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中国客观地存在"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的现状,因而区际刑事法律冲突不可避免,中国区际刑法应运而生.中国区际刑法主要针对跨境犯罪而展开,研究如何处理不同法域的刑事管辖权冲突,并有效地开展区际刑事司法协助.中国区际刑法在范畴上包括跨境犯罪、基本原则、各法域刑事法主要规定、刑事管辖权冲突、刑事司法协助五个方面的内容,因而具有独立的对象、内容.关于中国区际刑法的研究也具有独立的方法,中国区际刑法具有独立学科的属性.  相似文献   

2.
李健 《理论界》2010,(3):58-60
随着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发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概念进一步明确,范围进一步扩大。通过国际上通行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相关规定分析,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看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发展趋势,探讨我国如何完善刑事司法体制,把握国际环境,结合我国现有的国内立法环境,充分发挥能动性,加强国与国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通行做法相接轨,更好地推进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有反洗钱刑事司法合作存在一些阻碍因素,不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联合打击跨国洗钱犯罪。中国与东盟应当从国家长远利益考虑,排除政治分歧,减少各种对反洗钱刑事司法合作的阻碍和干扰的因素,共建自由贸易区反洗钱刑事司法合作机制:全面完善刑事司法协助双边条约内容;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刑事司法协助条约有效实施;设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反洗钱机构,制定自由贸易区反洗钱建议。  相似文献   

4.
姜雯 《理论界》2006,(7):109-110
《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有着深厚的历史、理论和法律基础。该法从属性、名称、内容方面体现出特殊性。解决台湾问题必须解决我国区际刑事管辖权冲突和区际刑事司法协助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陆与港澳的区际刑事司法协助虽然没有形成位阶较高的正式制度,但以个案协助为主要特点的刑事司法协助体现了双方的高度信任.而海峡两岸的刑事司法协助虽然在官方认可的民间组织的努力下,制定了正式的制度,但信任程度较低将会影响双方的合作.从警务合作的角度来讲,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和情报信息中心对于<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的有效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1987年以来,两岸交流交往日益频繁,达到相当的规模.但由于两岸司法机关没有建立正式刑事司法协助机制,为不法分子或犯罪嫌疑人潜逃并藏匿对岸提供了机会.近年来,一些黑社会性质的跨两岸犯罪团伙更利用两岸治安防治无法对接之机,大肆实施拐卖、贩毒、洗钱、走私、诈骗等极端恶劣的犯罪行为,严重危害了海峡两岸同胞权益,破坏了两岸社会和谐.<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于2009年6月25日生效实行以来,两岸司法界建立了更为直接、全面、深度的刑事司法协助关系.在<协议>执行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我们仍然看到两岸刑事司法协助存在着一些困境.  相似文献   

7.
国际犯罪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安全,在此背景下,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在此方面得以长足发展和进步。在此基于对上合组织成员国在打击国际犯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的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在中国区际刑法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能切实满足两岸刑事司法合作的现实需要,显著拓宽两岸刑事司法合作的领域,彻底改变两岸刑事司法合作的模式,明确揭示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合作的路径.但是,该协议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性质比较模糊、内容过于原则以及表现形式有混合性等.因此,有必要根据有关的理论研究和实务经验进一步予以完善,以便区际刑事司法互助活动全面地签订协议.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我国区际罪犯移管机制的问题上,由于大陆缺乏积极的承认和执行外国刑事判决的制度以及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立法尝试,加之海峡两岸跨境犯罪的高发态势,海峡两岸加强和完善罪犯移管工作极为迫切。而其路径或许有适当借鉴国际罪犯移管成熟经验、完善罪犯移管双边协议、逐步承认与执行刑事裁判。  相似文献   

10.
香港的回归,必然使内地和香港地区之间的民商事交往更为频繁和广泛,其区际司法协助问题将成为两地法律协作关系中的重要方面。本文对内地和香港地区进行区际司法协助的原则和模式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区际司法协助的原则主要有:1.坚持“一国两制”,维护国家统一;2.坚持平等互利;3.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区际交往与合作;4.诚意与信任原则。对我国区际司法协助的模式选择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认为内地与香港地区开展区际司法协助应选择准国际司法协助模式、协议模式、中心机关模式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