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新业态下的灵活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力量,尤其在疫情期间,为稳定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社会各界对灵活就业和灵活就业中的学习效应,以及对灵活就业者自身和对城市的作用都还不甚了解。为此,以外卖骑手为例,利用覆盖全国范围的大样本数据可对灵活就业中的学习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灵活就业时间里的“学习”显著提高了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工作满意度,并有利于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研究结果提醒我们,需要重视灵活就业中的学习效应,看到灵活就业对于外来移民扎根城市、融入城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如何有效促使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灵活就业人员的实地调查表明,其参保率总体不高,参保情况在人口特征、收入水平、就业经历及对养老保险政策评价等四方面差异显著。经二元logisit回归测算后可知,其参保行为受年龄、文化层次、政策知晓情况、以往工作经验及对缴费年限的评价等因素影响。因此,要实现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的提高,应着重从加强宣传、加大对劳动合同监督检查力度和加快社会保险体系一体化建设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灵活就业是我国社会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渠道。当前我国灵活就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把灵活就业等同于劳务派遣或兼职、把灵活就业等同于失业、认为灵活就业只是低端工作等认识上的误区。在促进灵活就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劳动关系不明确、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不足以及职业发展存在掣肘等一系列问题。未来应该加强我国灵活就业劳动关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引导集体协商,切实转变观念,从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灵活就业人员能力实现最大化的角度认识发展灵活就业的意义,以推进我国灵活就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灵活就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灵活就业在中国诞生,同时,乡镇中小企业发展及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加速了灵活就业的发展。90年代,大规模的下岗促使各地政府出台了各种促进就业的政策。中国灵活就业有助于解决城市居民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缓解城市贫困,同时灵活就业机制顺应了市场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劳动力市场中劳资供需双方均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以网约工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同于传统灵活就业人员,面临平台经济高速发展催生的高频多发职业伤害风险。目前工伤保险制度未全覆盖此群体,试点中以延续劳动关系认定为核心的纳入工伤保险模式和工伤保险复合商业保险模式仍面临不可持续风险,超越劳动关系独立建制模式为理论突破提供新的研究取向。新发展格局下应保障全体公民实现社会保险权,网约工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构建也依此展开:即坚持社会保险属性并扩大试点,补齐职业伤害保障短板;以健全最低工资为前提规范制度参数设计,明确职业伤害风险权益保障责任;提升制度治理效能,优化职业风险服务保障;强化多方主体协同治理,完善保障工作机制,最终实现覆盖全体劳动者的多层次、有梯度、可持续的中国特色职业伤害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灵活就业群体规模巳占新增就业总量70%以上,该群体有工作但不固定,有收入但不稳定。先后四次对我国15个城市的灵活就业群体进行调研后认为,确保我国灵活就业群体个人收入同步增长,应从建立灵活就业群体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构建新型式社区工会、建立雇员平等参股制度、搭建灵活就业群体失业救助平台、构建灵活就业人员失业扶持的慈善基金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我区大约有80万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50多万低保人员和因工伤残人员。近期,自治区结合实际,制定并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试行办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个新兴起的就业群体——灵活就业人员的规模日益扩大,但是绝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却缺少社会保障的庇护,尤其是在基本医疗保险方面,他们往往处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边缘。在此从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现状着手,通过梳理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分别就灵活就业人员自身、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的制定以及实施三个角度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的建议,以期完善我国医疗保险政策,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灵活就业是指有别于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现代工厂、企业的就业。灵活就业在劳动时间、福利待遇、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工作场地、劳动条件等方面,都不如主流的正规部门的就业。灵活性就业在世界上已广为通行。中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灵活就业也有了迅速发展。在我国,灵活就业人员从其分布看,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非正规部门的就业者和正规部门的非正规就业者。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非正规部门的概念。所谓非正规部门,是指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一般分为雇佣很少工人的微型企业;家庭…  相似文献   

10.
我国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就业格局和就业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多种灵活就业在当今中国的劳动力 市场正日益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约1亿人以上的广大灵活就业群体,但 大部分没有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针对此,作者提出了若干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产业结构调整,灵活就业人员越来越多,建立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势在必行。同时,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又应该谨慎进行。鉴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对我国的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构建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产业结构调整,灵活就业人员越来越多,建立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势在必行.同时,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又应该谨慎进行.鉴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对我国的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构建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而东北资源枯竭型城市中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由于诸多原因使社区就业问题显得更加严峻。以辽宁省F市社区就业现状为例,通过参与观察、访谈以及收集当地现有文献等方法来获取详细的资料,探寻社区就业问题的根源,并试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社区功能的整合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就业形式的多样化,我国的灵活就业群体有了迅速发展。相比之下,针对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管理工作进展明显缓慢,主要问题是社会保障覆盖率低、社会保障关系难以建立和接续。作者对灵活就业群体的特点、灵活就业人员的主要来源结构、建立和接续社会保障关系的主要制约因素作了简要分析,并在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完善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关系管理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5年2月27-28日,中国-欧盟法律和司法合作项目“中国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改革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是欧盟资助的中国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活动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法学研究所副所长陈甦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指城市经济建设中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所组成的劳动者群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不可逆转之势向城市的转移,使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份,以鞍山市为例,截止2003年末,城镇户口从业人员为52万人,农民工则达到4l万人,而且绝大多数就业于企业中的各种脏、险、重、累岗位上,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他们的社会保险问题也随之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蔡宇  蔺国伟 《理论界》2006,(4):213-213
本文阐述了灵活就业的形式与特点,分析了锦州市灵活就业人员的医保概况和灵活就业人员“断保”的原因与弊端,提出了解决“断保”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工具使用情况,并就如何改进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首先,基于Rothwell和Zegveld的政策工具分类理论,从供给、环境和需求三个维度分析研究灵活就业人员医保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然后对具体条款进行编码和政策工具频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一共纳入的17份中央层面政策文本中供给面、环境面、需求面政策工具分别占比33.33%、48.89%、17.78%。分析认为,供给面政策工具中的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使用不够,需要细化供给面政策工具,扩大医保资金来源和加快医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面政策工具比例分配不均衡,需建立健全医疗保险服务监督机制,完善制度保障;需求面政策工具需优化,要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加强医保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鲁全 《兰州学刊》2006,(9):167-169,194
本文以中国东北三省抽样调查数据为基本依据,首先分析了社会保险各险种实际参保率和意愿参保率的分布特征,以及产生这种分布特征的原因。其次通过比较研究得出实际参保率普遍低于意愿参保率的结论。进一步地,文章通过联列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民众对政策的了解程度、收入水平、就业状况和企业所有制等因素与实际参保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断涌现,其从业模式由“组织+雇员”模式向“平台+个体”模式转变。灵活就业的平台经济,使“简单的劳动关系”发展为“多重复杂的劳动关系”。由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利属性趋于弱化,导致其维权保障面临诸多挑战。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专项社会保险基金和以党建为引领、以工会为主导的“五工联动”的服务模式有助于缓解目前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