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中国第一位留美毕业生,第一位倡议并组织派遣留学生的著名学者——容闳先生,就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容为使“西学东渐”、“富强祖国”,振兴中华。一生先后经历了寻找真理——实业和教育救国——资产阶级改良——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道路,却始终都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奋斗不息。  相似文献   

2.
正10月下旬的一天,我到美国康州首府哈特福德市办事,深秋的美东,天空碧蓝、枫叶灿烂,办完事后想在典雅的市区走一走,享受这秋日的美景。忽然想起留学的先驱、耶鲁第一个华人学生容闳先生之墓就在这个城市的市郊,一直想去拜谒,但都没有机会,何不此时去一下。于是,我拿起手中的手机想用谷歌地图找一下附近的墓园,但手机里的号码是中国的号码,漫游速度非常慢,半天显示不出来,哈特福德市还没有wifi全覆盖。怎么办呢?我有点着急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资本主义化的过程。中国近代无数仁人志士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其中容闳就是较有代表性的一位。 容闳(1828—1912)是鸦片战争以后到西方接受西学的最早的中国人之一,中国第一个留美毕业生。在他的自传《西学东渐记》里记述了他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他对中国近代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史上,广东香山地区虽然不能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一些文化名城相比,但它由于地处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较早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香山人得以较早地开眼向洋看世界,率先走出国门去异域求知,并逐渐兴起了影响中国后来发展的留学运动,涌现出了孙中山、容闳、唐绍仪和唐国安等一大批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以及诸多杰出人士;而且这种运动与近代中国的爱国诉求相结合,与晚清的革命呼声相结合,从而极其鲜明地体现了近代中国留学运动的爱国特点,并为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晚年,面临外侮内患,常思疗救之策。他承继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以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派遣幼童出国留学等行动实践之。由曾国藩招募人才创建了江南制造总局,用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制造轮船、大炮等,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奠定了基础。幼童出国留学计划的实施,培养了我国第一代的科学技术人才,如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等。曾于当时能看到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挽救危亡的举措实施之,不能不说是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的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与留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是适应文化转型的产物,它经历了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样三个历史阶段。同时,它也是推进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在某种意义上讲,它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留学贷款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滥觞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并贯穿于运动始终的留学贷款 ,与地方政府津贴一起构成了学生的外部经济来源 ,不仅解决了学生赴法川资不足的瓶颈问题 ,还是造成四川、湖南赴法人数众多的重要原因 ,在推动运动迅速平稳发展、维持在法学生生活学业及培养科学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且是中国传统助学方式的变种和民国助学贷款的筚路先锋。但是 ,该时期的学生贷款也存在贷款规定不合理、筹集困难、发放与管理混乱等问题 ,给运动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庚存 《东方论坛》2005,(6):120-12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而起的留学潮,海内外学者对中国留学教育问题的兴趣渐浓,研究的范围、规模也较之以往有很大扩展,如高宗鲁、茅家琦等对留美幼童的研究、李喜所对容闳等的研究、董守义对清代留学运动的研究、周棉对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的研究等.近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曾刊载过相关的笔谈文章,<神州学人>则专门研究报道海外留学生,国内外还举办过若干次有关中国留学教育的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9.
在廿世纪一、二十年代历史上,出国留学以振兴中华,拯救民族危亡,成为朝野有识之士的共识,也是当时先进青年学生追求新思想的重要途径。而期间,尤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赴俄留学运动为翘楚。本文主要着重于比较研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赴俄留学运动之异同,同时揭示这两个运动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F0002-F0002,F0003
张闳,男,1962年6月29日生,江西都昌人,1978年考入江西省九江医专,毕业后从事医疗工作。1989年至1995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先后获文艺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起在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2003年升任教授。2005年起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任教。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文化批评研究所所长、鲁迅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不缠足运动(韩国)尹美英一、维新派的不缠足运动戊戌时期,资产阶级维挟平等,恢复妇女的“自有之权”必须实现妇女形体上的解放与思想上的解放。他们认为,形体上的解放,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决条件;而思想上的解放,则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关键所在。戊戌时期维新...  相似文献   

12.
红十字运动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人道主义运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清末河南亦有不少士人与相关机构参与红十字会活动,但其时并未成立地方红十字组织。一地红十字运动的开端应从本地红十字组织的筹备成立起算。就现有资料来看,近代河南红十字运动的起始时间应以1912年为宜。探本溯源,不仅可为河南红十字组织的纪念活动提供相应的学理依据,更有助其发掘历史时期的人道财富,为当今的红十字运动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梳理有关资料,对苏州地区(今苏州大市范围)红十字运动在近代的演进轨迹进行考察,认为无论在战争救护,还是社会救济、环境保护等方面,苏州红十字会均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对中国红十字运动在近代的历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组织建设缺乏长效机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农民革命——近代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虽然被清政府镇压下去了,但我国人民反抗以满清贵族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封建统治权的斗争并没有中止,它只是改变了斗争的形式,在全国各地继续进行。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原来的太平天国地区,也变为与农民有一定联系的城市贫民和游民参加的哥老会运动,从公开的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变成了秘密的会党活动。哥老会运动虽然产生很早,但它的广泛流传,却是在太平天国失败以后。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分化农民革命,虽然收买了游民,以游民和社会败类组成的反革命武装——湘、淮军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但他们却无法消除地主阶级和农民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郭溶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和百余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妇女曾经有过长期受压迫、受屈辱、受摧残的悲惨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相继入侵更加重了中国妇女的苦难。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互相勾结,对中国人民进...  相似文献   

16.
严复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留学英国,使其亲身体验了西方政治、社会环境,较早接触到了西方最新的社会科学成果,并译介了一批近代西方名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一书,将西方进化论历史哲学引介到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历史观念,对中国史学从传统向近代转变起到了理论先导的作用。20世纪初",新史学"产生,新史学著作纷纷以进化论历史哲学为指导,这与新史学家接受进化论历史观并与严复的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严复是中国史学由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理论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后,我国负籍海外的留学生约四万余人。按其成份,既有官宦子弟,亦有寒门之士,既有博学鸿儒,亦有普通学子,既有年逾古稀的老翁,亦有尚未成年的幼童;按其所学专业,既有声光化电、数理工矿、机械制造,医学农药,亦有文史政法、音乐美术、体育师范以及军事等等。但无论哪种出身或哪种专业的留学生,其中绝大多数人在国外留学期间都充分表现出炎黄子孙爱国主义的拳拳之心。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留学活动的历史走向与化学留学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代中国社会现代与科学发展源自西方文明的冲击,其中近代留学生的归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一百年来的不同时期,中国近代留学生运动表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从宗教留学走向世俗留学;从科技救国到变革社会;从东洋留学到西洋留学。几代留学志士不屈不挠的奋斗和奉献,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包括化学在内的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近代留学教育的兴起与科举制度的解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举制度在近代的解体与留学教育在近代的兴起有着一定的关联。留学教育对近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使人们突破了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儒学的束缚 ,动摇了科举制度的思想支柱 ,改变了人们的传统价值取向 ,重塑了国人被扭曲的人格 ,为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树立了样板 ,这样 ,科举制度的解体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0.
论丁日昌在近代首批幼童留学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洋务运动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丁日昌热心于对外派遣留学生,并积极参与留学一事的酝酿,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精心谋划.没有丁日昌的理解、支持和促成,容闳的"留学教育计划"不可能得到曾国藩、李鸿章的采纳,更不可能得到清政府的批准.可以说,留学这一惊世之举在1872年最终成行,丁日昌的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