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之论者提及曹操游仙诗,多讽其为宴饮欢会之作,思想消极颓靡。既没有看到其对秦汉游仙文学的超越,也忽略了他对魏晋盛极一时的游仙诗的开启之功,有失客观公允。今之学者论及曹操游仙诗,又往往忽略其自身思想的复杂多元,也较少将曹操对待神仙的态度与对待方士、方术的态度进行区别甄辨。本文试从曹操的神仙思想着手,重新解读其游仙诗。  相似文献   

2.
论《郊祀歌》的神仙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祥旭 《南都学坛》2002,22(1):60-63
《郊祀歌》的神仙思想和汉武帝等人的崇祀封禅活动密切联系着 ,它主要表现为人神交接、长生不老、福瑞祥祗等神秘理念 ,它的前因是跟战国以来神仙思想的发展尤其楚辞艺术的哺育有关 ,它的后果是直接刺激了我国游仙诗的成长和成熟。  相似文献   

3.
汉代游仙诗的产生过程和楚辞有密切的关系。楚辞中的《远游》篇已蕴含了游仙诗的基本因素。至汉武帝时代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在承袭中将宣扬道家思想的主题改变为永生不死的愿望。以后的汉乐府游仙诗则体现了道家与方士思想的融合,从而形成及演变出汉游仙诗表现仙人自由安乐的生活,表达长生不死愿望及企望超脱尘世的思想形态。  相似文献   

4.
汉代人名中有大量反映长寿、长生观念的用语,而且其时代集中在西汉武昭宣三朝.这反映了神仙信仰的社会影响在武昭宣时期发展到顶峰,此后逐渐衰落.神仙信仰在汉代的盛衰有着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神仙观念与神仙信仰的现象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神仙观念”与“神仙信仰”乃人类生存中完全不同的生存维度。作为信仰的神仙,不是任何关于神仙的观念、思想和知识,而是人作为能在释放出来的一种独特生存方式。神仙实质上是一种在启示中临在的再生方式,即终有一死者朝向无限之境域生存的再生方式。  相似文献   

6.
郭璞的游仙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典范之作。郭璞作为一位精通卜筮之术的方士,有着真诚的神仙信仰。他创作的正格的游仙诗,有浓郁的仙道气氛和神话色彩。修炼要入深山,隐居亦须林泉,郭璞的游仙诗呈现出一种山水化的倾向,包蕴着人与自然的冥契。在追求人生理想的意义上,郭璞的游仙诗继承屈原旨趣,和阮籍的咏怀诗颇为相似。郭璞以现实、人生的内容充实诗歌,对晋代诗风转变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游仙诗是魏晋时期兴起并发展成熟的一种诗歌类型。从艺术的角度看,魏晋游仙诗具有意象独特、造境奇异、超越恒情、词多慷慨四个方面的审美特征。它们是魏晋游仙诗绚烂多彩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8.
从魏晋时起,道教由于受当时统治阶级的打击和利用,由汉末的早期道教开始分化为上层神仙道教和下层的民间道教。天师道的北迁与“上层化”运动,促使神仙信仰开始在上层贵族与文人名士中间广泛传播。神仙道教本是士族文化的产物,因而对当时的名士文人产生了深刻之影响。嵇康就是一个典型之例,他不但心仪老庄,更语类道仙,潜心养生、采药服食以成神仙是其一生的兴趣所在,也是其道教神仙信仰极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昆仑文化与道教神仙信仰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教中,山是神仙的居所,也是道士修炼的仙境。神仙信仰又与山岳崇拜紧紧相连。在中国山岳崇拜中,又以昆仑最为玄远和神秘。从某种意义上说,渊源于昆仑崇拜的昆仑文化是道教文化的根柢。  相似文献   

10.
汉代神学思潮与汉乐府郊庙、游仙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神学思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帝王的造神活动是汉代神学思潮涌动的内在动力 ,方士的积极参与是汉代神学思潮向前发展的外在推力 ,汉儒的天人感应、祥瑞灾异学说是汉代神学思潮的理论基础 ,方士和儒生的结合衍变出了谶纬神学 ,并导致了经学神学化和神秘化。汉乐府机构的发展和扩大 ,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汉代神学思潮的需要 ,汉乐府中的郊庙、游仙诗是汉代神学思潮的直接产物 ,反映了汉代神学思潮的某些思想内容。同时 ,汉乐府郊庙、游仙诗在音乐的曲调上 ,在诗歌体裁和表现手法上也吸取了民歌的养分 ,从而使其在艺术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并成为汉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席地位  相似文献   

11.
曹植游仙诗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植游仙诗的创作年代学术界迄今尚无定论 ,且都语焉不详 ,通过对有关材料的辨证可以拟定为黄初二年 ;这些诗作的主要思想意蕴是由“忧生之嗟”、对自由的无比向往与获罪被贬后的复杂心境等所构成 ;此外 ,还对游仙诗是否为曹植历经打击磨难之后进取心逐渐衰竭的表现之观点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12.
中晚唐游仙诗与传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与盛唐时期,游仙诗基本上是沿着先唐游仙诗开创的歌咏“列仙之趣”和“坎 咏怀”的传统继续发展,但中唐以后向艳情化、世俗化和宗教化的方向演变,特别是随着传奇的兴盛,游仙诗开始与传奇结合。虽然这一现象对游仙诗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却未能引起历来论者的重视。传奇与游仙诗的结合使游仙诗的内容有了拓展,表现的范围更为宽广,抒发的感情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叙事性的游仙诗,并且对游仙诗的宗教化倾向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游仙诗出现在传奇中,为传奇增添了诗情和浪漫色彩,促进了传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曹操与曹植的游仙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的游仙诗多基于自己宏大抱负难以实现,抒发的是一种时不我待的感情;曹植的游仙诗多基于不堪忍受其兄、侄的迫害,抒发的是一种慷慨悲凉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从形式上看,神仙故事,折射出先民们希望扩展自身能力和延长生命的要求。从发展趋势看,道教信仰者既需要有管理行业之类的“专家神”,也需要多才多艺的“通才神”,更需要能够解决社会人生复杂问题的“全能神”。就社会心理层面而言,神仙功能的扩展,反映了先民们在现实生存自由局限下力图通过创造生命理想典型来自我补偿的心态。神仙功能的扩展也是一种生存境界的扩展。  相似文献   

15.
嵇康的养生术和游仙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嵇康接受道家学说和道教神仙思想 ,相信神仙存在 ,认为神仙不可学得 ,又主张养生可以久寿延年。这种养生思想作为道家、道教思想的发挥 ,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和养生思想相关联的他的独特的神仙观念 ,也具有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而在他的创作中 ,这两个方面被转化为文情和诗思表现出来 ,在文学史上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道教神仙思想与中国民间信仰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道教神灵的产生离不开民众的参与;道教一系列敬神仪式因为不断迎合民众的需要而富于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国社会长盛不衰;民众也期望借助于神灵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与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7.
高启游仙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启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 ,一生创作了大量游仙诗。但他的游仙诗的价值至今未被人们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高启游仙诗的分析、研究 ,揭示其艺术价值及暗含其中的诗人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8.
游仙诗是曹植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游仙诗,在创作动因上,既受到复杂的社会思潮和生存环境等外缘的影响,又有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的推动。在创作模式上,主要有描绘仙人仙境,描写采药服食的求仙过程及游仙行为等活动。在思想内容上,包含忧生患害、渴望自由、乞羡人生永年等方面,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曹植的游仙诗奠定了中国文人游仙诗的抒情基调和兴寄传统,对后世游仙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曹操本信奉黄老,有神仙情怀,同时又怀疑神仙不死,对神仙之说且信且疑。曹操终未沉迷于神仙迂怪之说。渴望延年以完成统一大业导致他崇信长生之术。曹操的游仙诗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呈现出求仙与反神仙、求长生与求功业的复杂性。其游仙诗以游仙为艺术外壳,借游仙题材以咏怀。求仙与反神仙都旨在求功业,求长生亦为求功业。其游仙诗重在精神超越而非迷信神仙,有深刻的言外之旨。  相似文献   

20.
成书于南朝时期的《周氏冥通记》是一部重要的道教神仙传记。仙传通过主人公周子良冥通神仙的故事,展现出独特的遇仙方式和神奇的宗教体验,表现出当时释道杂糅的神仙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