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新知识出版社1958年第1版)一书中,对诗病“合掌”阐述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现从理论上探讨,为其正名,庶免误会。 王氏在《近体诗·对仗的讲究和避忌》一节中说:“所谓合掌,就是上一联的对仗方式和下一联的对仗方式完全相同,既然普通律诗只有中两联用对仗,那么,普通所谓合掌,就是指中两联而言的。”并且还指出:“合掌的毛病被诗人认为比失粘更为严重,所以他们极少违犯。”王氏只举出一首犯了所谓:“合掌”的诗例:  相似文献   

2.
“鼎足对”,顾名思义,乃是一种“鼎足而三”的对仗格式,即三句互为对仗。这种形式,历来被认为是散曲中“一种特殊的对仗格式”。对此,元明以来的学者文士均无异辞;而且,论曲名著如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等书中又均有论列。这就易于给人们造成一种印象:似乎“鼎足对”乃是散曲特有的对仗格式。比如著名学者王季思先生就曾明确指出:元代散曲中,“对仗的种类也增加了,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修辞方面的对偶,或者是诗律词律方面的对仗,研讨的人都多。然而对于元曲的对仗,几百年来,古人谈论很少,今人谈论也不多。至于元曲中元人小令的对仗,就更难得到人们青睐了。 对仗,在唐宋诗词中,就已达到相当高度;到了元人小令中,又被元人推到一个更新的高度,其特性也因此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南宋吴文英《江南好》词“蓉兄梅弟”句,众多词集版本皆作“梅兄蓉弟”,甚至表述次序稍有变化。本文从生长习性、典源等分析,句作“馨兄梅弟”误,当为“梅兄蓉弟”。吴文英“好结梅兄馨弟”句,化用黄庭坚诗意,透露出文人亲近自然、寄情外物之情,其中高洁雅趣,了然可见。在诗词创作中,“梅兄綦弟”已成固定搭配,既简洁凝练、对仗工稳,又...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杜甫七律首尾联中似对非对的对仗现象.认为之所以有这些特殊现象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受对称平衡传统文化习惯心理的影响,诗人不得不对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诗人想摆脱过于讲究对偶平衡的诗赋传统,寻找一种既可灵动地表达诗意又不丢弃诗歌形式之美的对仗方式.  相似文献   

6.
楚辞(骚体和赋体)是中国文学源头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屈原是楚骚的创始人,宋玉是楚赋的开拓者,因而“屈宋并称”。宋玉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九辩》的影响下,后人创作了众多的“悲秋”作品,“悲秋”成为历代作家的创作主题之一,形成了“以悲为美”的民族审美心理传统,因而称宋玉为“悲秋之祖”;二是宋玉的赋体创作特点和艺术成就,对汉代以后的赋体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到了历代作家和学者的好评,被誉为“赋家之圣”。  相似文献   

7.
排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绝大多数修辞学著作都对它进行探讨和研究,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并不一致。因此,有必要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加以商榷,以求得到修辞学界的专家和同志们指正。(一)第一,排比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吗?有些著作明确提出:“排比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这种提法,很容易使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时间上,先有对偶而后才有排比,排比是由对偶演变发展来的。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由对偶而演变发展为排比的有力例证。在我们所能看到的中国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8.
“对文”是古书读校中的一个常用术语,它同修辞格的“对偶”有很密切的关系。 “对偶”属于“对文”,但是对文的范围比对偶大得多:对文不避免字面的重复,凡是字数均等、结构一致,表达相反相成或相关相连意义的对句都是。例如:  相似文献   

9.
枣庄伏里土陶艺术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艺术,它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吸收了很多外来文化的精髓。本文从中国画的“形”、“神”、“意”的角度对伏里土陶创作影响及伏里土陶对艺术创新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更深入地研究伏里土陶这一地区文化艺术,使伏里土陶获得更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阐述了朱光潜关于“寻言”和“寻思”相统一的诗歌话语建构观,分析归纳了“寻言”和“寻思”两者的内蕴、特点和关系,以及它们对现代诗歌创作和理论建设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种有影响的观点认为,流水对就是复合句.这种观点缩小了流水对的范围,因为流水对不限于复合句;这种观点又扩大了流水对在复合句里的范围,因为并非所有复合句形式的对联都构成流水对.  相似文献   

12.
楹联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楹联的产生,是受汉字特点、民俗文化、骈文繁盛、摘句品诗、格律诗成熟、政权推动、书法与建筑支撑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关于楹联是何种文体,历来争论不休。笔者以为,从文体的构成要素体裁、结构和风格等方面来看,楹联与词的产生发展一样,是五、七言格律诗的变体;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它是从格律诗中发展、分化出来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13.
新文学受西方文化与文学的影响很深,因而长期以来研究者习惯于从"西方"资源中探索新文学的文化渊源,而《楹联传统与中国新文学》则跳出这种研究模式的束缚,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发现了楹联与新文学之间的潜在关联:楹联传统不仅影响了新文学作家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而且对新文学的主题意蕴阐释、艺术表达及叙述结构的建构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对于楹联文化的认识偏见,重构了楹联的文学史形象,拓展了对于新文学文化渊源的认识,对于今后的楹联与新文学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赋体文学一个鲜明的创作手法就是"前后左右广言之".这种创作手法深刻地影响了元嘉时期的诗歌创作.元嘉诗人借鉴并转化了赋体文学的创作手法,通过方位对句、景致对句、时间对句以及移步换景等艺术形式与技巧,开创了特征鲜明的一代诗风,成就了元嘉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5.
楹联习俗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从周秦时代至今,它在中华民族中保持着较好的传承。传承过程中,精英与大众都成为传承者,并且呈现出活态的张力。这二者之间的互动,仍是当下值得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明清章回小说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明清章回小说在形式上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具体表现,论者尚各有所见;而明清章回小说在形式上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则鲜有论者探究,这是中国小说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7.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在空间上并没有接触的两个文化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惊人相似的“品种”,本文把这种相似性的文化“品种”,称为异文化之间的“系谱同类项”。同时,我们又发现,各民族文化的“系谱同类项”在各自的文化系统中所承担的功能不尽相同,有些本来不属“系谱同类项”的,却发挥着相同的功能,本文将之称为“功能同类项”。本文以中国、希腊两个民族的几个原始文化“品种”为例,对这两个新概念的合理性进行论证,认为它们可为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组新的概念对子。  相似文献   

18.
学诗先学对,知诗先懂联.诗词,是毛泽东生活中的一部分,楹联亦是毛泽东生活中的一部分.毛泽东在其80年楹联创作、阅读、评点、书写、关注的生涯中.创作、吟诵、书写、题赠联语达212副之多,圈点、评析、关注、推荐的楹联珍品达285副之数.通过对这些联语的研究,可知毛泽东对楹联的爱好与关注情况,可知毛泽东楹联的主要题材和基本内容,可知毛泽东楹联的主要特色、主要艺术创作手法及其对楹联的吟咏、欣赏、评说等情况,可知毛泽东对中国楹联的巨大贡献.毛泽东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一个研究不竭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佛山祖庙正门石柱的楹联.撰写者景事结合,掩景彰情.语言精练。书写祖庙的神圣和庙貌巍峨,展示神权的凛然不可侵以及皇权至高无上。它之所以放在正门之上,是因为要让人们一踏上台阶,就要感受到神威赫赫,顶礼膜拜。它抒祖庙“神灵所助”之情.敬告兆民不应有藏奸之心;宣传祖庙“庙议”中心威仪。突出祖庙是地方政治符号的作用;书写祖庙神圣,以推动北帝崇拜热的兴盛。  相似文献   

20.
医疗联合体实质上是由政府牵头对医疗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一种医改方法.文章在分析目前“医疗联合体”模式构建存在的诸如利益羁绊、医疗资源配置、引导患者社区首诊、医疗知识普及、信息平台建设等关键问题的基础上,对医疗联合体的构建提出以下建议,以利益整合为医疗联合体构建的切入点,处理好各医疗机构间、医务人员间的利益关系,整合内部医疗资源,多渠道普及医疗知识,通过利益诱导推进社区首诊,完善医疗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