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证主义思潮对刑法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哲学思潮的影响,其中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和实证主义思想对刑法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受前者影响,诞生了刑事古典学派;受后者影响,诞生了刑事实证学派。两大学派交相辉映,构成了刑法基础理论,共同推进刑法学的发展。本文拟从实证主义思潮入手,考察诞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实证主义思潮对刑法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以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哲学的确立,欧洲思想界几乎成了实证主义的一统天下,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尊为圭臬,把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一切学科都纳入实证  相似文献   

3.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自然科学就开始冲破宗教神学的羁绊宣告独立。此后,就得到了日益迅速的发展。到了19世纪六十年代,自然科学基本上实现了对自然界宏观领域的理论综合,达到了接近成熟的程度。尤其是经典物理学,历经二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它以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经典统计力学为支柱,形成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实证主义社会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引入的是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的思想。实证主义社会学家有许多,只有斯宾塞的思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有一定原因的。斯宾塞的思想符合中国的混乱国情,符合中国有志之士救国的需要。实证主义的引入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并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比较教育学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学术与政治的双重变奏。19世纪上半叶,由于政治的需要与比较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使比较教育学得到了迅速发展;19世纪后半期,比较教育学面临外忧内困的局面,既受到了政府和公众的质疑又遭遇学科身份危机;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比较教育学必须给自己合理地定位,从而既能在服务于国家教育发展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和存在的理由,又能在学科发展中获得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期开始,实证主义哲学思潮逐步进入中国。实证主义哲学在近代中国具有独特的理论形态和发展轨迹,并引发了科学主义和西化思潮,由此带来中国近代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因此实证主义哲学是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潮,它对于塑造近现代中国文化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上半叶,美国发生了"交通革命"。这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首先是19世纪美国经济出现区域化雏形;其次在政治上地方主义思想严重、面临分裂的危险;最后,1812年的战争又推动了交通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然科学的进步对哲学思想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古代,由于自然科学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只能产生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进入17—18世纪,欧洲自然科学中机械力学的发展取得了首要地位,在这个基础上就产生了机械唯物论。到了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中的三大发现,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叶,墨西哥的有识之士为寻求兴邦治国之路,引进了法国孔德的实证主义学说。19世纪70年代以后,实证主义便在墨西哥的思想意识领域盛行起来。政府中的实权人物大多数是实证主义信徒。他们利用实证主义的核心口号"秩序与进步"作为治理国家的理论信条。结果,迪亚斯采取暴力独裁手段,消除了长期动荡的局面,实现了社会稳定的"秩序";为改变国家经济落后的状态,通过吸引利用外资振兴经济取得了"进步"。但是,由于迪亚斯政府牺牲了民众的民主权利,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促使国内社会矛盾激化,又引发了新的社会震荡,导致迪亚斯政权垮台。此后,实证主义学说在墨西哥的社会根基发生了动摇,势头锐减。  相似文献   

10.
从经典科学向系统科学的转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19世纪自然科学的新进展揭开了科学转型期的序幕。恩格斯在总结概括19世纪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新思想。20世纪,系统科学作为一场新的科学革命悄然兴起,在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等一系列技术科学的推动下,系统科学取得了快速发展。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以及突变论等新的理论,使系统科学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感性本体论的诞生,是19世纪上半叶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由费尔巴哈始创、而后又历经马克思充分消化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铸并完成它的实际确立的本体论,不辱时代的使命,执行着对传统哲学尤其是近代哲学的彻底颠覆,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哲学时代。追忆并厘清这一本体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历程,对于我们今天重新理解费尔巴哈哲学和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他们之间在学理上的承传关系,乃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产生发展于17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的韩国实学思想,生长在主流文化--朱子学体系的边缘,不断解构传统体系,颠覆中心意义,开拓边缘空间,为后来开化思想的产生和社会驶向近代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理性主义是传统形而上学的主流,然而随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各个门类均相继成熟起来,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空前严密和可靠的自然知识体系,然而理性主义却一步步走向衰落。理性主义的自然观、认识方法大多与自然科学的存在很大矛盾,如理性主义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与科学发展革新的矛盾,理性主义的认识论与科学发展的矛盾,以及理性主义对感性资料的忽视。本文试图从理性主义的衰落与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中,探索近代理性主义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工业化正式开启。虽然成就举世瞩目,但因缺少工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工业化的外源性和赶超性特征一览无遗。俄国工业化进程中外部因素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内部因素才是推动工业革命的根本动力。18世纪,呢绒和冶金工业的崛起分别奠定了俄国轻重工业发展的基础,乌拉尔冶金工业技术积淀以及19世纪上半叶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是俄国技术革命勃发的前提条件,而全俄统一商品市场的逐步形成更为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19世纪上半叶为俄国原工业化阶段,虽然生产力水平不高,但发展大工业的基础已基本奠定,开展技术和交通运输革命的基本条件均已具备。  相似文献   

15.
围绕着六经的作者、成书年代和性质等问题,20世纪上半期的儒家经典研究大体上走过了两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表现为今古文经学之争的余波;第二个阶段是20至40年代,表现为实证主义、疑古思潮和唯物史观兴起并产生重大影响。20世纪上半期学人的不懈努力和反复考索,使儒家经典的成书年代、作者及性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清理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的三项传统职能之一,在18~19世纪,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在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现代知识型背景下,由威廉·洪堡在德国的柏林大学提倡并形成制度化。但是,洪堡的本意只是为了反对古代知识型,鼓励教师从事研究,要求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着眼点在于人类自身。但是,由于实证主义研究观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统治地位,科学化、定量化、精确化成为了一切学科研究和知识发展的标准和依据,忽视了社会知识、人文知识与自然知识的不同和差别。因而随着人们知识型的发展到了后现代知识型,人们必须对传统的大学科研职能进行反思和重建。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20年代西方逻辑实证主义的兴起宣告了科学哲学学科的诞生。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对于“西学”的引进有着较强大的内在动力,包括逻辑学、分析哲学、实验主义哲学等在内的“广义的”西方科学哲学在建国前都不同程度地被传入中国。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当时西方科学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比较多地关注其社会变革功能。科学哲学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促成了新的科学观与科学精神的成形,使中国科学哲学大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泛到精,到中西结合的过程。总体上建国前多数学者缺乏自然科学功底成为了当时制约国内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障碍。科学哲学在中国要想取得深入的发展,乃至超越西方科学哲学,需要结合中国的思想资源与“科技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双向扬弃的融合创新,形成“中国化”的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18.
实践的需要和理论的沃土是促成19世纪上半叶西方汉语语法研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19世纪中国的衰弱、自闭,与西方殖民势力的强劲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国际社会的巨变、中西交流的增多,对西方开展汉语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时,西方汉学和语言学的发展,为西方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上半叶,以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两种身份出现的李斯特,运用自己非凡的钢琴演奏技术和创作技巧将非钢琴作品改编为钢琴曲。这种独特的方式,极大地发展了浪漫主义音乐精神,给浪漫主义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一、线性代数的发展简史 线性代数是在18世纪产生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8世纪莱布尼兹与克莱姆等人给出了行列式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线性方程组的克莱姆公式及行列式的拉普拉斯展开式就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成果。 19世纪,贸柯勃逊将行列式用于数学分析,给出Jacobi函数行列式这一重要工具,使行列式的应用更为广泛。矩阵理论两大始祖J·Sylvester与A·Cayley于19世纪上半叶均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