉讼在三大诉讼中的受理数量持续增加.民事诉讼的证据问题受到了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的重视,但是证据该如何提交,什么时间提交,如何认定一直是法学界研究的课题.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该规定于2002年4月1日施行,但是该规定毕竟只是最高的司法解释,与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不衔接并且有矛盾之处.虽然该规定在我国首次确立了举证期限制度,目的是实现证据由随时提出主义向适时提出主义转变,但是制度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影响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工作的顺利进行.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中产生了很多问题.从司法实践的角度看,解决民事审判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理顺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保障民事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将“举证责任期限”问题进行立法和细化. 举证期限制度本意是为提高诉讼效率、促使当事人尽快的提交证据、保证司法程序的公正.但是由于当事人缺乏基础的法律知识,和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导致举证期限在民事审判工作中无法发挥其作用.本文引入律师强制代理制度、和法律援助体系对举证期限制度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1条规定了在涉及专门知识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可以申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庭审.这一规定是我国的专家辅助人制度,但是法律对专家辅助人尚无系统规定,学界争论不一,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困难.本文尝试在专家辅助人概念、诉讼地位、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立法比较和必要性等方面对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进行分析,指出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6.
当下中国,随着公益诉讼实践的热烈讨论和蓬勃开展,公益律师及其群体也在一系列公众事业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和形象。然而,不论理论上还是实践申,对公益律师的认识都还处于模糊阶段。本文主要从公益律师的定义、公益律师的理性定位与价值追求、公益律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完善三个不同层面,对我国公益律师制度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根据苏南化工类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养的认同状况和用人需求,应从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入手,做到全范围、全过程和全员培养。分析了苏南化工类企业特点与需求、高职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及化工类企业文化特色,从理论教学、德育条线、顶岗实践教学三大方面探讨了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在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法院在行政审判中或多或少地开展调解工作。由于法律的限制,大多数调解成功的案件以原告撤诉的方式结案,在实务中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立法和实践的严重背离使我们不得不对“公权不可处分”理论提出质疑。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该理论进行了分析和反驳,为在行政诉讼中建立行政调解制度奠定基础,并对构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贸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货物运抵目的地后,发现货物在品质上有缺陷,与合同的规定不符。对此卖方是否应当承担交货与合同不符的责任,这就涉及到卖方的品质担保义务与风险转移的关系。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按照《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36条(1)款和(2)款的规定,卖方  相似文献   

10.
在实践生活中,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的现象十分普遍,诸如家庭雇佣保姆、小时工、家教等.那么对于劳务期间发生的纠纷如何解决,需要法律给予明确的规定.我国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35条对此作出了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伤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然而,在具体案件审理中会遇到责任认定与划分及法律适用上的冲突,所以,有待进一步明确统一.本文拟通过对劳务侵权行为构成要件,责任方式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侵权责任法》及最高院《人身损害司法解释》中关于劳务侵权行为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就如何正确适用法律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对它们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问题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有“罪名”标准说和“犯罪行为”标准说。采用不同的标准,是影响他们刑事责任有无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群彦 《决策探索》2008,(14):62-62
保险利益是保险法立法和保险理论的核心问题,不仅涉及到保险金额,还决定或影响保险合同的效力、履行、解除、终止及保险人补偿义务的履行.我国《保险法》第十一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相似文献   

13.
陈阳 《决策与信息》2011,(11):62-62
我国票据法属日内瓦法系,主要借鉴了日内瓦票据公约的规定,对背书伪造的法律责任的处理,在做法上与日内瓦法系许多国家类似,只是过于简略和模糊,但我国《票据法》第31条与第32条的规定引发了责任的混乱。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保险法第17条规定了投保人的告知义务制度.对违反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作了如下规定: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任务是实施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就是指相对于高精尖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言,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和具有更具体实践能力人才的人.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重任,须大力推进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公共课教学、课程考核方式等“五大”改革,着力培养理论够用、动手能力强和技能娴熟的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竞争力,积极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梁家玮 《经营管理者》2013,(4X):281-281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必要措施的规定在定位和标准上不够明确,司法审判中对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商主观过错的认定标准不统一,对免责制度的认识逻辑混乱不清,使得司法实务中网络交易平台对自身权利义务混乱不清。本文主要以淘宝为研究对象,以厘清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商侵权责任构成与免责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尽管《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但现实中却有不少的用人单位基于种种原因,而对劳动者实行就业歧视: 民族歧视.2012年元月3日,当16名学生前往一家公司应聘时,人事部经理突然问道:"你们好像不是汉族?""我们是彝族的."学生回答."对不起,我们公司不招少数民族员工." 人事部经理当即拒聘.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会计法)已于1999年12月对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2000年7月1日开始施行。(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这是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问题的规定,也是修订后的(会计法)在原(会计法)第二十王条关于“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规定的基础上充实、强化的重要内容。会计人员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会计人员在思想、专业、业务素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律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本文试对此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整体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地位、教学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分析,提出了课程整体设计的思想,从整改教学大纲、理论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设施及实训环境、职业能力培训等5个方面,阐明了课程整体设计的框架.探讨了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内容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