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互文性概念对传统的翻译观产生了重大的冲击,翻译被认为是一种互文活动,译文与原文的关系因而是一种互文关系。然而,由于对互文性的理解不同,应用互文性探讨翻译出现了两种倾向。在分析这两种倾向的基础上探讨翻译和创作的互动关系,并指出互文性视角能够改变人们对翻译和译者地位的认识,有利于翻译研究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互文性视角看新闻英语语篇风格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互文性理论引入新闻英语语篇风格的翻译打破了必须忠实于原文的翻译原则,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互文性理论,新闻英语的译者将原新闻英语语篇的风格、原新闻记者的风格以及同类汉语新闻的风格融合起来,力求使译文的风格做到“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7,(6):177-182
文学翻译的特殊性以及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文化内涵的呈现。翻译基于对文本和语言的解读,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性的,任何语言都是一个符号意义系统,在互文性理论和符号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本文提出"文化互体性"概念,提出文学翻译要重视文化互体性。同时,文化互体性体现在译者将文本语言、语境和作者精神包容并涵泳于心中,体现在语言转化、文化语境转化、作者与译者艺术精神层面的转化上。  相似文献   

4.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于19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部英语小说,林语堂将文中的互文知识进行重构和扩充并将其传译到西方的语言世界中,这种英文创作过程实际上暗含了一个互文的翻译过程。因此,试从互文性角度来分析《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痕迹。  相似文献   

5.
朱生豪莎剧翻译中的古诗是朱译本中文词最出彩、意境最悠远、表达最极致的部分,根植于中国古典文化,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其最突出的文本特征是互文性,由此内容重点、修辞手段、意象建构和情感效果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古诗译文主要体现在墓志铭、书信、歌谣、结束语等文体形式中,通过运用互文性,传奇神韵,达其意趣,显其命意,展其特色,集中再现了朱生豪莎剧翻译的中国古典情怀。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Intertexuality),也有人翻译成"文本间性""文本互涉关系"等.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概念,"互文性"诞生于1960年代,"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1].  相似文献   

7.
对于2015年3月2日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大家都很任性"的翻译问题,需要从语境、互文性与翻译关系的角度进行讨论,深入分析"任性"一语在网络媒体环境中的互文指涉意义,考察"任性"与"capri?cious"在目的语文化中的语义匹配与文化效应.研究发现:在政协新闻发布会的具体语境下,"任性"因具有正面、积极意义,可寻求更多比"capricious"更符合语境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周弘 《理论界》2013,(8):41-43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中强调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其显著特点是将翻译现象置于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审视。在外宣翻译过程中,中国的政治体制、价值观念及文化体系等被译入西方社会,能否被西方社会接受并产生积极影响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讨意识形态对外宣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把社会、历史、文化纳入外宣翻译研究的视野,从而揭示外宣翻译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外宣翻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任务更加繁重。外宣翻译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对外宣传的效果,不仅关系个体利益,甚至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因此,外宣翻译工作者的素质至关重要。本文从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政治素养、知识结构、跨文化意识和态度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外宣翻译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是英语新闻标题的一项重要特征,英语新闻标题的互文性可分为水平互文和垂直互文两种类型,且主要通过引用、仿拟和预设等手法予以展现。具有互文性特征的英语新闻标题,应在文化对等原则的基础上,采用直译法、增译法和注释法等不同的汉译方法,使其互文表意空间不因翻译而流失。  相似文献   

11.
外宣翻译是目前翻译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研究的角度和范围都很广泛。该文着眼于外宣翻译的意识形态问题,论述了意识形态对外宣翻译的影响,包括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政治语境对于译者主体性的限制,以及为了更好地实现外宣翻译的目标,译者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外宣翻译是国家外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外宣翻译过于追求对原文的忠实而忽略了外国受众的特殊需求,导致外宣翻译未能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变译理论将外国受众的特殊需求摆在突出位置,主张对原文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变通处理,以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将变译理论应用到外宣翻译实践中,能更好地提高译文翻译质量,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叶小宝  权循莲 《学术界》2012,(6):117-123,285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讲话"英文译稿,是中英联合翻译项目取得的第一个成果,然而译文仍存在某些瑕疵。指正"讲话"翻译错误与审校疏漏,并从涉足外宣翻译的管理者、译者、审稿者、校对者角度,提出诊治时政外宣翻译"病症"之对策,旨在促进译界真正提高时政外宣翻译质量,增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外宣材料作为文化以及语言的载体,其自身所具文化特征也非常的显著。基于此,就跨文化语言学视角下外宣翻译进行详细地阐述,通过外宣翻译所存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外宣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外宣翻译在我国对外宣传与交流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选取《北京周报》、《今日中国》等一系列权威英译外宣刊物作为语料来源,运用系统功能理论的文化语境对等理论,考察其中常用翻译方法——增减法、改译法和解释法对外宣翻译中词汇处理的合理有效性。研究发现,对这些译法的综合使用可以较好地满足当前的外宣翻译要求,实现对外宣传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6.
红色旅游是江西省旅游的一大亮点.外宣翻译在江西省的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江西省各大红色旅游景点的外宣翻译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改进.因此,我们建议江西省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现有红色旅游景点的翻译工作,同时也加大红色旅游景点的外宣翻译人才队伍建设,以此促进江西省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新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都有互文性现象存在。文学艺术中的互文性是产生新意、形成对话的积极互文性。互文性对于文学艺术至关重要;科学中的互文性是精确转述他人原意、独白式的消极互文性,科学对自己的过去采取与文学艺术截然不同的态度,互文性对于科学来说无足轻重。互文性是一种意义于其中转换生成的函数关系(功能而非本体)。构成互文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文本A、文本B和它们之间的互文性联系。  相似文献   

18.
“那”文化是壮侗语族形成的文化,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同时在东南亚一些民族和地区中也有分布。我国“那”文化的外宣翻译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黏合剂”,能促进中国与东盟民心相通,推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面向东盟塑造我国良好形象,推动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与振兴。但是,目前我国“那”文化外宣翻译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翻译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翻译标准未得到规范、翻译人才匮乏、面向东盟国家的翻译与宣传尚有不足等。未来需要从文化学、翻译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与实践入手,系统整合“那”文化元素,科学运用翻译方法,细化优化译介传播,重视和支持人才培养,从而推进面向东盟的我国“那”文化外宣翻译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人际意义的最新成果,由态度、介入和级差系统组成。以浙江民营企业简介为例,从这三个层面探讨了评价理论对外宣网页翻译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显性和隐性态度的分析有助于企业整体和局部态度的把握和翻译;企业更倾向使用借言来增强外宣网页的客观性和说服力;级差系统有效地实现了企业外宣网页整体意义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马赛 《理论界》2007,(9):145-146
本文从解构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在翻译领域的应用,指出翻译是文本之间意义的转换,译者在互文转换的过程中被赋予了三重身份:读者-阐释者-作者,详细论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从不同层次把握自己的身份来实现文本互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