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中间代"诗人的创作中,长诗写作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从中不仅可以发现"中间代"诗人个性写作的魅力,而且可以发现当代长诗写作开阔的创造空间.这是"中间代"对于中国当代诗歌艺术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中间代"长诗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间代"诗人的长诗创作是突破艺术成规和彰显诗人创造个性的诗歌写作,是对当代长诗写作的整体性提升.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诗人中不乏有人执著地在进行"长诗"的实验,其数量虽不能和普通诗相提并论,但试图通过具有包罗万象优势的"长诗"对诗歌的文体和思想高度同时完成一次实质意义上的超越的热情一直都存在。从事长诗创作的热情肯定受到了国内外诗坛长诗成绩的刺激,还源自西部诗人本身的一种责任热情和时代的需要。西部坐拥多元性的文化生态使西部诗人有创作长诗的地理优势。边地、边缘和寂寞是西部诗歌"长诗"缘起的主体动因。对诗歌记录当代生活功能的关注,也是西部诗歌长诗实验的重要目的。西部诗歌的长诗中普遍洋溢着一种尚武、血性、野性、坚忍的精神,信仰某种意义上是文化信仰、历史追忆和宗教遁逃,普遍观照中国人的自然生态危机和在现当代消费社会中的人文精神生态危机。长诗的实验,使西部诗歌在时空、意象、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有了实验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诞生的四部汉语长诗或说大篇幅的诗歌作品:欧阳江河的《凤凰》、西川的《万寿》、柏桦的《史记》、萧开愚的《内地研究》,多半是诗歌强力"转向"所谓当代中国复杂生活现场的产物,它们显示了这一代诗人写作的一种集体性的转向。它们的横空出世,似乎满足了不少读者和批评家的期待,甚至满足了一些汉学家们寻找当代中国隐喻的需求。可就当代汉语长诗两个方面的困境——精确性和整体性,即技艺层面和观念层面而言,这些作品有诸多不足;从写作立场的角度看,在这些长诗写作中,诗人的非诗学立场没有成功地转换为词语立场,进而却对写作造成了干扰。一首理想的长诗,应该拨开"现实"的云雾,展开一幅令我们沉迷的新的语言"现实",这才是它应追求的大是大非。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下一些知名诗人积极写作"里程碑式"长诗文本的现象,以柏桦《水绘仙侣1642-1652:冒辟疆与董小宛》、欧阳江河的《凤凰》、萧开愚《内地研究》、西川《万寿》等最近的几部长诗为例,可分析他们的写作抱负、写作特点、诗体模式和审美属性,以查看当前长诗写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一是长诗文体创新的华而不实,他们所实验的元诗歌写作、史诗写作、地方志写作和百科全书式写作,均显露出勉力而为的窘蹙;二是创作者艺术感知力与创造力的明显消竭,这些长诗文本的艺术水准不仅远未达至他们之前的优秀之作,且多呈粗糙生硬之相;三是诗学理念与创作实绩之间的严重脱节;四是被评价过程中过多的虚与委蛇与牵强附会。在此过程中,可进一步探析当下长诗写作中普遍出现此类问题的动机或缘由。  相似文献   

5.
"中生代":当代诗歌写作中的一种"地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诗歌发展至新世纪初,一批主要是1960年代出生(也包括1950年代末、1970年代初出生)的诗人以其独特的写作渐渐为人所瞩目。当代诗坛也出现了相关的命名问题。从这一类诗人与“第三代”、“70后”诗人迥异的精神背景和写作取向、文本价值等方面思考问题,可以探悉到他们的写作具有不能以历史时间的“代”可以划分的“非代性”,以及无法成为流派、“集体”的成就突出的个人化风格。在此基础上,“中生代”的命名更有其合理性。有意识地运用这一具有象征意味的地质学名词,表明命名者看重的不是诗人在历史时间中占据什么位置, 而是强调他们的写作状态作为诗歌写作的一种精神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中间代”是新世纪诗歌中一个有影响力的命名。新世纪初相关诗人对“中间代”进行了反复、持续的建构,呈现出了“中间代”诗人的基本风貌。但是,这一命名缺乏内在的诗学根据,更多的是出于夹在“第三代”和“70后”诗人之间、以“60后”为主体的一批诗人进入诗坛的实际需要。“中间代”诗人集纳在“中间代”的旗号下,是消费时代的诗歌行为,他们以商业营销的方式凝成了一个文化符号。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群体的努力没有诗学价值,他们在危机时代,坚持了新诗的先锋性、纯粹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的蒲风,是有意识地从事和推动叙事长诗写作的一位功臣。他在30年代中后期不仅大力鼓吹、提倡长篇叙事诗的写作,而且创作了《六月流火》、《可怜虫》等4部长诗。他在创作中发扬新诗的战斗传统,致力于中国新诗的现实主义和大众化的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代以降,由于“中间代”诗人和研究者共同的努力,“中间代”诗歌也逐步走出历史的遮蔽,以丰富多样的文本世界吸引住诗坛的目光。他们秉承诗歌艺术的多元化旨向,拓宽了“及物”写作的表现空间,以口语语感的平滑流动,描摹日常生活的意趣,并汲取各种文体的优长,打造圆润、纯熟的诗艺理想。  相似文献   

9.
长诗《混沌初开》在彭燕郊的创作中具有特殊意义,是其探索诗歌艺术的集大成之作。该诗歌的主题意向指向至深、至远、至美的“全光之境”,诗人对于人类精神形式的把握显示出一种深刻的洞见和深沉的悲悯。与此相适应,《混沌初开》有着一整套自己的符号系统和由这些符号形成的象征结构,使长诗形成一种多向度的、呈辐射性的诗意展开方式,从中不仅可以有效地切入这部长诗的整体意蕴,而且可以把握到诗人在艺术探索上的基本理念和极为敏锐的先锋性意向。  相似文献   

10.
民间长诗分民间叙事长诗和民间抒情长诗。我国民间叙事长诗具有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叙述曲折、抒发浓烈;塑人物形象,采用诗歌表现方法等艺术特征。一部分民间抒情长诗主要抒发世俗生活中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情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婚丧、生产习俗、宗教活动中的情感抒发,是民间礼仪活动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诗歌总是精神的产儿,无论它出自灵感,还是来自苦吟,都必然是主体的自由创造,这当然无意抹煞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个唯物论的特点,而是强调一直被忽视的创作主体的灵性——诗人主体精神的个性对于艺术个性的作用。心灵的个性,带来创作主体思维方式、致思途径、感受和表达的特殊性,从而生成转化为诗歌的艺术个性。正如黑格尔所说:“真正的抒情诗人就生活在他的自我里,按照他的诗性的个性去掌握他的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情况,纠纷和命运以及内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换一角度说,一个文艺家的艺术独创性,“植根于文艺家的个性之中,为文艺家特殊气质、特殊感受、特殊经验、特殊心境决定着。”因此,弄清诗人个性心理特征,是研究他的诗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当代诗人任洪渊的诗歌是中国学院派创作的一个典型。任洪渊的严格的学院派教育,稳定、执著的人生艺术态度都使之与其他的社会派诗人大相径庭;“语言的任洪渊运动”是他对于当代诗歌的重要贡献;当然,生命与文化的矛盾也是包括任洪渊在内的中国学院派诗人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当代诗歌迎来语言的审美转向,“拒绝隐喻”的诗歌语言风暴甚嚣尘上。作为“朦胧诗人”之一的杨炼,在其出国后仍旧醉心创作,并一以贯之地坚持将笔触最大程度地深入人类处境的诗歌艺术追求。杨炼的海外诗歌充分呈现了语言的内在张力所创建的韵致深远的诗意空间,诗人精于运用隐喻并融入个体经验的生命体验,创造了不同于国内诗坛倾向平面化叙事性风格诗歌语言的“后朦胧”诗语,取得了独有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4.
“朦胧诗”后被称为“第三代”的诗人是新时期诗歌中一直未被定论的集体,他们以全面反叛中国 新诗秩序开始,却没有建立起新的诗歌秩序,他们的创作活动将中国当代诗歌划分成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成为 中国当代诗歌走向多元化、边缘化、个人化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5.
李贺诗歌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貌在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自成一家 ,被誉为“长吉体”。“长吉体”具有诗歌题材的虚幻化、诗人形象的艺术化、艺术表现的独特化、语言风格的多样化等艺术特征 ,从而奠定了诗人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诗人余光中提出“新诗”不求“大众化”,但求“小众化”;然而,由于诗歌和诗人自身的问题,当代诗歌呈现出了“小众化”而不得的尴尬状况。造成该现状的深层次原因,可以归结为诗人们三种不同的创作态度。为了实现诗歌的“小众化”,诗人们应加强对诗歌理论的反省力度、对诗歌语言的锤炼力度、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力度以及诗人间彼此融合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民间诗歌刊物是当代诗人进行形式探索和艺术创新的试验地,许多具有先锋气质和探索精神的诗歌都是由诗歌民刊首先刊载,经过一段时间的读者接受和诗坛检测,才最终取得审美合法性的。民刊是探知当代诗歌先锋求索踪迹的有效窗口,借助这一窗口,我们可以全方位了解当代诗歌的写作群落、探索风向和人文特征,既能及时获知成名诗人当下的诗歌创作情态,也能迅速发现正在出现、不断茁壮的文学新苗,并对中国新诗的未来走势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  相似文献   

18.
“创造”诗派是一个兼具现代主义特色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属于后期创造社的几位“创造”诗派青年诗人,有着更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他们的艺术活动,更大规模地综合了不同门类的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交叉影响,在新诗绘画美的表现与追求上,显示了更为鲜明突出的艺术个性。20世纪20年代中期创造社“革命化”以后,“创造”诗派的新诗绘画美又呈现了新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9.
“创造”诗派是一个兼具现代主义特色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属于后期创造社的几位“创造”诗派青年诗人 ,有着更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他们的艺术活动 ,更大规模地综合了不同门类的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交叉影响 ,在新诗绘画美的表现与追求上 ,显示了更为鲜明突出的艺术个性。 2 0世纪 2 0年代中期创造社“革命化”以后 ,“创造”诗派的新诗绘画美又呈现了新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20.
民族风格是一个流动的范畴,既有承传,又有创造,对民族风格不应当作静止的理解.时代风格是一个多样的范畴,“一个时代一种风格”的说法既违背客观存在的诗歌现象,也违背诗的艺术规律.民族风格的流动性和时代风格的多样性都在个人风格中变成现实性.在风格学中,“风格”一词有时和“个人风格”同义.“风格”的多义性的第一义是个人风格.《白石诗说》有“一家之语,自有一家之风味”之论.所谓个人风格,就是诗人独特的创作个性的相对稳定的体系.它是诗人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