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俄国公布的资料,伏尔加河下游、顿河和前高加索草原的卡尔梅克人约计12800帐(据其他资料,至多1.3~1.4万帐)。他们的情况急剧恶化。据1771年10月19日沙皇敕令,废除了卡尔梅克汗国,取消了汗和总督(наместник)的称号,上谕阿斯特拉罕省长:“……务令全部卡尔梅克人一年四季皆留在伏尔加河流域山地一侧,不得迁至草地那一侧”。由于这道命令,住在伏尔加河左岸的卡尔梅克人迁到了右岸,兀鲁思领主和宰桑暂时被调往正在库班讨伐鞑靼人的、由俄罗斯人和卡尔梅克人组成的军队中。3名最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2.
鞑靼人     
讲突厥语的民族。有500多万人。鞑靼这个古代族称,曾用于与现代鞑靼人无关的许多民族。有时用于称呼亚洲大草原和沙漠的所有游牧民族,包括蒙古人和突厥人,也曾用以称呼蒙古帝国(13—14世纪)诸民族与国家。现居住于伏尔加河流域的鞑靼人成份中,就有突厥人、保加尔人成分。在蒙古帝国时期,许多民族融合成鞑粗人,19世纪时,楚瓦什人和莫尔多瓦人也被吸收进去。鞑靼14世纪改信伊斯兰教,民间亦信仰森林神、水神、家神等。  相似文献   

3.
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并非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而是建立在超越领土范围的宗教与民族认同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它们是在19世纪末出现在克里米亚及伏尔加河地区塔塔尔族知识分子中间的,当时有个鞑靼族作家(我想他可能是阿亚兹-伊斯卡基,Ayaz-Iskhaki)曾提出一个问题:“鞑靼人的牛车怎么赛得过俄罗斯人的火车呢?换句话说,俄罗斯帝国的穆斯林公民们在一个因刚刚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充满生机、迅速成长的俄罗斯人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原来住在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因被认为同德军勾结,于1944年5月18日全部流放到中亚;现在大部分居住在乌兹别克斯坦,特别是塔什干和撒马尔罕地区及费尔干纳河谷。近年苏联人口普查都把他们和伏尔加(或喀山)鞑靼人合并在一起计算,所以他们现在究竟还有多少人,确数不详。他们自称超过50万人,可能估计略高,实际上也许在30万到35万之间。他们流放的经过,在中亚的处境,为平反和恢复权利的斗争和目前的情况,提供了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实行大规模民族流放的一个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是苏联的第二大宗教。1979年,苏联总人口为26,200万人,其中穆斯林有4,400万人。他们居住在中亚和哈萨克斯坦、南高加索和伏尔加河中游一带。当前,苏联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第五个国家,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在苏联,每六个公民中就有一名穆斯林。由于俄罗斯人和其他斯拉夫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出生率十分低,而穆斯林各族  相似文献   

6.
卡尔梅克人是今天生活在欧洲的唯一的蒙古民族。他们大多住在里海北岸和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在这里,他们建有卡尔梅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隶属苏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在自治共和国境外,卡尔梅克人还散居在附近的阿斯特拉罕、伏尔加格勒、罗斯托夫和斯塔夫罗波尔等边疆区。据统计,卡尔梅克人共约17.4万人(1978年)。此外,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法国等国家,也有少数卡  相似文献   

7.
西伯利亚土著居民的经济文化类型这里首先说的是西西伯利亚森林草原地带畜牧者和农民鞑靼人、阿尔泰——萨彦岭突厥部族(图瓦人、哈卡斯人、阿尔泰人、绍尔人)、贝加尔湖沿岸的西布里亚特人和东布里亚特人,以及东西伯利亚(勒拿河——阿尔丹河)雅库特人的经济和物质生活结构形式.在所有这些民族那里,俄罗斯人到来之前,畜牧业的发展大大多于农业.但是,从十八世纪起,农业经济在西西伯利亚鞑靼人那里仍然占重要地位,农业经济在南阿尔泰、图瓦和布里亚特的传统畜牧者中也得到推广.这些民族的物质生活方式相应地  相似文献   

8.
波斯史学家拉施特丁的《史集》为研究蒙古人统治之前中央亚细亚草原上鞑靼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拉施特丁认为,蒙古人统治之前中央亚细亚草原地区的居民以突厥部落为主,其组织"结构"为6个鞑靼人国家。本文以鄂尔浑和叶尼塞河流域突厥如尼文碑铭记载为依据,参照汉文史籍、敦煌和波斯手稿等的记载,探讨了9—12世纪在甘肃和新疆的广阔地域内活动的鞑靼人及其政权、9世纪上额尔齐斯河流域基马克人及其部落联盟的形成与鞑靼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卡拉卡尔帕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和国。据1979年全苏人口普查资料统计,这个共和国的主要居民是卡拉卡尔帕克人(占31.1%)、乌兹别克人(占31.5%)、哈萨克人(占26.9%)和土库曼人(占5.4%);此外,还有不少俄罗斯人、朝鲜人和鞑靼人等。这些主要民族在共和国境内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卡拉卡尔帕克人是努库斯区、列宁纳巴德区、克格伊利区、奇姆巴伊区和卡拉乌兹亚克区居民的主要部分。73.1%的乌兹别克人居住在  相似文献   

10.
一六四○年九月初,在巴图尔珲台吉和扎萨克图汗的共同努力下,厄鲁特、喀尔喀各部封建主会盟于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据统计,共有三个胡图克图(一说四个)和二十七位首领(一说二十六位)出席。远徙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也率其子书库尔岱青等,风尘仆仆地从万里之外赶来参加。会上,组成了更广泛的同盟,并制定了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哈卡斯人的生活听命于以萨满教为依托的风俗习惯、宗教仪式和迷信活动。在哈卡斯人的宗教信仰中,古老的乌麦女神崇拜曾占有特殊地位。这一崇拜曾经广泛流行于萨彦-阿尔泰地区的另一些突厥语族民族(绍尔人、阿尔泰人和特勒乌特人)中间。在吉尔吉斯人、乌兹别克人和西伯利亚鞑靼人那里也可以见到这一崇拜的残余形式。乌麦女神是古突厥神之一。考虑到对该神崇拜具有很大的科学意义,我们愿意将我们在哈卡斯人中搜集的有关这个问题的新材料提供出来。除了居住在哈卡斯地区北部的克孜尔人以外,在其他所有哈卡斯人部落群体中,都曾广泛流行过乌麦女神崇拜。  相似文献   

12.
关于阿尔泰语和某些其他语言之间的关系的第一个假设,出现于十八世纪前半叶。第一个注意到突厥语、蒙古语、满洲-通古斯语之间存在某些相似点的学者,是在北方战争的波尔塔瓦之役中被俘的瑞典军官冯·斯特拉伦伯格。他多年在俄罗斯东部各地调查研究某些芬兰-乌戈尔语、突厥语、蒙古语以及其他语言,他称这些语言为“鞑靼诸语”,分之为六个语群。使用这六个语群语言的人是:1.维吾尔人(他称芬兰-乌戈尔人)、巴拉巴·鞑靼人、  相似文献   

13.
公元6世纪中叶,突厥语族中的阿史那人在亚欧大陆的腹地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游牧汗国.前人对于该族的源流(包括其人种、最初居地及迁徙过程等)已作了不少探索.我认为,比较合理的看法是:阿史那族在勃兴前曾经历了多次迁徙,亦即是说.他们在建立汗国前——姑称之为“史前”——的居地(或“发样地”)决不止一个.本文旨在确认阿史那人的诸“史前”居地之一是里海西侧的北高加索山地区和地海北侧的伏尔加河下游一带.  相似文献   

14.
试论托忒文历史文献的史料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经活跃于从亚洲的青藏高原到欧洲的伏尔加河流域辽阔地区的杜尔本卫拉特人(四卫拉特人),自1648年冬天卫拉特蒙古的名僧及政治活动家和语言大师咱雅班第达创制托忒文以来,就用它撰写、翻译并印发了包括宗教、天文、地理、医疗、语言、历史等内容的许多书籍,其中不少是卫拉特人自己创作的编年体或纪事体历史文献。这些历史文献基本上创作  相似文献   

15.
彝族新篇     
彝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地区较广的一个少数民族。有485万人,仅次于壮族、回族和维吾尔族。彝族主要聚居在云南(300余万)、四川南部(140余万)、贵州(40余万)和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等地。这些地区属云贵高原和  相似文献   

16.
改革与北方小民族的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的最北方和西伯利亚,生活着人数非常稀少的民族(见表)。这就是:涅涅茨人(不超过3万);埃文克人、汉蒂人(总共2万多);埃文人、纳乃人、楚克奇人(从1万到1.6万);多尔甘人、科里亚克人、曼西人(从0.5万到1万);谢尔库普人、乌尔奇人、尼夫赫人、萨阿米人、乌德盖人、爱斯基摩人(从1.5千到4.5千);克特人、伊捷尔缅人、普查未统计的楚万人(从1千到1.5千);恩加纳桑人、尤卡吉尔人、托法拉尔人、阿留申人、涅吉达尔人、奥罗奇人(从500到900人);埃涅茨人、奥罗克人(从300到500人)。这是在起源方面与该地区相联系的本地居民。其中每一个都有自己古老的奇特文化和语言。  相似文献   

17.
云南壮族,是本省五个人口超百万的少数民族之一。由自称为布侬(p′u~(22)nwa~(55))、布雅衣(pu~(22)jaai~(35))、布傣(p′u~(22)taai~(31))的三种人们共同体合组而成,俗称侬人、沙人和土僚。他们主要居住在文山州(87.1万)、红河州(8.3万),曲靖地区(2.5万)、昆明市(0.8万)、昭通地区(0.5万)、丽江地区(0.4万)大理州(0.2万)、西双版纳州(0.2万)和思茅地区(0.1万)。玉溪、楚雄、东川、临泡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人口总数为100.3万。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70年全苏人口统计,鞑靼人农村人口占63.1%,而俄罗斯人占25.4%,楚瓦什人占8.3%。近来,由于城市化和移民使有民族马赛克之称的地区迅速发生变化。这种现象使鞑靼自治共和国的异族通婚率从1966年的9%增至1986年的10.6%。但没有介绍全共和国的婚姻统计数字。农村地区异族通婚情况如下:1940年有250对异族通婚,占农村婚姻总数的3.2%;1950年有625对异族通婚,占农村婚姻总数的4.1%;1966年为656对,占4.6%;1972年为1438对,占10.2%;1980年1982对,占  相似文献   

19.
在印度中央邦,辖属于查蒂萨加达的巴斯塔尔是土著人杂居的地区。该邦境内的土著以戈尔人为首,约占全邦总数的80%,其中仅巴斯塔尔就有85万。居住在巴斯塔尔南部的土著马里亚人(Mariya)有9万;居住在巴斯塔尔北部纳拉扬普尔和贡达的土著穆里亚人有30余万;阿布恰马尔的土著阿布恰-马迪亚人有1.5万左右;在巴斯塔尔中部和其他平原地区,除了穆里亚人、马里亚人之外,还有其他的戈尔人。由此看来,整个  相似文献   

20.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曾徙居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人,克服重重困难,返回故地,谱写了悲壮而动人的乐章.对于他们的归来,清政府是怎样看待,如何安置?本文拟根据清代满文档案的记载,略作探讨.此外,当年东返的人中,还有一部分霍硕特、准噶尔等部人众,他们同土尔扈特人一样,也是重返祖国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创造者,故本文对他们的安置情况,也一并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