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悲剧及悲剧精神发端于古希腊,在欧洲中世纪又与希伯来的犹太教、基督教的罪感文化相结合,发现薄伽丘的代表作品《十日谈》体现了悲剧精神的特征以及两希文化的影响。通过对《十日谈》作品的分析,认为薄伽丘对古希腊罗马人本主义及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继承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强烈的时代感,古希腊悲剧演出的是神话题材,但反映的却是当时雅典社会生活的图景,而《十日谈》也正是通过一个个悲剧故事来展示当时欧洲社会的各种社会矛盾及人们之间的情感冲突;二是对道德行为的深切关注,都主张将德性作为区分人类的标准。另外,希伯来文化中的悲剧精神、罪感文化通过基督教文化也影响了薄伽丘的创作,《十日谈》中塑造的一系列女主人公面对外在的矛盾往往以死明志,正是一种希伯来——基督教式的悲剧反抗。  相似文献   

2.
《十日谈》中的喜剧精神与悲剧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并评价薄伽丘的人文主义思想特色 ;论证《十日谈》中的喜剧作品的美学特征 ,指出《十日谈》中的喜剧具有鲜明的“狂欢化”性质 ,并对其中的喜剧的“狂欢化”特点进行分析。分析《十日谈》中的悲剧作品 ,指出薄伽丘在对悲剧冲突的理解上 ,对悲剧人物及其显示的悲剧精神的表现上 ,在对悲剧结局的处理上 ,都已显示出了近代悲剧的重要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十日谈》进行摘录式分析,论述了话语与权力、意识形态的传输、对峙局面为话语权与主语者地位提供条件的情况、权力的生产性与秩序性、真理与谬误的文学运用等方面观点。由于《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影响一代人思维的著作,它的传播能力和手段都是空前的,对后世创作颇具借鉴作用。本章以米歇尔.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为基础,继承且批判地分析《十日谈》作者薄伽丘巧妙的话语操控手段。  相似文献   

4.
《十日谈》在展示男女情爱的时候注重对女性的尊重。基督教文化是以男性为本位的文化。中世纪把人们窒息在沉闷的长夜里,女性又被压在最底层。薄伽丘奋起为女性的地位与权利而呐喊,讴歌自由,赞颂爱情。  相似文献   

5.
薄伽丘一生写过许多长诗和散文故事,其中以<十日谈>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十日谈>的基本内容就是以市民的观点、爱情、趣味反映意大利的现实,无情嘲笑封闭僧侣们的伪善和丑恶,热情歌颂青年男女冲破禁欲主义和封建束缚.薄伽丘笔下的那些充满着对人生的热爱、一心追求尘世欢乐的故事,主旨是抛弃天国的幻梦,宣扬幸福在人间.<十日谈>不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给欧洲近代文学非常大的影响.那种独特的"框架形结构",以及精炼、通俗、幽默的文笔,都给欧洲近代短篇小说树立了范例.  相似文献   

6.
"思凡"在中国戏剧文化史上呈网格状向前推进,大致于明代搬上舞台当众表演,一直活跃至今。北京戏剧导演孟京辉将传统戏曲《思凡》转换为话剧体,直接沿袭戏曲所具内涵,实施其文本改编策略。即由曲体转换为对话体,再将薄伽丘《十日谈》两段故事植入其中,建构起中西故事并置势态,更加凸显《思凡》一剧之叛逆性。与当下文化语境高度一致,它的最大亮点在于舞台、表演的创新。这也是当下中国小剧场本身质素所决定的。而现象学观照便是我们所采用的读解方式。  相似文献   

7.
一表面形式上的对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主张几乎都是以批判教会和宗教为突破口的,批判的言论和例证几乎无法穷尽: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对罗马教廷的腐败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布鲁尼和布拉丘利尼则在各自发表的相同标题的论文《反对伪善者》中抨击僧侣的恶德;  相似文献   

8.
林文琛 《南都学坛》2001,21(2):43-46
《十日谈》框架结构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人文主义内容 ,表明《十日谈》的框架部分和它的一百个故事一样 ,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9.
一、故事在乔叟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中,《骑士讲的故事》紧随《总序》之后,是全书的第一篇故事。诗人让他所创造的人物骑士叙述一个较大规模的传奇,用的是十音节双韵诗体,共二千二百五十行,情节涉及两个青年对王后之妹的爱情及其严峻的后果。这篇作品的蓝本,是薄伽丘的意大列文叙事诗《苔塞伊达》(意为“提修斯纪”,1339—1340年);乔叟据后者进行改写,采用它的基本情节,意译部分内容,直译极少数诗行,略去许多冗长的议论和描绘,补充不少优美的段落。《苔塞伊达》长达九千余行,《骑士讲的故事》约及其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乔叟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中,《骑士讲的故事》紧随《总序》之后,是全书的第一篇故事。诗人让他所创造的人物骑士叙述一个较大规模的传奇,用的是十音节双韵诗体,共二千二百五十行,情节涉及两个青年对王后之妹的爱情及其严峻的后果。这篇作品的蓝本,是薄伽丘的意大利文叙事诗《苔塞伊达》(意为“提修斯纪”,1339一1340年);乔叟据后者进行改写,采用它的基本情节,意译部分内容,直译极少数诗行,略去许多冗长的议论和描绘,补充不少优美的段落。《苔塞伊达》长达九千余行。《骑士讲的故事》约及其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摘要]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先声和先驱,立于新旧时代交汇点上的但丁与站在新时代起点上的薄伽丘,他们分别在其代表作《神曲》和《十日谈》中,以其戟指中世纪神学的姿态和高超的艺术手笔凸显了他们震古烁今的人学思想。但两部作品的人学思想同中有异,也分别蕴含着两位作家各自不同的生命观照和历史审视,并在其人性观、道德观和爱情观等方面彰显出在历史的过渡和时代的超越之间的不同特质。  相似文献   

12.
师大新书架     
《史记人物故事嬗变研究》简介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俞樟华教授等撰写的《史记人物故事嬗变研究》一书,于2008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第一部关于《史记》人物故事嬗变研究方面的专著。一部《史记》,记录了四千多个人物,其中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有一百多人。这些个  相似文献   

13.
十四世纪当资本主义的第一道曙光在意大利岛国上升起的时候,继但丁、彼得拉克之后,卜迦丘以他那一百篇脍炙人口的故事——《十日谈》为资产阶级早期文艺复兴运动的新文坛树起了又一座宏伟而壮丽的艺术丰碑.《十月谈》除了少数直接揭露封建教会的故事外,大多数是描写爱情的,其主人公又多是受封建伦理道德迫害最深的妇女.这些故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写已婚女子对封建包办婚姻,对以男性为中心的夫权社会的反抗.她们常常采用“偷情”的手段,有时甚至与情人一起对自己老朽愚钝或伪善好妒的丈夫加以一番戏弄.这种爱情实际上是恩  相似文献   

14.
《十日谈》是西方小说史上的创举,它将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融为一炉,用现实主义手法讲述了一百个故事,展示出了14世纪意大利广阔的生活画面。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了整部小说集的叙事结构,并分析了作者使用的多种叙事视角,旨在为解读这部文学巨著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1 文艺复兴运动初期问世的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标志着欧洲的小说艺术从民间故事脱胎诞生。从文艺复兴运动到十九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运动的漫长的五个世纪中,欧洲小说艺术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然而在这五个世纪的欧洲文学发展中,小说艺术的成就还远远不能和诗歌、戏剧匹敌。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文学成就是以莎士比亚作品为代表的戏剧,古典主义文学的成就体现在以莫里哀、拉辛和高乃依的作品为代表的戏剧上,启蒙主义文学虽然在小说创作上颇多建树,然而最突出的成就仍然是  相似文献   

16.
1 蒲松龄在泰山脚下浮白载笔似乎颇为悠闲地结撰他的孤愤之书的时候,很难想象会受到十四世纪遥远地中海沿岸卜迦丘著作灵智的启迪,然而寻绎之下,发现两书竟然有不少相同的地方,表现在女性——情爱观上则尤然。先来看两个十分相似的故事,一个是《聊斋志异》中的《青娥》篇,一个是《十日谈》第四天开始的时候著名的“绿鹅”故事。《青娥》篇写道: 霍桓,字匡九,晋人也。父官县尉,早卒。遗生最幼,聪惠绝人。十一岁,以神童入泮。而母过于爱惜,禁不令出庭户,年十三,尚不能辨叔伯甥舅焉。同里有武评事者,……有女青娥,年十  相似文献   

17.
(一) 在欧洲文学史上,反封建的文学占有一席重要位置。它发端于文艺复兴时期,体现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几百年来,为世界文库留下一批杰作,给文学画廊增添了很多典型形象;当然,也同时为后人提供了文学如何进行反封建斗争的创作经验。在此,仅就其中的讽刺文学进行一些探讨。 这一部分作品,在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有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法国拉伯雷的《巨人传》、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英国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和莎士比亚前期的喜剧;到了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时期有法国莫里哀的喜剧;在十八世纪启  相似文献   

18.
包公与清官     
一说到清官,人们自然会想到包公,于是戏剧舞台上那个铁面无私、不畏权贵、威风凛凛的“包黑头”就会出现在眼前。这是因为,包公的故事、戏剧在人们中间流传太广和人们结下深厚感情的缘故。包公故事、戏剧的流传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出现于宋代,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包公的故事和戏剧也越来越发展了,在现存的《元曲选》一百种中,包公戏竞占了十种之多,明朝的《龙图公案》就有六十三个关于包公公案的故  相似文献   

19.
瘟疫与人类关系密切,不仅影响社会进程还影响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状态。瘟疫是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不少世界名著都以瘟疫为背景,或者直接表现瘟疫。中世纪的瘟疫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出现,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就是以瘟疫为背景的名著,突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价值倾向和宗教改革的必然。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以客观理性的态度表现世界,英国作家狄福的《大疫年纪事》则突出表达了这一倾向。法国作家吉奥诺的《屋顶上的骑兵》和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则将瘟疫与爱情同置,爱情故事在瘟疫的映衬下显得光彩夺目。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鼠疫》中,瘟疫具有更广泛的象征意义,面对瘟疫的不同选择突出表达了存在主义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20.
小说是19世纪以来最主要的文学体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该尤斯·绥通纽斯·特朗奎鲁斯的《萨蒂里卡》和鲁齐乌斯·阿普列尤斯的《变形记》(又名《金驴记》)。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产生之前,小说历史上曾出现过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薄伽丘的《十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