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问题突出,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社会管理创新理论。在社会管理创新大背景下,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分析西方法治模式,认为西方法治是由于经济、社会和民主三个子系统的相互平衡关系形成的,也即西方在社会问题的处理上将民主(政治参与)和经济的考量寓于社会问题的解决。通过对社会这个系统下的商品经济发展、价值观和法律三个子系统分析,认为三者的动态平衡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些经验对于我国当下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会管理创新对法治文明的文化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从法治文明的含义入手,认为法治文明的核心是保障公民权利;提出进行法治文明的文化创新之必要性在于,社会管理创新势在必行,必须设计出符合市场化、民主化进程的新社会管理体制,在法律层面就是要求实现法治,法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在文化层面进行改良、吸收与借鉴;并从法律宣传、主体意识、幸福指数等方面提出了文化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在社会主义法治框架下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是社会管理创新持续有效推进的重要保障。我国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进程中,必须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紧密结合,以法治理念为指导,以法律规范和法律程序为支撑,坚持依法治理,始终将社会管理创新置于法治化的轨道。为此,当前亟须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法律体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利益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等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4.
2011年度法学界关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与法治建设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成果:一是肯定了法治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价值作用,其提法有基础说、价值说、关键说、保障说四种。二是提出了社会管理法治化的整体目标与基本原则,认为现代社会管理的最佳状态应当是构建"法治型的社会管理模式"或"法治主导的管理模式",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法治化建设应该遵循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权利自由、建构法治秩序、保障改善民生"等基本原则。三是分析了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实现路径,认为应充分发挥各类社会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完善社会管理的法律体系、积极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现社会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推动体制改革、提高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是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信息网络安全,必须始终坚持以法治统领信息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与创新,重视转变信息网络管理的法治理念,积极依法变革信息网络管理模式,坚持依法创新信息网络管理的工作方式,积极完善信息网络管理的法治机制,切实加强信息网络管理的法治建设,确保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信息网络安全,切实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国家安全统一。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在强调以法治保障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考虑经济与社会如何实现协调共进的问题。市场经济法治原本就应与社会治理创新相生相伴,不应忽视社会治理创新需求而单纯追求经济成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专注于追求GDP增长,严重忽视了社会治理创新,衍生了大量社会问题,进而阻滞了经济发展。当下最为关键的是,结合社会治理创新在公平、效率、秩序等价值理念方面的新要求,审视中国市场经济法治与社会治理创新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结合中国对市场经济法治的顶层设计,确立扩展公民自由、保障公民权利、提升公众参与能力、规范和约束公权力的市场经济法治进路。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法治进程和保障公民权利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村委会的角度考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水平,首先,应该从思想上深化认识;其次,要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最后,应当通过机制创新方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此基础之上,就可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村委会社会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8.
2011年11月5日至7日,2011年全国法理学年会暨“法治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开幕式后,由郑成良教授主持大会主题发言,刘光磊书记、李林教授、朱景文教授等作了专题报告。二百多位与会代表分专题研讨了“法理学观念更新、实践法理学的构建与社会管理创新”、“完善法律体系与创新社会管理”、“尊重和保障人权与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司法改革与创新社会管理”、“法治善治与社会治理”、“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战略转型与法律的实施”、“法律论证理论与法治发展”等法理学界的热点问题,并向大会提交了近二百篇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管理创新已经进入向制度化、法治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的阶段,各地应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与地方立法衔接,逐步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社会管理运行模式。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诠释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分析抓好基层社会管理、破解社会管理难题、落实政府负责以及促进社会参与的现实路径,提出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程的建议,力争为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伟大目标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社会管理创新中政府权力的定位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管理创新对社会能否形成稳定良好的秩序,产生持久和可预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战略性意义.我国对政府权力的法律规制显得比较薄弱,回应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政府权力在整个社会管理过程中都需纳入法治化轨道,实行权力与责任的紧密相联,致力实现法治政府目标.因此,既重视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又重视政府权力的法律规制,这是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无法回避的的一个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管理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管理创新的建构逻辑应该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个逻辑起点出发来考虑,由于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型、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矛盾易发多发、利益失衡、基层组织薄弱等问题,因此,创新社会管理迫切需要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建构逻辑是:一要树立科学的社会管理理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二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三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四要发展社会管理多元协同管理模式;五要加强社会管理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张晋瑜 《21世纪》2013,(9):32-35
法治思维是从思想层面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方式。司法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用法治思维创新办案模式、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对我国传统办案思维模式和制度架构的反思,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运用法治思维实现维护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增强司法机关的公信力?笔者认为:一、要认清司法工作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二、学会用法治思维指导  相似文献   

13.
楚武王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率先称王、首创县制、创立法治社会和任用人才等方面。率先称王使楚国的发展从此后不用受北方周天子的限制;首创的县制比分封制具有优越性,对古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创立法治社会使楚国从此走上法治轨道,为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法治资源;任用人才为楚国后来任用人才奠定基调,对楚国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的社会管理格局的构建需要新的理念支撑。"公民社会"的提法缺乏历史与逻辑的理据,甚至具有一定的虚构性。法治社会与法治国家是一体两面的,它有助于实现对公权力的制约,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取向是建立法治社会。"强政府、强社会"的理念不仅要求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更要求提升其服务能力,同时还要求建立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强的社会。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方向应当是构筑"强社会、强政府"。自治民主具有独立的内在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弥补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缺陷,社会管理创新应当保障和促进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的自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目标,而制度创新是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中关键的一环。生产方式的变革、人民大众对正当利益的追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是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推动力,而既得利益集团、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传统体制和传统观念是其主要阻力。从马克思制度分析的视角出发,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动力、转化阻力、优化合力,是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合力生成路径:坚持在制度公平的基础上追求制度效率,以形成制度创新的价值合力;促进社会管理主体间的互动合作,以优化制度创新的主体合力;确立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法治依据,完善制度创新的规制合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管理手段是有重大缺陷的,在实行改革开放后,社会管理理念的发展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社会管理的目标和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是重合的。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要建立和谐社会,法治政府的建设是必要条件。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就要创新管理手段,变管制为服务,而法治政府的本质之一就是服务型政府。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就要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法治政府才能做到科学化管理。法治政府对实现社会管理主体的逐步转换有积极意义,要想真正取得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实际效果,必须进一步加快法治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通过社会改革促进政治发展的逻辑要求,它不仅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定位和现实选择,更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与国家协同进步为系统目标。社会管理创新着力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以完善消解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冲突、排解社会纠纷、化解社会风险的机制和能力,实现社会良好治理。社会管理创新有助于积累民主治理经验、民主进步动力和民主制度力量,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对我国政治改革和政治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影响。通常说来,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具有公共性、开放性、系统性、体系性等特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突出上述特征。而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应当更加强调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社会性、地方性和法治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要纳入社会建设视野,还应当纳入整个改革体系,坚持与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相衔接,遵循社会改革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方针,并且需要侧重于加强政府建设和促进社会重构。建设以回应型、服务型、有限型、开放型、责任型、守法型为特征的善治型政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重构以公正型、道德型、团结型、自治型、权责型为特征的和谐型社会,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经济活动的法治环境是指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过程中,法律赋予管理者管理经济活动的权力与经济活动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权利及其运行所形成的一种氛围.经济活动的法治环境属于社会文化环境,是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氛围,属于社会人文环境,具有区域性特点.它以系统的经济方面的立法为基础,加之公平的经济行政执法,公正的经济司法以及经济活动主体对法遵守等要素构成.其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根据经济活动的产业特征可以划分为单一产业型法治环境和综合产业型法治环境;根据经济活动法治环境形成的动因划分为国家主导型法治环境和市场需求型法治环境.经济活动法治环境具有对经济活动的规制作用、保障作用和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9.
蒋传光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撰文认为,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当前理论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从不同的视角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和相应的措施。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其落脚点是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因而,除了建立、健全各种社会管理机构和社会组织之外,创新社会管理,在各种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中,法律手段是最基本的手段;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法治思维是应当确立的基本思维模式。法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时代命题.论文立足于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农村社会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认为:从微观层面,应从代际关系、夫妻关系和干群关系等角度协调农村社会关系;应强化法治干预与严控强势群体参与农村资源的分利,以规范农村社会行为;应从分类治理的角度出发,妥善应对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以农村教育作为切入点,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制度,促进农村社会公正;治理隐性环境污染,更加重视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以应对农村社会风险,而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则需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加强,如协调农村经济分化后的贫富阶层关系、依靠法治保障规范农村社会行为、重拾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以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和加快城乡一体化或城乡统筹的步伐以促进农村社会公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