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网络已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之而来的网络文化日益繁荣。由于网络的自身特点,网络文化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给青年大学生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个性心理等方面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分析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网络道德是时代发展赋予德育教育的一个崭新的课题.网络扫展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网络中也存在着各种隐患,病毒、黑客都对网络有着很大的威胁,网络的发展已逐渐对人们的思想道德产生影响,进而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产生影响.所以,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网络道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文化发展成为影响当今文化生态的重要力量,构建起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时代。新时代的到来不但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猎奇、学习、交流的机会,也给传统主流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面对如此复杂、多元的文化现象,如何通过法律法规引导、规制和保障网络文化有序传播,推动网络文化朝着法治方向健康发展,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影响的逐渐扩大,网络语言这种特殊的语言方式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当中一些消极的语言现象——语言污染。这不可避免地对汉语言、社会交际乃至传统文化产生了危害,我们应正视这种现象,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汉语言的纯净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服务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因素和影响 ,其中受网络影响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莫过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因此 ,如何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 ,正确引导当代青少年迎接网络文化的挑战 ,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对网络文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是新型的社会文化生活空间。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因特网在思想文化宣传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强。为了在网络时代取得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权,必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对网络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我们不能忽视、不能回避,更不能否定,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一新文化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的兴起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型文化 ,在当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文化是高科技和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和优点 ,对传统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然而 ,网络文化也存在着相当多的不可忽视的局限性。我们应当扬长避短 ,发挥网络文化的长处 ,克服网络文化的弱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网络文化正全方位地走近高校师生的生活世界。基于网络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准确地把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成为妥善处理相关问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谈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兴文化,它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化的内涵。本文就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网络文化对社会的正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网络作为一种日益普及的媒体,作为一种信息工具,已融入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生活,正在发挥着巨大而神奇的作用。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文化,具有传播迅速、内容丰富、能控力低、服务个性化等特点,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个性心理产生着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网络文化日益影响和塑造着社会价值体系的形成.与传统媒体文化相比较,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多元性、交互性、虚拟性、匿名性、弱可控性等特征.要推广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适应和把握网络文化的这些特点与要求,加强对网络与网民的深入研究,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网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乘势而为,以网络传播技术发展为切入点,营造有利于推广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化环境下的语言特点和交际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发展至今,已经不仅满足了人们联接和沟通的需要,更是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化、在多方面影响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网络文化,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本文探讨网络文化情景中的语言和交际模式,试图解析网络文化这个独特的场景载体如何以其自身特质影响网络语言的形成和交际模式,以及网络交际语言的特点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与网络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出现与飞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技术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尤其是在精神文化层面,与网络技术相伴而生的网络文化成为焦点。本文试图从网络技术产生的背景、主体、技术特征、语言等角度展开对网络技术文化特质的分析来揭示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以此说明网络技术与网络文化的深层互动。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传播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正进入一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数字化技术使人类文明、文化传播方式较之于前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网络传播对我们今天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以及国家、政府、企业、家庭等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网络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正有待人们进一步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15.
当前,网络已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网络空间。网络生态系统的文明要素包括网络主体、网络信息、网络技术与基础设施以及网络政策法规和网络文化等。遏制不良网络文化,培育健康网络文化,是全世界的人共同面对的一件事,社会、政府、产业、社会消费者都必须成为网络健康生态的建设力量。  相似文献   

16.
网络空间本位把网络文化看做是伴随虚拟行为规则生成、虚拟实践有序化的内在过程所创造的文化产物,而网络社会本位则将其视为在虚拟实践秩序化的有效规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明成果,现实中的各种混合模式也有其各自的合理蕴涵。网络文化建设的关节点在于:能否以互联网这一巨型生活工具的内在规定性为基础,成功地构建起虚拟实践成果借以实现"我们化"的社会机制。以此来审视网络文化建设,自然会提出所谓"多主体协同发展模式",它是一种网民个体、网络群体、网络管理部门通过多元协商建立协同关系,共同创造和使用网络文化成果的虚拟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生态是在网络平台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文化共融共生、和谐发展的体现,它使网络文化呈现出一种健康、和谐的发展状态。通过对现代传媒及虚拟社会的审视,发现网络文化生态呈现出人本性、多样性、平衡性、开放性等特征,这些特征让网络文化生态发展面临多种内生发展障碍。此外,网络文化生态发展还面临一些外在障碍,包括社会主体的非理性、制度建设的缺失等等。目前网络文化生态呈现非健康的状态,内在规律和特征是其本身的特性,很难通过外力解决。对管理者而言,只有不断提高社会主体的意识,建立相关制度,才能营造一个相对健康的网络环境,促进网络文化生态的有效形成。  相似文献   

18.
网络问题:伦理文化的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伦理文化的视角探讨计算机网络问题的成因 ,认为网络问题的出现与人们在网络化进程中 ,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转换、兼容和调适等方面密切相关。导致网络问题的伦理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对网络精神的曲解、“信息崇拜”的负效应、黑客哲学的泛化、网络生态伦理观念的淡薄、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伦理标准的双重性以及全球性与地区性的文化矛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及个性心理等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我们要积极充分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逐步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强化主体意识,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语言作为人交流的工具,是人类社会心理最集中的体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依托网络得以发展的网络流行语逐步成为网络语言文化的一部分,本文从网络流行语和社会心理的联系入手,分析了"给力"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机制,认为"给力"的流行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离不开社会的繁荣和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更,文章最后对网络流行语"给力"的流行进行了总结,认为现当代人们的社会心理状况和中国以后现代为精神标签的文化表征是流行语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