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文学艺术是以有血有肉的、饱和着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的,它不仅给人以思想影响,而且也能激起人们的感情作用。艺术形象是具体的、生动的,因而人们对于艺术形象的感受也是具体的、生动的。可是由于各人的世界观、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等等的不同,对于艺术形象的成受也会千差万别,甚至截然对立。假如说,人们对于艺术形象的感受,乃是与艺术形象本身客观具有的思想内容(这乃是反映对象和作  相似文献   

2.
<正> 音乐起源于劳动,来源于生活,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东西,它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律动,塑造一定的音乐形象来表现人的情感和思维,反映人类环境和社会生活。它利用特殊的内容和形式以生动具体的形象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人在情操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教育,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连环画"在左联的文艺大众化运动中作为问题被提出,左联认为"连环画"虽然是旧形式,但深受大众喜欢,可以用来传播新的思想意识。但这一提议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完全认同,"第三种人"即认为"连环画"是低级的旧形式,不如欧化文艺高级,不具有艺术性。而左联认为"连环画"不仅可以发展为艺术,还可以成为战斗的武器。左联认为一方面要改造其思想内容,另一方面要努力在旧形式中发展出新形式。"连环画"讨论不只是一场美术运动,还涉及如何评判五四的欧化文艺、如何看待文艺大众化运动、如何选择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声乐艺术是音乐艺术范畴中惟一直接运用语言和音乐相结合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演唱者通过歌唱、咬字吐词与发音 ,创造出各种内容深刻丰富而又感人的音乐形象 ,给人以美的享受。由于个人的艺术趣味、美学观点、文化修养、歌唱习惯不尽相同 ,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也必然存在差异。但艺术成就总是通过演唱声乐作品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歌唱绝不仅仅是展现美妙的声音 ,更重要的是作品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艺术表达。如何才能唱好一首歌呢 ?一、量体裁衣 ,循序渐进选择你自己所喜欢的歌曲时 ,应想到听者的要求和希望。歌…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理论界,对于文艺的基本特性(或谓之“基本特点”、“基本特征”)、文艺的对象、文艺的创作方法等文艺的基本理论问题,存在着不同认识和争论,其关键还在于对形象思维的性质、对象、内容、形式的认识是模糊的。 别林斯基固然天才地指出了形象思维与艺术的关系,但是他并没有真正解决形象思维的规律问题。他把“形象”只视作是形象思维的手段,仅仅把它归结于思维的形式,而没有看到形象思维在对象和内容上与抽象思维都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因此,他在阐述艺术与哲学、  相似文献   

6.
究竟什么是音乐形象?音乐形象的本质是什么?我国新编《辞海》中说音乐是“艺术的一种.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艺术分册.136页)这个定义涉及“艺术形象”这一概念.什么是“艺术形象”呢?同书的解释是:“文学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即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文学分册,5页)音乐属于艺术.也适用于这一定义,既然如此,音乐形象自然也是“具体生动的图画”了.对音乐形象的这种认识来自苏联的音乐美学界.  相似文献   

7.
运用视听教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形式。视听教育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先进的电子传播媒体的手段,在传播思想教育信息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信息量大,形声兼备,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融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理透彻,号召力强,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视听手段,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需要,密切配合教师收集选择一些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优秀的视听教材运用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收到较好的效果受到教师和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幼儿文学是专为幼儿创作的文学作品,它以浅显有趣的语言,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反映着幼儿熟悉的生活,触动幼儿的心灵,最适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心理特点.对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久的幼儿来说,幼儿文学比其它说理的教材,更能满足幼儿渴望认识周围环境和如何对待周围环境的愿望.它是形象化的教材.事实上许多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不管它是那种形式,诗歌、童话、故事、科学文艺等等,都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染着幼儿,对幼儿品德、智力、审美和健康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
就声乐作品的演唱而言,歌唱者在演唱状态中所形成的心理境界和内心视象是表现歌曲的主题内容和思想感情,表现声乐艺术美,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的基本心理条件。 作为非纯音乐的声乐艺术,其创作和演唱是以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为主要任务的。这是因声乐作品的文学性、音乐旋律的表情性和声乐演唱的表演性使然。由于它所使用的材料和作用于听觉的特点,使它无法直接表现以现实空间形态为特征的直观形象。因此,塑造和感受艺术形象的手段就具有特殊性。除了对生活的积累、知识的丰富、音乐语言的把握和声乐技巧的纯熟之外,在演唱过程中通过形象思维手段,形成与之一致的心理境界和内心视象,是塑造艺术形象的基本条件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艺术创作应该树立“中国国家艺术形象”,这一形象的特点、性质和创作要求等完全符合习总书记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主要精神。“中国国家艺术形象”有其独特表现,它在性质上要达到不同方面的协调和整合,对艺术创作主体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创作“中国国家艺术形象”的作品对艺术创作具有引领意义,对国家利益的影响与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文艺学认为文学的真实性就是指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准确程度。尽管这一观点似乎已成为文艺理论工作者的共识并被写入全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大纲 ,但笔者仍然认为这一提法很值得商榷。在对文学的本质属性进行重新的审视之后 ,我们认为关于文学的真实性应该作这样的解释 :它是指作家经过对一定的社会生活现象或假定的生活现象进行艺术概括而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 ,从而表现出人性的特征或内容 ,展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以及人生理想等。它是现象与本质、真相与假象、合情与合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教育思想论述是当今教育思想理论的重要宝库。文章从六个方面详实分析了江泽民教育论述的特质,认为它具有目标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整体性与个性的统一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性、时代性与前瞻性的统一性等系统特性。  相似文献   

13.
文学以艺术形象审美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思想感情,并以此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作用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总是作为主、客观内容与特定形式相互结合的和谐的整体呈现于读者。其基本特点是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者由许多艺术形象所组成的形象体系。形象在艺术中居于中心地位。读者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魏晋时期的文艺和思想特征,认为它是个具有诗意和追求信仰的 时代,它在文艺史上的意义在于突出了文本自主性,关于人的理解方面,它强调人的形体 的独立意义,由此,女性形象和精神也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从自然的本体意识到山水诗的 写作意味着魏晋风格的消亡。  相似文献   

15.
《颜氏家训》和《郑板桥家书》这两部家训作品虽然前后相距1000多年,它们在文艺观念上却存在诸多相同之处,都具有明显的儒家文艺美学的特征。二者在文艺的功能、文艺的特征、文艺创作原则、审美风格、文艺鉴赏方法、少儿艺术教育等问题上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思想要义却是一致的,都认为文艺具有立德齐家、塑造君子人格的重要作用,重视文艺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坚持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的创作原则,反对浮艳浅露的审美风格,提倡入乎其内、全面客观的文艺鉴赏方法,将文艺学习视为少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等等,体现了二者在文艺观念上的一脉相承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美学精神的历史承续性和积淀性。  相似文献   

16.
论艺术典型     
文艺创作的核心是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因而艺术典型问题也就成了文艺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纵观世界文艺理论发展史,有关典型问题的理论,大致上经历了如下的发展变化: 一、早在古代,希腊哲学家亚理士多德就奠定了典型理论的基础。他认为个别与一般是个统一体,所以个别的感性形象能够反映出生活的必然规律,而这个通过个别反映必然的艺术形象就是文艺应塑造的典型(当时他还没有明确提出典型这个名词)。  相似文献   

17.
周扬认为文艺是政治的一定的形式。但文艺为政治服务,必须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毛泽东《讲话》精神指引下,周扬要求文艺为政治服务与为人民服务很好地结合起来。要求文艺工作者掌握正确的世界观,满怀热情地描写人民的新生活,塑造出新人的艺术形象。文艺作品应当努力创造出为人民大众喜爱的民族新形式。周扬关于现实主义的这些理论,来源于苏俄文艺思想并受到毛泽东《讲话》精神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清民俗文艺运动是发生在我国晚期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场文学革命。它主要围绕明清时期民俗文艺,形成自己的内在形式衍化、文体意识的层次的嬗变,以及民俗文体概念的功用和运用范畴,产生了自己的艺术形式、思想内容和批评方法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普遍商品化社会,唯有把审美形式作为中介物才能够拯救文艺的真理,而文艺真理是物化社会的真理之光。这种审美形式观本质上是审美形式的中介论。它既区别于现代西方美学的形式本体论,也区别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作品形式的观点。从哲学方法论看,这种审美形式观根植于早期马克思哲学和经济学中的人本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资本主义物化和异化的批判、黑格尔哲学逻辑学的批判精神及其客观唯心主义的辩证法,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哲学心理学思想方法,这些不同学派的庞杂的思想方法,在法兰克福学派的人本主义与抽象辩证法的基础上获得统一;从美学的继承关系看,它也是对以康德、席勒为代表的德国形式美学批判继承的结果;从文艺学方面看,它又吸收了俄国形式派诗学的文艺形式本质观的个别观点,并批判吸收了现代派的文艺形式创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一、典型社会概括性的多层次结构典型形象作为一个特殊的艺术个体,它的产生是作家艺术家对现实进行审美艺术创造的结果.在创造典型形象时,审美创造的主体,总是自觉地从一定社会群体中,提取许多有共同联系的东西,加以集中提炼,然后凝聚成为有某种社会概括性的独立的艺术形象.因此,典型形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形象,它的特点在于它是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艺术形象.此中的社会本质概括性,主要表现为,典型人物与其所从出的社会群体,在行为的社会代表性上相通,在意识的思想倾向性上相联,它对典型形象的作为和心理,具有内在的制约性,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