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马萧 《江汉论坛》2005,3(12):127-129
胡适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因倡导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开风气之先,成为我国摆脱封建旧文化、建设现代新文化的开山宗师,享有盛誉。然而,他在翻译方面的贡献往往被忽视。本文通过探讨胡适的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发现胡适的翻译活动是其文学创作的先导,是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乃至新文化运动的工具,从而阐明翻译的社会目的性。  相似文献   

2.
胡适的文学史观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但他并未将形式主义文学观贯彻到底.胡适的"八不主义"主张包含了对思想与情感的关注,在表达新文学的基本特征时,他提出了"国语的文学"与"文学的国语"的新文学建设目标,但也注意到新文学应是"活的文学"和"有生命的文学".胡适文学史观的形式主义倾向及这一取向未能贯彻到底,与他接受实验主义的治学方法及文学审美本身乃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特点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胡适科学理性指导下的文学主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历史思维对进化论的强调,求真思维对现实感的强调,实验思维对方法论的强调。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7,(10):147-151
从1910年8月到1917年6月,胡适留美七载,留下十七卷日记、札记。这七年是胡适文化观念形成的一个关键期。通过胡适日记里与文学相关的阅读、接受、交游、创作等记录,可以看出文学作为一种日常参与性的文化行为对他生活的影响和思想的塑造。胡适留美时阅读了大量古代典籍和西方作品,这让他能在文化差异性的对比中形成对传统资源的一种补充和反控,并内在地初步建立起他的审美判断力和历史批判力。胡适对于戏剧有偏爱,他阅读了不少剧本,也多次去剧院观看戏剧,这为其日后阐明"易卜生主义"等作了前期的准备。胡适在这一时期还有为数不少的翻译和创作,包括旧体诗和英文诗的写作,他反复思考诗体形式与诗意的内在关系。胡适有将诗词歌赋贯穿于交游和个人生活的文人积习,一面又不断实践,以期旧体诗词的体式在现代有所"进境",乃终与其后来的文学改良观与白话主张合于一辙。而其英文诗歌虽然带有不少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遗风,但也为胡适提供了一种新鲜的促其反观中国诗歌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鲁迅、胡适早期文学史观与文学史方法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学史观上鲁迅、胡适均受进化论影响。鲁迅文学史观以天才面目出现,重个性、重精神,坚信文学启蒙、文学救国。胡适文学史观以平民面目出现,对贵族文学传统也持激烈的批判态度;在方法论上鲁迅、胡适同承清代考据方法余泽:鲁迅对西方文学观念有一定借鉴,胡适则输入了西方实证主义,与传统方法对接,形成了“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一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胡适具有历史演进的、实用的、开放包容的文学观念.与他文学观念相对应的,是他实验主义与传统考据相结合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法.在“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核心方法论中,包含的是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修正法等诸多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将中国文学按表现工具分成民间兴起的生动的活文学与正统的僵化的死文学,这一文学史理论假说,是胡适文学史研究的主要贡献。胡适提出新文学的来源皆在民间,打击了贵族文学与传统思想。胡适在文学史研究中的“破坏性重述”,思路新奇,见解独到,框架体例别致,但也存在着许多空疏与偏颇。  相似文献   

8.
胡适的文学自然进化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适文学革命思想的核心是文学的进化论。胡适认为文学像生物进化一样有自然演变进化的过程,因而不同的时代必定有不同的文学。文学的演变进化有两条规律:一是文学的自然进化,一是文学的接触进化。文学自然趋势的逐渐实现便是文学的自然进化。白话文学是文言文学自然进化的结果。在文学的自然进化过程中,文学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必定自然的演化,而内容的自然演进必定影响形式的自然进化,所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在文学自然进化的过程中,有时也需要人力的督促才能加快文学的自然演进,人力的督促便是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9.
胡适文学思想的核心是进化论,认为文学进化有两条规律:一是文学的自然进化,二是文学的接触进化。文学接触进化论成为胡适考察中国文学发展的思想方法与价值准则,他提出: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停住不进步,只有不同的文学互相接触、相互影响才能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中国文学接触佛教经典,创作题材深受影响:一是小说题材直接改写自佛教经典,二是借用佛教经典母题创作小说,不仅丰富故事情节的布局技术,最关键的是拓展了作家的想象空间,丰富作家的想象力,激发了作家丰富多彩的创造力,把中国小说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0.
胡适是新文学理论的奠基者。胡适的新文学理论以自由思想为思想资源,提出新文学作家不唯信传统、宗教、权力,坚持自主的理性思考,主张用白话取代文言,革新中国文学的语言工具,打破独尊文言,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满足人的自由言说,真实的叙述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自由地抒写个人的思想情感,提倡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敢于写出社会的种种黑暗、腐败龌龊情形,突出鲜明的批判精神,勇于批判社会的种种束缚人的解放的文化,体现人的觉醒和人的发现,创造尊重个人价值的人的文学,奠定了新文学理论的自由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1.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外国文学翻译事业濒危:流水线的大生产、泛滥的重译和累累的硬伤.鉴于此,本文呼吁建立文学翻译批评学科,以净化、拨正我国现当代文学翻译.本文从翻译美学、翻译文化学以及翻译心理学的角度试探构建该学科的基本元素.  相似文献   

12.
翻译文学是世界文学从文学理想成为审美现实的流通模式和阅读模式,是民族视野下的世界文学景观。翻译文学并非本土文学,也非外国文学,其自身的逻辑发展和逻辑建构使得翻译文学表现出相对于外国文学和本土文学的双重拒绝,而作为一个独立场域存在的事实也摒弃了认识论上传统的二元对立,超越了结构与历史的割裂,翻译文学兼具外国文学、本土文学两者的特点,是亦此亦彼的双重结构。  相似文献   

13.
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显然是一部为"造今日之文学"而"造"出来的"史"。与其说胡适在写史,倒不如说他在表明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以叫作"评判的态度"。他评判的正确与否在今天已经昭然,但《白话文学史》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评判的正误,而在于评判本身所显示出来的文学观念的革新。这点在今天来讲仍然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叶李 《江汉论坛》2012,(6):85-89
胡适以双线文学观念建构起来的中国文学史,为文学史书写如何处理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提供了一种范本、一种以意为之的写法。其中国文学史内蕴着与现实社会结构变革相对应的文本结构——贵族文学(文言文学)与平民文学(白话文学)对立的等级结构。他对文言文学的贬抑,对白话文学的揄扬,对白话的王国的发掘,归根到底是为建设国语的文学进而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民国服务的,因而可以把他的文学史书写看作一种从属于民主国家建构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5.
胡适其人及胡适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竹贤 《江汉论坛》2005,4(3):108-111
胡适作为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与陈独秀齐名,时人称之为“陈胡”,是这个运动最有名的代表人物。而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胡适的一生又是相当复杂的。自由主义者在中国的生存境遇颇为艰困,既不容于守成主义,也不容于激进主义。胡适一生便是在这种艰困的境遇中奋斗与挣扎,直到晚年公开拥蒋反共,成为人民中国的反对者,却又并不见容于逃踞台湾一岛的蒋介石独裁政权,最后在海峡两岸的“批判”与“围剿”中完结他悲剧的人生历程。然而,作为致力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学者,胡适可以称得上终生勤奋,著作等身。特别是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中,胡适更是开路的先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之父”。对胡适的研究,走了一条由学术上“论胡”到政治上“批胡”而重返学术“研胡”的曲折之路。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二十世纪初期著名的文学史研究学者,王国维与胡适在文学史观、文学史研究方法等方面存有诸多异同.这些异同既反映了一代学人在文学史学科初创时期各自的深刻识见,也彰显出文学史学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境遇.对王国维、胡适的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方法作一比较,对于厘清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发展踪绪,建构民族特色的文学史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洪 《学术界》2002,(3):202-211
在现代学人中 ,胡适对反作伪有开山贡献。他依据“历史的文学观念” ,对前人著书立说 ,是者是之 ,非者非之 ,冤枉者为之辩诬 ,作伪者为之揭露。对同时代人受诬及自己遭遇剽窃 ,也是“冤枉者为之辩诬 ,作伪者为之揭露”。尽管胡适的反作“伪”的思想和实践 ,有不顾朋友面子的书卷气 ,已过去半个多世纪 ,但对今天中国惩治学术腐败 ,仍然具有直接现实意义。本题的另两篇 ,分别探讨了胡适与韦莲司婚外恋所包含的真实意义以及对《〈胡适手稿〉话回归》一文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8.
谈到文学翻译,我们实在不应忽视一位对我国文学翻译理论卓有贡献的翻译家--茅盾.本文着重介绍茅盾对文学翻译的目的,要求,方法和原则,以及对文学作品的转译、复译和重译等方面的翻译思想.在文学翻译理论空前繁荣的今天,对茅盾的文学翻译思想进行一番梳理,必将对我国文学翻译理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适的父亲胡传,是清朝继台湾首任巡抚安徽籍人刘铭传之后,又一位安徽籍人奉命赴台湾任知州和统领。并献身于台湾。  相似文献   

20.
胡适说东原     
胡适、戴震、陶行知,都是徽州吾辈之先贤先哲,他们之间有何交往,情谊如何?其思想、学术有何交流、碰撞?且听汪良发先生和李仲谋先生一一向您道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