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三角瞭望     
第四届长三角金融论坛在南京顺利举行由苏浙沪两省一市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举办的第四届长三角地区金融论坛,5月16日在南京开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就对"十二五"规划期间如何推动长三角地区金融一体化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在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与苏浙沪三地政府还签署了《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贷款转让市场发展合作备忘录》。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瞭望     
第四届长三角金融论坛在南京顺利举行由苏浙沪两省一市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举办的第四届长三角地区金融论坛,5月16日在南京开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就对十二五规划期间如何推动长三角地区金融一体化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在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与苏浙沪三地政府还签署了《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贷款转让市场发展合作备忘录》。  相似文献   

3.
服务业的发展将带动并促进区域实现转型和创新发展。文章分析了"十一五"以来,南京市江宁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其存在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服务业内部结构不优化平衡,特色区域尚在规划建设期等问题。就今后服务业发展导向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出台支持楼宇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等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扬州市现代服务业呈现出总量规模快速扩张,投资总额明显加大等特点,在苏中地区最具竞争力,但与江苏省内其他发达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建议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后劲等,以促进扬州现代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浙江统计》2011,(6):1-1
由苏浙沪两省一市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举办的第四届长三角地区金融论坛,5月16日在南京开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就对“十二五”规划期间如何推动长三角地区金融一体化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在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与苏浙沪三地政府还签署了《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贷款转让市场发展合作备忘录〉。  相似文献   

6.
浙江衢州“十一五”规划执行结果显示,其中城市化和服务业占GDP比重两项指标未达标。面临衢州当前现代城市服务业总量不足、差距较大、规模较小、发展层次较低等问题,建议采用提升服务业企业创新能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创新投融资机制,增强政府与企业的联动力度;加强工业和服务业产业联动;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速西区商住区模式发展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时期,衢州服务业呈现较好发展态势,其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在四省九市中有比较优势,但也存在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集聚度不高等问题。建议以县域经济为切入点、以服务业集聚发展为抓手、以培育龙头消费性服务业企业为突破口等,加快衢州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8年长三角16城市及杭州市经济运行呈现经济增速有所回落,经济总量比重略有下降;工业增速放缓,服务业比重上升等五个特征.提高杭州城市竞争力需关注与苏州的部分经济指标差距拉大、将会被无锡超越等问题.建议采取服务业与工业协同集聚,促成经济新增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核心竞争力等措施加快杭州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提升与消费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城市配套设施改善升级与县城服务功能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宜君县“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很长时间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0.
程利华 《中国统计》2012,(11):40-41
现代服务业被喻为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其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十一五"以来,安徽现代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相对全国和中部其他省份,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一、发展现状1.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法人单位集中度高。近年来,安徽的通信网络、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工程咨询、创意会展、数字媒体、动漫网游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涌现,覆盖了各个行业门类,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服务业产业  相似文献   

11.
现代服务业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结构得以优化,在全省GDP和服务业中的地位日益增强。李建国书记在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指出,“把繁荣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现阶段,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重点培育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模、结构与效益,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结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编制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在中西部地区则并不显著。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升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和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些代表服务业发展方向和趋势特征的、跨行业的现代服务业产业正迅速发展起来。我市已经发展成熟的,或虽刚刚起步但正蓬勃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主要有: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中介服务产业、会展业、社区服务业等,它们对提升我市的整体服务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为及时监测服务业领域的发展状况,了解我市服务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市统计局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4.
发达的服务业是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天津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特别是随着“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提前全面实现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的圆满完成,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为主要支撑,旅游、信息、中介以及社会服务业竞相发展的格局,服务业的水平和层次明显提高。服务业发展也在扩大内需和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5年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出台了《天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  相似文献   

15.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本文拟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形成因素、发展阶段及行业类别进行简要阐述,分析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并提出以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拉开帷幕.这是浙江经济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契机.上海世博会将有利于浙江对外经贸可持续发展,推动浙江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直接拉动浙江开放型经济新增长.根据主办方的有关要求,浙江省全力推进参与上海世博会展示、活动和论坛三项内容,并将继续利用世博机遇,加快浙江参与打造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世博经济圈"的步伐,扩大并加深与长三角地区共建共享、合作交流的范围与深度.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以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为起点,智慧城市发展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四大智慧城市群,其中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已被列为国家试点项目。专家表示,5G时代的智慧城市,将会带来生活、工作、医疗、出行、娱乐等诸多方面的全新体验。5G将会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未来将会涌现出更多智慧城市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在全球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是服务业成为一国支柱产业,国民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在21世纪的国际服务业的全球竞争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  相似文献   

19.
杭州城区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莲芬 《浙江统计》2006,(11):10-12
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浙江省技术创新的研发、扩散中心。近年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杭州科技服务业的建设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的多形式、多类型、协作联网、信息共享的发展格局,在培育和发展科技企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摸清家底,完善有关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扶持政策,进一步做大做强杭州市的科技服务业,浙江工业大学和杭州市下城区科技局接受杭州市科技局委托。,对杭州城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明确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扩展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和社区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