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德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它的人口发展状况,是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根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承德地区现有25个少数民族共1187,247人,占人口总数的47.17%,比第三次人口普查增加960,548人,增长了4.23倍。我区少数民族人口发生的这种突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它一方面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在我区得到了认真的贯彻  相似文献   

2.
<正> 达斡尔族分布在黑龙江北岸中、上游地区,是经济文化较发达历史比较悠久的少数民族。清初迁到黑龙江南岸和新疆塔城地区。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统计,达斡尔族人口为121,357人。达斡尔族人口在其族源形成、人口变迁及其文化素质等方面,都有其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3.
赵晓彪 《西北人口》2003,(3):59-61,F003
本文对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西双版纳州各民族人口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新疆两个主要民族——维吾尔族和汉族人口为例,分析了民族口人空间分布的全局和局部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新疆的维吾尔族和汉族人口都有较强的空间内聚性;两个民族人口集中的地区总体呈现互补状态,各有人口密集地区;比邻聚居、成片联结的区位形态都较明显。维吾尔族人口聚居的集中程度高于汉族人口。汉族人口的聚集区域面积相对小而分散。了解和认识民族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并结合历次人口普查民族人口资料,研究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在人口总量方面,2010—202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335.08万人,增长了11.92%,是同期全国大陆人口增幅(5.77%)的2.07倍,这个比值仅低于大量更改民族身份的1982—1990年。主要原因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少数民族登记人口低于真实值。2020年人口普查采用了身份证登记措施,加上国家开展精准脱贫工程的原因,使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获得了比较准确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另外,当前逐步增长的各民族族际通婚率使得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出现了较高的增长。在人口分布方面,东部地区少数民族快速增长,2020年已经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第二多的地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发生了显著改变。2010年全国有5个县级行政区划没有少数民族人口分布,2020年达到全部县级行政区划均有少数民族人口分布。2020年55个少数民族中有49个民族县级行政区划数量比2010年有了显著提高,6个民族有所减少。研究构造了人口分布相对均匀度指标,2020年我国少数民族省级人口...  相似文献   

6.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是江苏省人口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江苏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40;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出生人口性别比升至116.51,居全国第22位。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江苏省根据中央要求和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际,将出生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长寿人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新民 《人口学刊》2013,35(4):14-20
文章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以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基数,统计分析90岁、100岁长寿人口。文章认为,长寿人口总体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两次人口普查长寿人口地区分布基本一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长寿人口比例比西北一些省份高;华南沿海地区的长寿老人比例两次普查都比较高,地理区位特点显著;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城市与乡村长寿人口趋于一致。对中国100万人口以上的19个民族长寿人口研究结果显示,90岁以上长寿老人排序前五位的民族有:回族、壮族、黎族、瑶族、维吾尔族。100岁以上长寿老人排序前五位的民族有:黎族、维吾尔族、瑶族、傣族、回族。长寿人口健康状况研究显示,90岁以上长寿老人22%生活不能自理,100岁以上长寿老人29.2%生活不能自理。  相似文献   

8.
<正>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很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1982年人口普查,我国鄂伦春族总人口数为4,103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2,039人)和黑龙江(2,002人);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的鄂伦春族人口有1,474人,占全国鄂伦春族人口1/3以上(35.92%)。《人口与经济》今年第1期发表宋杰、林盛中二位同志的《鄂伦春民族人口的历史变化、现状和特点》一文,这是解放以来全面阐述鄂伦春民族人口的第一篇专论,令人欣喜。可惜,该文所使用的数据资料,基本上局限于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人口,因而难以全面和充分地反映这个少数民族的现状及其特点。拙文仅就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族人口素质和社会构成的深刻变化,做点滴补充。人口的社会构成是人口的本质特征——社会属性的集中反映。看一个民族人口的发展,既要了解其数量增长和自然构成状况,更要分析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变动状况。1951年  相似文献   

9.
一、甘肃省民族人口与教育概况甘肃省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22371141人,有可识的民族45个中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共有10个,这10个民族及其人口数量分别是:回族,1094354人;藏族,366718人;东乡族,311475人;土族,21239人;满族,16723人;裕固族,11809人;保安族,11069人;蒙古族,8354人;撒拉族,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10年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的变化.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之1990—2000年有大幅度下降,但不同民族间差异明显,由此导致各民族人口规模变化较大,与2000年比较,人口在1000万以上规模的少数民族由2个增加到4个,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由20个下降为19个;人口增长率不仅在民族间差异大,而且不同性别间、不同年龄间和不同地区间都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各民族的老年人口增长率都很高.虽然少数民族人口在省级行政区间的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但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3.36%提高到2010年的32.84%,但目前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总体水平还很低,且各民族、各地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近期省际人口迁移的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人口迁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的结果;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迁移量的多少或人口总迁移率的大小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有关省际人口迁移的数据,我们看到:我国在八十年代后半期的省际人口迁移与八十年代前半期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90年7月1日进行的第四次人口普查在我国的人口普查史上第一次设立了有关迁移的项目,为研究我国从1985年7月1日至1990年6月30日的人口迁移状况提供了比较翔实、可靠的材料。这次人口普查所统计的省际迁移人口是指在这五年间离开了1985年7月1日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常住地一年以上、在1990年6月30日时的现住地居住了一年以上或不满一年的人口。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次人口普查对5周岁以下和普查时已死去的人口的迁移状况均未进行统计,这就造成了对这五年间省际迁移人口的低估。  相似文献   

12.
在联合国人口基金P04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分析课题组”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普查办公室合作,于1992—1993年对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地调查和研究。本文是在“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现象分析”(人口研究,1993年第4期)和“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年龄堆积原因的初步分析”(中国人口科学,1993年第1期)的基础上的又一项研究,是全部研究的一部分。1年龄堆积状况从第三、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中都可以明显发现,在中国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新疆是人口年龄结构堆积最严重的地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相似文献   

13.
王晓君 《西北人口》2017,(1):120-126
文章以西部少数民族人口为研究对象,依据2000年和2010年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通过计算,对比,揭示西部大开发十年间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变动趋势。研究表明,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程度伴随着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变化,呈现出城市化率普遍提高;民族之间人口城市化差距缩小以及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等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 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教育和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政策和措施。各地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本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同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全国人口文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也有了较大的降低。但是,由于城乡的地理、经济条件相差悬殊,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以及对文化教育事业所采取的措施不同,致使全国城乡、地区的人口文化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人口文化程度提高的幅度和文盲半文盲比例降低的幅度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1981年的人口普查是印度独立以来第四次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普查表明,截止1981年3月1日,印度总人口为683,810,051人(男性353,347,246;女性330,462,802)。印度从1971年到1981年十年间人口增长了136,000,000,而61-71年间人口的增长数目为109,000,000。没有一个邦或联邦地区的人口绝对数字是下降的,不少邦1971-1981年所增加的人口数超过了1961-1971年期间增加的人口数。  相似文献   

16.
人口转变基本实现的标志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的东端,西部与烟台市接壤,三面濒临黄海,总面积5436平方公里,辖荣成、文登两市及乳山县和环翠区,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9.2%的地级市。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市总人口为2362947人,较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总人口增长了41.9%,明显低于全国的97.4%、全省的71.4%。从第三次人口普查到第四次人口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各民族人口死亡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四次人口普查以前,我们对各民族的人口死亡力状况知之甚少,虽然许多民族学者、人口学者、健康问题专家对此问题有过一些调查研究,例如哈尔滨医科大学董情教授对吉林的朝鲜族人口死亡的调查等,在民族人口死亡研究上是一些好的范例。但是,他们的研究属于局部地区个别民族的死亡力研究。第三次人口普查以后,以华西医科大学钱建明教授为首的研究人员,曾对全国375个少数民族聚居县的人口死亡资料作了分析,使我们对少数民族人口死亡状况有了基本轮廓,但该项研究中提到的各民族人口指标,确切地说,还不能完全反映该民族的状况。这是因为该项研究中的民族人口,只是聚居区的人口,没有包括散居在各地的该民族人口;另外,在聚居区中还包括了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在内。总之,由于资料的原因,我们还缺乏对民族人口死亡的全面了解。第四次人口普查第一次把人口死亡的民族成份列入了它的调查内容,为我们把握各民族人口的死亡力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日益膨胀的人口带给临夏回族自治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本文就我州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谈谈自已的看法,以供讨论和研究。1、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全州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州总人口为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1.20倍,达到864226人,年均增长速度为1.66%,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州总人口达到1357852人,为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的文化素质直接与人的受教育程度有关.运用SPSS统计软件的方法对第四次人口普查、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得到普及,中高等教育进一步得到发展,文化构成上的性别差异也在缩小,但城乡间、地区间的差异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广东省总人口达6282.92万人,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净增919.73万人,增长17.15%,比全国同期的增长率12.45%高4.7个百分点,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广东八十年代人口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广东九十年代人口发展的趋势如何呢?我们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按常住人口范围先计算出1990年年末人口,然后预测了1991~2000年全省人口发展状况(均为年末常住人口),得出了人口增长幅度由低至高的3个方案。现根据预测结果,对九十年代广东人口发展几个方面的情况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