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和流通服务业等五大行业,其区位商值都很高,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尽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在首都经济定位中,应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中之重,并将市外市场作为主要目标。北京生产性服务业总的定位应发展为引领全国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中心,立足中国,辐射亚洲。应把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各生产性服务行业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遍布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农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通过深入分析湖南省投入产出表,利用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三个具体测度指标,发现湖南省农业及其5个细分行业对7种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均表现出正向拉动效应。其中,农业对销售服务业和物流服务业的拉动效应明显;对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有微弱拉动效应;对教育服务业拉动效应不明显;农林牧渔服务对各类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效应相对明显,畜牧产品和渔产品,林产品和农产品对各类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效应不够明显。为了充分利用湖南省农业优势,强化农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效应,必须从夯实农业基础、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着力,加强农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服务经济条件下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升级的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首先,归纳了分工与服务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其次,阐释了服务经济条件下产业升级的内涵和特征;再次,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产业升级效应;最后,在逻辑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升级的数理模型.通过逻辑分析和数理模型分析发现,分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循环累积因果的互动关联;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报酬递增效应和产业融合效应,主导了服务经济条件下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生产服务与第三产业生产服务的基础上,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京沪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部门结构及其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京沪服务型生产资料的投入已超过实物型生产资料,第三产业投入软化趋势明显;京沪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业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以及交通运输和仓储为主体,研究与试验发展、综合技术、教育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较少;京沪第三产业生产服务对第三产业的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服务投入产出弹性超过实物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主要启示:随着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生产服务将成为生产服务的主体;适时发展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业,并将其作为推动第三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转变生产服务业主要服务于第二产业的静态性认知和片面性政策操作,重视城市第三产业生产服务的发展;重视发展面向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第三产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服务业转移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多,转移形式趋于多样化,并且日益深入到企业内部核心环节和过程。京、沪、深生产性服务业在吸引外商投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承接国际转移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巨大空间。通过对北京、上海、深圳三市生产性服务业承接国际转移情况的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核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承接国际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而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则是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有效手段。基于2004—2014年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结合工具变量法,从整体和细分行业角度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以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和服务贸易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对外开放有助于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从分行业来看,运输和通信服务对外开放对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的影响最为明显,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对外开放也有利于促进产业融合,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对外开放对产业融合的影响并不显著。要通过进一步降低服务业外资准入门槛、简化投资审批流程、提供良好投资环境等综合措施,积极吸引优质外资流向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结合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根据中间需求率和产业特性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界定。以2010年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产出表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投入产出表建立的DEA模型,详细分析了各部门的DEA有效性。结果表明:金融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等6个部门为DEA有效,邮政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等2个部门为非DEA有效。可以从降低准入门槛、改造传统行业、规划产业布局、实现突破发展、加强政府引导五个方面提高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在制造业基础、人力资源、科技资源、交通基础设施、通讯网络、商务成本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为其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平台。但从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产业规模总体偏小、行业科技水平不高、企业品牌效应不强、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政策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需从产业集群打造、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方面推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城市经济的核心内容。我国也开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向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的集约型增长转型。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已经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分析了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内涵、分类、特征及现状;分析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等建议,从而促进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结合投入产出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在北京产业升级中的作用进行计量分析。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对提升北京产业附加值水平和发展效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北京产业升级。同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来自产业发展的中间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升级。  相似文献   

11.
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提出及其内涵 生产性服务(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H Greenfield于1966年提出。1975年,Browning和Singelman在对服务业进行功能性分类时,也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概念,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纪等具有知识密集和为客户提供专门性服务的行业。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服务化是当下中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要途径.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是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制造业服务化和生产性服务业FDI渗透率指标,可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FDI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从细分行业来看,金融、交通运输和商务服务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因此,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应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持续大力推动服务业开放,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服务化的持续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端服务业的内涵、特征与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现阶段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深入分析高端服务业的内涵,从功能的视角将高端服务业定义为现代服务业中具有较强的外溢效应,能够有效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升级,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服务行业的集合体,外延上属于生产性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服务业的细分行业数据,从要素高端性、需求高端性、技术密集性和产业带动效应四个维度对中国高端服务业包括的细分行业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研发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具有高端服务业的特征,应当成为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北京市信息服务业现状和产业关联相关理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北京市信息服务业与各行业的关联性以及总体关联类型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信息服务业通过与其具有强关联性的部门直接和间接影响了北京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并且信息服务业对各行业的服务能力明显高于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27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组态效应分析入手,探究金融、供应、农机、科技、销售、信息等6类生产性服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组态构型及作用方式。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无法通过单项服务达到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目的,而是以组态形式发挥作用;农机、科技和信息服务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条件,在不同组态路径中起到主导作用;生产性服务业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可归结为:科技+信息主导型、农机+科技+信息主导型、科技主导型、农机+信息主导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以内蒙古2004—2013年10个盟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及各细分行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同时采用虚拟变量法深入分析地区经济圈与其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各细分行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程度具有较大差异;地区经济圈与其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的差异并不显著.因此,要以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同时要重点发展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逐步规范房地产业,明确地区经济圈产业定位,逐步发挥地区经济圈生产性服务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选取福建省8个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PCA)构建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可将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信息服务软件业作为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8.
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利用2005—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种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发展之间存在“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对邻近城市产生虹吸效应,导致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通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影响城市绿色发展,其中产业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从地理区位来看,东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有利于自身绿色发展,还会对邻近城市绿色发展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从行业来看,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集聚不仅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也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集聚会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但会对邻近城市产生不利影响;交通运输业集聚的外部性则具有本地化特征。因此,应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发挥东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推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应用产业完全消耗系数、诱发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分析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并对各产业部门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同时存在个别生产性服务业部门"低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与制造业互利共生对于经济迈上新台阶的江西省来说意义突出。江西生产性服务业虽然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快速发展,但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依然比较小;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工业经济的发展。基于江西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从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四个角度分析,得出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发展,但是没有与制造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依赖最终需求;科技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等结论。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机制;增强金融业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