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思 《领导文萃》2009,(13):82-87
世道变了 万历十二年冬(1584年),蛰居十四年的海瑞奉召出山,承担了为帝国监督和考察官员的重任。这年海瑞七十二岁,其顽梗刚峻却一如既往。他没有按照惯例推辞谦让一番,而是立刻上路。海瑞把自己在垂死之年赴任比喻为“尸谏”.这等阴沉刚烈的意象恐怕也只有他才想得出来。  相似文献   

2.
清官之死     
正死亡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死了。这真是一个清官,而且是整个大明朝最有名的一个清官。大家都知道,明朝官员的俸禄非常低,比如海瑞当县令时,月薪只有七八石大米,而且还不能全额发放,即便全额发放,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也不过是一千元出头。别的县令有灰色收入,不指着工资过日子。海瑞什么灰色收入都不要,就老老实实拿这份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海瑞还曾经辞过职,赋闲在家,那这段时间连一个  相似文献   

3.
洪振快 《决策探索》2010,(22):81-81
社会心理对"官二代"的嚣张无法忍受,他们需要海瑞这样的清官实现他们心中的公正,使"官二代"受到惩治。就"淳安驿站事件"来说,它至少反映了社会上对"官二代"嚣张的不满,以及对惩治"官二代"的呼唤。《明史》中记述了一件海瑞惩治"官二代"的事:海瑞在浙江淳安当县令时,总督胡宗宪的儿子经过淳安,责怪驿站招待得不够好,将工作人员吊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海瑞骂皇帝     
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出仕为官一般均有知识分子一套为官准则——当官要为民做主。百姓对官员的考察与评价也有其一套准则——忠与奸、廉与贪。在百姓心目中最受推崇的有二个人:一是宋朝的包拯,另一是明朝的海瑞。其倍受尊崇的原因无非是他们既忠又廉。海瑞,广东琼山人,字法贤,自号刚峰。小官僚家庭出身。明嘉靖举人。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户部主事时,上疏批评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等事,被逮入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任应天巡抚,主持疏通吴淞江,推行一条教法。后因被张居正等人排挤,革职闲居16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再起,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和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污。他曾平反过一些冤狱,民间因而有“海忠介居官公案”和“大红袍”、“小红袍”等传奇。海瑞为官清正廉洁,不畏权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共和国需要海瑞式的忠臣与诤友,以唤呼官员政德,为官择善而固执。  相似文献   

5.
重读海瑞     
才媛 《领导文萃》2007,(5):134-137
海瑞可比比干,但我却不是纣王 提起明代。不得不说说大名鼎鼎的海瑞。 海瑞(1514~1587),《明史》有传。“字汝贤,琼山人。”“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生于明武宗正德九年.明神宗万历十五年卒于任上。  相似文献   

6.
正不得"官心"的大员海瑞(1514年-1587年)在浙江淳安当知县的时候,穿的是布袍,吃的是粗米饭,家里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有一次,胡宗宪(1512年-1565年)听说海瑞家里买了两斤肉,打听后才知原来是给海瑞母亲做寿的。知县的老太太做寿才买两斤肉,可见其简朴程度。万历初年(1573年),权倾朝野的首辅张居正派御史去看  相似文献   

7.
闲言 《决策探索》2009,(19):83-83
说到中国老百姓对“父母官”的期待,自古以来主要有两个:一是能够解决多年来悬而未决、民众积怨甚深的难题;二是能关顾民间疾苦。千古人杰如包公、海瑞之辈,所作所为,无非如此。  相似文献   

8.
<正>"清水"——无色无味、无言无声,透明见底、清澈纯净,滋润万物、悠悠传情。正是因此,古往今来,百姓常以"清水"褒奖"清官"。史载:昔日海瑞为淳安县令时,廉明清正。在他离任之际,百姓手捧一碗碗"清水",出郭相送,依依惜别。众人异口同声:海瑞的"衙门"办案件,犹如"清水"那般明。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在河南八里庄战斗中不幸英勇献身。次年2月5日,在他的灵柩安葬于半城镇(今属江苏  相似文献   

9.
萃岚  景珂 《领导文萃》2016,(6):79-81
正(一)明《应谐录》中就有一则"善谀"的故事颇能说明问题,所谓"谀",乃"奉承巴结"之意。广东有一位县令,特别喜欢别人奉承,每发布一项政令,部下交口称赞,县令才喜欢。他手下有一名衙役想迎合县令,故意在旁边对人轻声说:"世上大凡做官的人,一般都喜欢别人奉承,唯独我家老爷不然,很瞧不起别人对他的恭维。"县令听到他所讲的话,迫不及待地把他叫到跟前,赞美不  相似文献   

10.
那一天正值台风登陆海口,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我在旅馆百无聊 赖,突发奇想,如此天气,海瑞墓前会有些什么风景呢?便顶风冒雨“打的”来到海瑞墓园。  相似文献   

11.
谭云 《经营管理者》2011,(10):60-62
“刺头”员工往往也是组织的得力干将。一味的简单“炒鱿鱼”,除了会失去能干的人才,长期来看,还可能变成对于公司中出头鸟类型员工的打压,整个组织也会变得小心翼翼,缺少创新和活力。对于管理者来说,区分“刺头”的成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才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2.
黄文山 《领导文萃》2005,(7):157-159
明万历二十三(公元1595)年,28岁的湖北公安著名才子袁宏道被朝廷派到江苏吴县(县治在今天的苏州)当县令。按说,太湖边的吴县是全国最富庶也是最繁华的地方,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应该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差使,但在担任吴县县令的短短两年间,袁宏道却给亲朋好友们写下了一大堆诉苦信。袁宏道上任后的第一封信是写给家乡公安文社的社友们。袁宏道,字中郎,年仅15岁即结文社于公安县城南,自立为长。他在社友中很有威信,社内年三十以下者皆听其约束。在袁宏道的带领下,公安文社树起反对“复古”的旗帜,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小品,给文…  相似文献   

13.
海瑞的名字是幼时就知道的,那 是从戏曲、评弹和连环画中看来、听来的,自不是历史。六十年代知道得更多的却是对“大毒草”《海瑞罢官》的批判,但对海瑞其人反而越来越  相似文献   

14.
老子说:“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由于他(圣人)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成就了自己的伟大。)老子认为,一个人只有“终不自为大”,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人。对于“终不自为大”,老子还有进一步的分析,就是“四不”:“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自我表现,所以才名扬天下;不自以为是,所以才名声彰显;不自我夸耀,所以才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成为众人之长。  相似文献   

15.
徐九思,字子慎,江西贵溪人,明嘉靖四年乡试中举。明武宗、世宗、穆宗和神宗四朝为官,虽官位不高,但刚正廉洁,爱民如子,其政绩最突出的当是他在句容县令任上。到句容不久,同僚及当地百姓就逐渐了解到其“为官三字经”,即勤、俭、忍。所谓“勤”,就是勤于公务。解运赋粮是繁重的徭役,以往官吏往往视礼金的多少决定承担的比例,徐九思改为抽签并亲自主持,改变了重役由无钱送礼的贫民承担的不合理做法。审理案件时,他经常命令涉案人员及其亲友一同前往,以便让百姓监督,避免冤狱。所谓“俭”,就是节俭裕民。徐九思为官首先自奉清廉,厉行节俭。  相似文献   

16.
一我和岳飞的一位后代聊天,问到宋朝给岳飞平反的时间。他开出8个日期,从初步昭雪,到发还田宅,到复官改葬,再到赐谥追封,直至追封三代,全程历时99年。首次平反是1162年7月,岳飞冤死21年之后。他笑道:正好和右派平反的时间一样。我心中一闪:莫非“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竟是平反的周期率芽回家后查史书,1162年6月,宋高宗赵构退居二线,太子即位,是为孝宗。7月,昭雪岳飞。——原来最高领导换人了,冤案制造者离开了宝座。我在《明史》中读过无数平反昭雪的案例。有的几个月就平反了,例如因为骂皇帝而下狱论死的海瑞,以及为海瑞鸣冤的何以尚。有…  相似文献   

17.
刘邦的韬略     
刘邦是项羽的对立面。 刘邦是中国第一位没有文化的统治者,第一位非名门贵族血统的人登上最高权力宝座。刘邦极会“打天下”,也极会“坐江山”。这一切都有赖于 他 那深文 周 纳的 谋略。《史记·高祖本纪第八》简直就是谋略篇。秦二世元年秋,陈胜在蕲县起事,沛县县令在萧何等人劝说之下召集刘邦,一起响应陈胜。派樊哙召刘邦的命令下达之后,县令又有些后悔,紧闭城门,拒刘邦于城外。刘邦并未攻城,只是射书到城上,陈说拒绝自己的利害关系,结果沛县父老杀死了县令,打开城门恭迎刘邦,拥刘邦为沛公。兵不血刃,取得完胜。此刘邦韬略一。刘邦经过高…  相似文献   

18.
范滂两难     
东汉桓灵帝时期朝廷整肃党人,各郡都要上报本州的党人数目并分摊逮捕名额。特派官员受命去郾城捉拿一位著名的清流人物范滂。但这位官员得知范滂是好人后,因为爱惜自己的名声不愿意动手。范滂听闻后自己到县里去投案,不料县令也不肯抓他,希望他去流浪天涯。范滂基于他所信守的道德约束和伦理规范,坚决不愿连累他人,就自己去到监牢。临别时他对儿子说,“我要叫你做坏事吧,可是坏事毕竟是不该做的;我要叫你做好事吧,可是我一生没有做坏事,却落得今天这样,又怎么敢叫你学呢。”范滂遭遇的两难在历史上多次重现,让人怀疑教化与现实的严重脱节。…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读完《领导科学》2004年第13期舒安娜同志的《体验从政》一文后,感觉这是一篇佳作,反映了作者从政8年来的心路历程。我虽然没有当官的经历,但能体会到轻松、简单、洒脱带给作者心理上的愉悦和政治上的进步。作者在从政过程中能够正确处理权力和责任、地位和荣誉、欲望和动力的关系,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正是由于她用心从政、用心写作,我们才得以欣赏到这么一篇佳作。但愿有更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当官无架子、当官当得“傻”,不被金钱奴役、不被名声拖累、不被权力束缚。《体验从政》是佳作$中共重庆梁平县纪委@唐…  相似文献   

20.
若燕 《决策探索》2005,(11):93-93
1965年夏,李讷从北大毕业,被分配到《解放军报》当一名普通编辑。“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李讷也卷入了这个政治漩涡,她在军报带头“造反”。不久,《解放军报》全面改组,才27岁的李讷当上了军报总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