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列维─斯特劳斯新著《看听读》[法]P.马约尔习文译巴黎普隆出版社1993年出版了法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C.莱维─斯特劳斯的新著《看听读》,全书共188页。列维一斯特劳斯本人认为,此书是一部“随想曲”。他一开始就谈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2.
列维-斯特劳斯是结构主义人类学和当代整个法国结构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和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把新颖独到、富有成效的思想同庸俗陈腐、大可怀疑的论点融为一体。这就是他的著作一方面对科学思想产生一定的推进作用。同时又成为争议和论战的由头的原因之一。作为人种学者的列维-斯特劳斯在其著作中反对脱离社会历史环境来对人的权利和自由下抽象的定义,他正确地看出了这种做法是某些“西方典型思维方式”的“种族中心主义”的表现,他主张维护  相似文献   

3.
据法国《文学杂志》1989年第257期报道,著名人类学家C.列维-存特劳斯与法国新闻记者D.埃里邦合著的《看今昔》,最近甲法国奥迪尔·雅各布出版社出版。该书实际上是一部以问答形式撰写而成的法国思想史。两位作者在书中畅所欲言,谈古说今。列维-斯特劳斯不仅回顾了自己过去几十年的学术生涯和最近半个多世纪的法国思想史,而且追溯了法国人类学的产生,以及目前的研究状况。他们倾心交谈,列维-斯特势斯向埃里邦讲述了他所走过的道路:从他的童年时代,他的处女作的问世,谈到他的成功和今后的打算。谈话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们采访的人物是C.列维-斯特劳斯。迄今为止在我们所采访的“思想家”中,C.列维-斯特劳斯以他一丝不苟的精神征服了我们。他对于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沉思良久,然后再给予回答。从他房间的摆设看,他不象一位收藏家。只有两件东西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中一件是一块画有佛像的丝织品,另一件是一个北美洲的图腾。作为一个探索者,列维-斯特劳斯探寻的不是什么稀世珍品,而是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5.
据法国《文学杂志》1991年第292期报道,著名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斯以及他的结构人类学再度成为法国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最近,评论、采访列维-斯特劳斯的文章接连不断地在法国的各主要报刊杂志上发表。在他的《猞猁的故事》问世之后,法国的一些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一组  相似文献   

6.
在萨特和阿隆逝世以后,77岁的C.列维-斯特劳斯是法国思想的最后一位巨人.他在国外比在国内有名.他的巨著远远超出了他本来的学科——人种学的范畴,对"人文科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学者中,是他提出了结构主义,这一思想引起了许多评论和曲解.列维-斯特劳斯在接待法国《快报》记者时,对此发表了简明扼要的看法.列维-斯特劳斯在谈话中自称是三十年代工人国际法国支部的成员,是"忠于马克思的老牌右派无政府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陈波 《社会》2022,42(4):31-73
列维—斯特劳斯关于亲属制度的研究有两大贡献,一个是早年的《亲属制度的基本结构》,一个是他在晚年从事的家产亲属制(maison)研究。后者从同源不区分系别继嗣(cognatic)社会入手,将政治—经济利益和财产作为亲属制度研究的核心,视家屋为聚合各种矛盾性要素的合众体,考察它最初出现的各种形式以及跨区域结构性关系。他的研究由此离开基本结构,从无文字社会迈向有文字社会,开启了结构人类学的历史研究。英语学界基于翻译想象,提出“家屋社会”概念,基本上终结了maison的理论贡献。本文旨在梳理相关的学术史,并在列维—斯特劳斯的原意基础上提出重新理解maison这一概念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法国《新观察家》第816期和第817期(1980年6月和7月间出版)连载了访问克洛德·列维一斯特劳斯的专题报道,题为《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自述》.由该刊记者让-保罗·昂托万和安德烈·比尔吉埃尔整理.我们摘译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9.
谢晶 《社会》2019,39(5):106-126
“玛纳”这一典型的巫术概念构成了社会人类学的一个经典“案例”。莫斯与列维—斯特劳斯对它的不同诠释体现了从法国社会学派到结构主义人类学的转折及分歧。本文从莫斯的文本出发将“玛纳”定义为“实践观念”,并以“可译性”为切入点,试图证明在“实践观念可译性”问题上的分歧背后隐含着社会本体论、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行动哲学这三个层面的分歧。最后,本文认为,关于莫斯与列维—斯特劳斯之关系的最常见观点实际上是对这一关系的过度简化。  相似文献   

10.
著名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斯继续他的美洲印第安人居住区之行。《猞猁的故事》(法国普龙出版社,1991)是他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0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发表的一部学术价值极高亦带有论战性的新作。就其哲学思想的深奥而言,可称得上是一部经过长期构思的论著。  相似文献   

11.
记者:你在《语言与思维》中讲道(指列维-斯特劳斯):“把语言的结构概念扩展到其他认知系统的问题,目前在我看来不太令人乐观,但为之悲观无疑也还为时过早。”现在,在各个不同领域——最明显的是符号学,文化研究以及拉康的心理分析——扩展语言结构概念的工作仍然方兴未艾,它特别地或者说相当令人惊奇地强调索绪尔的语言学,在这种情况下,对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可悲的热带》(1955年)一书中,列维-斯特劳斯声称:给他影响最大的是马克思主义、地质学与精神分析学。“它们都是一种超理性论,目标都在于将感性认识统一于理性认识而丝毫无损于其各自的特点。”从《可悲的热带》到4卷本《神话学》末卷《裸人》(1971年),斯特劳斯一直都在谈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在《神话学》第1卷《生食与熟食》中,他明确表示:“我们希望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逻辑特性就象味道、气味一样直接表现为物质属性。”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要“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一起放在符号的水平上,以克服二者的  相似文献   

13.
结构主义的兴起是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为传统的学术视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自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出版之后,人文科学领域里刮起了一股结构主义的加勒比海旋风,人文科学家纷纷仿效列维-斯特劳斯对神话传说和亲属制度的分析,用结构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各种人文科学。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文化研究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现象的罗列和描述,而必须致力于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探寻。笔者认为,文化作为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精神产品,按照其把握世界的不同方式,可  相似文献   

14.
一、人类学与人不论人们是否同意列维-斯特劳斯的观点,他在“结构人类学”方面的优异成就足以保证他的思想在未来的思想史中占一席位置。列维-斯特劳斯以人的意义为标准,把人类学看作是一门包括所有科学知识的综合性学科。人文主义的科学把宇宙说成是主观的,把人贬低为意识或“精神”的产物;自然科学则认为宇宙是客观的,把人归结为带电物质的微粒;而社会科学,诸如历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都企图在这些对立的  相似文献   

15.
谭山山 《东西南北》2013,(23):60-61
人们吃的不仅仅是食物本身,还有它所凭依的文化。就像列维一斯特劳斯所说,自然物种被选择,不是因为它们是“好吃的”,而是因为它们是“好想的”。  相似文献   

16.
悖论研究八十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哲学界和数学界对悖论(paradoxes,antinomies)问题的研究,算来已有八十多年了。这个问题牵涉到逻辑和哲学。具体说来,它还同“公理化形式系统”、“判定问题”等数理逻辑上的实际问题有关。因此,它不但有深刻的哲学意义,也有实践意义。八十年来关于悖论问题的文献已经很浩瀚。但西方哲学界和数学界对这个问题至今还在热烈讨论,公认并没有得到圆满的解答。随便翻开一本最新的西方逻辑学著作,都是这么说。例如,最近出版的杰罗姆·马立兹著的《数理逻辑导论》(1979年美国Springer-Verlag版)一书中,在谈到罗素悖论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一 在西方美学史上,在古希腊罗马与文艺复兴之间,有一篇承前启后的重要论著,这就是朗吉弩斯的《论崇高》。这篇著作在17、18世纪曾风行一时,被译成了欧洲所有文字,对当时的美学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人赞美这部论著“象黄金一样贵重”,把它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提并论,作者也被认为是“亚里士多德以后最伟大的希腊批评家”。 但是,在长达千年的漫长岁月中,这部著作并不见经传,也从未被人提起过,10世纪时人们从法国和意大利图书馆的书架上发现了它的抄本,然而却无人问津,直到1554年,才由巴塞尔的人文主义者弗朗契斯科·洛伯忒罗首次…  相似文献   

18.
李利 《社科纵横》2010,25(7):147-149
人类学关注本土经验,人类学的的婚姻研究则不可避免地从产生之日便争论不断.但在前人类学阶段,无论中外,人们都已将婚姻当做人类社会的文明制度来看待.摩尔根的婚姻进化说虽成为后来学者批判的对象,其开创者的地位却不容置疑,但其光芒已不如被誉为人类学婚姻研究双塔的后来者那么耀眼:这便是列维-斯特劳斯的"联姻理论"和拉德克里夫-布朗的"单系血统理论".对人类学婚姻研究的反思告诉我们婚姻研究不是简单和抽象的婚姻分析,而是通过对人类学考察到的婚姻类型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考察研究,并探讨它是如何在当地得到合理化、正统化的.  相似文献   

19.
法国社会科学的现状及发展(下)马胜利2.政治思想研究和60年代历史学中“事件史”的“遭遇”一样,在法国的政治学中,以介绍各类思潮、思想家及其作品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的政治思想史在70年代遭到冷遇。列维一斯特劳斯、布尔迪厄等著名学者都曾批评这种政治思想史过...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是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教授.这篇文章是受亚洲研究协会中国和内亚理事会委托,为《中国古代史论丛》撰写的.作者主要介绍美国和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情况,也谈到我国台湾学者的研究,在展望未来研究方面,认为值得探讨"中国文明的起源",并提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学家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对历史所作的富有生气的和令人满意的解释",是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