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涌 《东西南北》2014,(7):43-43
不管一个社会多么富裕,从底层奋斗,从一无所有的起点奋斗才是“王道”。  相似文献   

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老年人是古今中外社会崇尚的美德。   老年人是人类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老年期是每个正常人的人生旅途必须经过的一站。特别是对于中国这个进入老龄结构的国家而言,养老体制“关乎国运,惠及子孙”。 老年人更应受到保护   “本人现年 66周岁,生死早已轻看,只想通过我,和我的不幸家庭,为老年人讨个说法,为中国千年来的‘孝道’讨个说法,我就不相信在首都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能轻易被否定,我多么希望,能够在本世纪的最后一个国庆节前看到法律的真正的公正性、严肃性…  相似文献   

3.
陈涛 《社会》2022,42(5):95-123
比较黑格尔的伦理概念与古代伦理概念的区别有助于澄清现代社会的理念。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伦理”是一个借助习惯、法律和政制搭建起来的、旨在塑造人的欲求和欲望的生活方式。对于处在自然德性和思虑德性之间的伦理空间而言,习惯、法律和制度并不是自足的,它们着眼并取决于德性。相比之下,在黑格尔那里,现代人无须具备多么高的德性,仅仅通过服从健全的法律和制度就能够驯化自己的欲望,从而赢得他人的承认和自由。不过,我们需要反思,在法律和制度的健全和完备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或许,这仍然取决于我们能否在自身的文明传统中再度唤醒某种伦理特质,去驾驭这些理性化的法律和制度,营造出一种值得欲求的共同生活。  相似文献   

4.
梁满仓 《求是学刊》2016,(6):137-151
魏晋南北朝"礼"与"法"的结合,既是西汉以降的继续,也是这个过程发展的新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礼法概念不同于两汉,不但指国家礼仪制度和法律,还包括家礼和家法。与礼法概念相同的还有"礼律"。礼律并列的概念更是直接地反映了礼法的结合。礼法初步结合大致发生在汉末三国,紧密结合发生在魏晋以及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以后。礼法紧密结合的一个突出特点,表现为二者在思想认识、法律制定、司法实践等方面的全方位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礼法结合的紧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机结合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礼法结合区别于前代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礼制执行的刚性化,刑事案件中的礼法结合,不因礼废法,法不离礼独行几个方面。礼与法的有机结合无论在礼制发展史还是法律发展史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自此以后,这个有机体就变得牢不可破,一直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5.
汪涵 《东西南北》2010,(12):28-28
如果我有两条命,我一定拿一条做一个快乐的木匠。 听到这个:你会吃惊吗?你一定不明白当木匠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罗大佑 《东西南北》2009,(11):45-45
我潜意识里,有一种依赖感。反正世界上有一个人,不论你和她吵得多么不愉快,不论你怎么忽略她的存在,不论她有多少心事,你都可以不管。不论你跑得多远,离家再久——她都会原谅你,她对你的关怀,永远可以保持在一个温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司法实践规范的概念,并通过对案件预期结果不确定性根源和法律规范不确定性成因的分析,论证了司法实践规范在加强司法过程、健全法律制度中不可取代的作用和意义,同时指出了法官创制司法实践规范的实质性条件及其约束机制。文章认为,只有在依法律规范的字面含义在适用某些案件时并不能贴切地符合立法者的真正意图,或者容易造成偏离法律精神的后果之条件下,法官才可创制司法实践规范;也只有通过判例─—遵从前例与程序性监督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法官创制司法实践规范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初,刘作翔教授出版了专著《法律文化论》。他从概念、结构、特征。类型。社会化、冲突、现代化等七个向度对法律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思考。该书面世七年后,作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既定的大背景下,对法律文化作出了进一步的阐发,其最终成果便是《法律文化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法律文化理论》确定了一个全新的主题思想,即法律文化是渗透在人类法律实践活动之中的一个宏观的法学新思维。该书在原有理论框架中打入了一个楔子──法律文化的释义:作为方…  相似文献   

9.
侯冬 《社会工作》2008,(13):28-29
美国有许多与社工有关的法律,社工如果触犯了这些法律,轻则罚款,重则入狱。保密法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  相似文献   

10.
国际经济法律行为是国际经济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长期以来,由于各国学者对国际经济法是否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因而影响了对国际经济法中其他重要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对国际经济法律行为的研究无人问津便是其中一例。本文试图对什么是国际经济法律行为及其分类.以及研究国际经济法律行为的意义作如下探讨。什么是国际经济法律行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什么是法律行为。1805年德国著名法学家贺古在其所著的(日尔曼普通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法律行为这一概念。贺古认为,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是能产生法律效…  相似文献   

11.
李夏恩 《东西南北》2014,(21):68-70
“万国来朝”的华丽大戏是演给大清帝国全体臣民看的——它如此明白地告诉百姓,能生活在这样一个为万国景仰拥戴的国度,是多么幸福。而打造这一庞大面子工程,则贯穿整个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2.
论法律信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法律信用谢晖丁放在我国法学界,除把诚信作为民商法的一个原则予以介绍外,把其作为一个基本的法理学问题进行探讨者尚未多见。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牵涉法律之道德性的重要命题,也是法理学应予关注的基本问题,尤其在强调走向法治的时代,法律是否具有信用,不仅涉及法...  相似文献   

13.
笑话     
卓然 《东西南北》2010,(7):23-23
长颈鹿说:“小兔子,真希望你能知道有一个长脖子是多么的好。无论什么好吃的东西.我吃的时候都会慢慢地通过我的长脖子.那美味可以长时间的享受。”  相似文献   

14.
对法律制度功能与效率的经济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运用西方法律与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法律制度的功能与效率。法律制度作为一种信息性工具,通过创造并传播其附载的信息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降低交易成本;由于权利的界定及让渡存在着交易费用,因而不同法律制度其制度成本是不一样的;正是由于存在着不同制度成本的法律制度,所以法律制度对资源的配置效率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并且最终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的基本走向。最后,作者从文化的角度对法律制度的“进化”进行了注释,并认为一个国家或民族有效率的法律制度是本土文化的自然演化或外来文化“本土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黄杰 《社会工作》2008,(9):54-54
虽然在此之前关于松堂,听说过很多也想到很多。但是在第一脚踏入松堂的时候,还是感到很震惊,这个地方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一下子感觉到自已以前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它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医院,也不会是因为有了临终关怀而让人恐怖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法律至上”论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人和拓进,“法律至上”这一概念也由开始时人们小心翼翼的谈论①,成为目下法学界和一切倾向于实行法治的人士之共识。然而,任何一个概念,只有把其置于特定的论域中才有效,否则,便只能适得其反。“法律至上”这一概念也不例外。那么,“法律至上”的论域是指什么?他与“主体至上”是何种关系?这是本文拟探讨的两个论题。一、法律至上的几个论域所谓“论域”,是指一个概念或一个结论所能适用的具体时空范围。法律至上必须符合其合理的论域,否则,这一结论便会产生负面的后果。比如在我国,有些学者因…  相似文献   

17.
法的现象是直观的、感性的,又是具体的、丰富的。对法的现象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揭示法的本质,对法的本质的科学抽象又有助于说明法的现象。但是,研究法的现象与研究法的本质有着不同的领域、思路与意义。法学研究有所深化的标志之一,就是借助现代方法论变革的成就、立足于法的意义,探索、开拓法的现象领域。从法的意义出发,法的现象是综合的、整体的、动态的范畴,而法律的意义则是在法律与其它各类社会规范的比较之中获得的。只有把法律视为并实际作为法的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法律与法的现象的其它要素相结合,才能显示出法律的作用及法的现象的整体效应。我国法学研究的进一步繁荣、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都与法的现象观念的整体变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而社会保障离不开法制,必须将其法制化,这是为近现代世界发展所证实了的一条成功经验和客观规律。因此,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尽快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制,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和法制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略陈以下看法。一、从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角度看,建议把“社会保障法”设立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以利于加强其法律地位并促使其尽快健全和完善。调整社会某方面关系的法律能够成为国家法律体系的一个部门,这本身不但标志了它法律地位的重要程度,同…  相似文献   

19.
一、法律关系体系的概念及其内部结构法律关系体系就是现行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不同层次的法律关系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它的范围包括那些由现行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目前,我国法学界对法律关系的划分基本上是依据法的部门来进行的。一般把法律关系分为:国家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婚姻家庭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等等。从抽象的角度来看,这种划分是与法的体系一致的。依  相似文献   

20.
完整准确地贯彻实施新刑讼法的核心是法律监督问题。只有充分发挥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权,加大法律监督力度,才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维护宪法和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一、法律监督权的强化和特征法律监督权的强化是一个国家立法完善,法制深入的具体体现。我国宪法第129条,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新刑讼法第5条规er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沙’。同时,刑事诉讼法在总则中确定了‘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