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约是十几年前,读《费正清对华回忆录》时始知晓蒋廷黻的名字,书中就有一节是“蒋廷黻与现代化”。因为时间较久,内容大半忘记,但特殊的名字却是忘不掉的;而且有一句他的演讲词也依稀记得:“历史已经使知识分子阶级成为中国人民的领袖,我们无意谦让。”后来在许纪霖先生论中国  相似文献   

2.
大约是十几年前,读《费正清对华回忆录》时始知晓蒋廷黻的名字,书中就有一节是“蒋廷黻与现代化”。因为时间较久,内容大半忘记,但特殊的名字确是忘不掉的;而且有一句他的演讲词也依稀记得,即“历史已经使知识分子阶级成为中国人民的领袖,我们无意谦让。”后来在许纪霖先后论中国知识分子的书中又遇蒋廷黻,标题是“瓷器店中的猛牛”,对蒋的生平事迹才有较详实的了解。从此得知他曾获哥伦比亚大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围绕宪政民主路径的选择发生了三次论争。一是清末围绕“开明专制”的论争 ,论争双方都承认国民程度影响宪政道路的采择 ,但双方给出了不同的判断 ,共和立宪派更否定了依靠清朝统治者推行立宪的可能 ;二是民初围绕袁世凯专制行为展开的论争 ,论者较系统地批判了所谓的“开明专制” ,提出只有实行宪政民主才能促进国民程度问题的解决。在对中国宪政民主路径的采择中 ,孙中山的“训政论”日益系统 ;三是 30年代关于“新式独裁”的论战 ,双方争论的焦点是“新式独裁”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蒋廷黻与张奚若系哥大校友、清华同事,且皆曾属以胡适为核心的学人群。但后来蒋在追忆往事时,虽语及张奚若但故隐其名,原因乃是对张有保留意见。二人的分歧,部分地表现于个性气质上,以及对“本土”与“西化”等学术理念上,但这只是表层原因;更深层原因乃是政治倾向上的分歧。张早年即参加南京政府,并曾仕途受挫而对当局颇为失望;蒋虽自学生时代起即热心政事,但直到归国任教十年后才逐步涉足政治,故其对政治颇有热望,对蒋介石政权亦多有期待。张希望当局尽速结束‘训政”实行“宪政”、落实民权改善民生.而蒋在拥护“开明专制”,通过实行“新式独裁”使中国尽速实现现代化、应对国难。日后条件成熟时,再实现真正的“宪政”。随着国难的加深,二人在国家主义和人本主义上的分歧愈益凸显。这种政治理念上的差异,促成了二者不同的政治选择和从政实践。最后蒋、张二人分别选了国、共两当,经历了迥异的政学人生。当然,二者的政治生涯粗看迥异,但都多有坎坷;其曲折、复杂之程度,皆远超乎其治学、议政时的预想。  相似文献   

5.
我选中探研历史学科,主要原因是,认为学史可以“鉴往知来”。怎么“鉴”法? 我摸索过许多年。章太炎、柳诒徵那一套太旧了,我多少学过一点资产阶级社会学、经济学的知识,看得出国学大师信古太甚的问题,觉得接受不了。倒是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原名《中国历史教科书》)里用人口论观点对封建王朝周期性兴亡的解释,使我曾经觉得颇有胜义。另外便是胡适、蒋廷黻的一套,特别是蒋廷黻把中国近代的落后完全归咎于顽固派掣了自强派(即洋务派)的肘的讲法,觉得完全正确。这种看法曾经支配我几年。但是,中国的现实和这种历史观点有不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直接民权思想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表面上看比西方代议民主更进步、更民主,但终因脱离中国实际而行不通。勉强实行,只会造成更大的混乱无序和新式独裁。因为孙中山的直接民权否定个人自由,主张万能政府,将难以避免地引向国民党的新式独裁。  相似文献   

7.
大凡对中国近代史有所涉猎的人。想必都知道一本名叫《中国近代史大纲》的小册子。其作者蒋廷黻(1895~1965),湖南邵阳人,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任教于南开、清华两所名校。提起蒋氏,就连一向孤傲自矜的狂人李敖也曾给出极高评价:“胡适之是给中国哲学史开山的人,蒋廷黻是替中国外交史导航的人。”  相似文献   

8.
张玉龙 《东南学术》2007,(6):145-150
蒋廷黻早年思想异常驳杂,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诸元素构成其政治思想之基本内核并由民族主义而一以贯之.而这也使得其思想既具极强的西方背景,又呈现理性实用主义的特征,进而构成日后他的社会政治思想得以渐次展开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以后.胡适等《独立评论》派自由主义文人群.在凸现的个人主义与 民族主义两难困境中,改变以往片面强调个人主义价值理念、淡化帝国主义侵略、将民族主义统一 服从于个人主义的作法,将关注焦点从个人主义转向救亡图存的民族主义.提出了自以为从国家 民族根本利益出发的理性的对日观:其一、支持国民党政府保守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其二、反 对青年学生非理性的爱国激情;其三、寄希望于国际公法.反对排外民族主义;其四、主张妥协自强 韬光养晦.以实现现代化.作为抗日救亡的前提。这种对日观.概言之.是“理性民族主义”;详析之, 可分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两种类型;典型的理想型自由主义者胡适对日观的“理性”,是个人主 义、文化激进主义的“价值理性”,民族主义是其形式。以蒋廷黻为代表的大多数自由主义者对日观 的“理性”。是出于国家富强的外在功利考虑的“工具理性”。自由个人主义的价值关怀已被搁置乃 至放弃。他们公开主张“新专制独裁主义”。这说明自由主义在近现代中国的无根性特征和中国自 由主义者必然分化、边缘化及政治保守化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0.
张玉龙 《云梦学刊》2004,25(2):16-18,54
蒋廷黻是民国史上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学界即开展对蒋廷黻的研究。迄今为止,学界主要以蒋氏的近代史观和学者从政前之政治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以后的思想演变和政治实践较少涉及。解读与析评蒋氏近代史观乃此一时期的中心论题。全面而深入地对蒋廷黻其人其学进行研究仍是学界努力的方向,而历史主义的态度、对史料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出版以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无疑是达成这一研究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蒋介石1934年就决策部署从新疆打通苏联,以获取军事援助抵抗日军全面侵华.他先后派蒋廷黻、邓文仪、杨杰等赴苏斡旋和谈判,获取了巨大的军事援助.与此同时,他对中共和红军“打通国际路线”的意图有所判断,并全力防堵,力图消灭,给红军制造了巨大的障碍和被动.这也是西路军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1934年就决策部署从新疆打通苏联,以获取军事援助抵抗日军全面侵华.他先后派蒋廷黻、邓文仪、杨杰等赴苏斡旋和谈判,获取了巨大的军事援助.与此同时,他对中共和红军“打通国际路线”的意图有所判断,并全力防堵,力图消灭,给红军制造了巨大的障碍和被动.这也是西路军失败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13.
周旭 《南方论刊》2008,(3):54-54,45
蒋廷黻是中华民国时期公认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专家,学术成就斐然,史学界迄今仍受其影响。其史学思想内容主要有对史料的重视、注重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用新的研究观念及注重史学的经世致用功能;史学实践主要是在南开和清华时期的教学活动等。蒋廷黻后来虽然走上从政的道路,但这些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这篇文章是拙作《蒋廷黻的文化史观与中国近代史》(刊于《人文杂志》1988年第6期)一文的继续。因为写法上有所不同,只好改用现在这个题目了。如果说那篇文章侧重于史观和中西关系方面的问题,那么这篇文章则侧重于国内历史事件方面的问题。两者合在一起,始能反映出蒋廷黻史学观点的全貌。  相似文献   

15.
蒋廷黻(1895~1965),湖南邵阳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南 开大学历史系奠基人,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的先驱,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 究的拓荒者”。 1912年,蒋廷黻赴美留学。1919年夏,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专攻历 史,1923年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担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后任 历史系主任并兼文科主任,开设“西史大纲”、“欧洲近代史”、“法兰西革命 史”等课程,并最早开展中国近代外交史的研究。1929年,任清华大学历史系 主任。1935年,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1936-1938年,任驻苏联大 …  相似文献   

16.
蒋廷黻的民族主义思想强调知行合一,将救亡图存的思想与刚健有为的实践结合起来,理性评价近代以来的民族主义思潮,积极探索实现国家统一的方式和富强国家的途径,既有前瞻性和独特性,又有一定局限性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朱梅光 《船山学刊》2008,2(1):174-177
蒋廷黻在近代外交史学界的地位是得到公认的,他的外交史研究范式的构建则来源于数十年外交文献的整理编撰工作。他以史料评论的特殊方式,来阐述“信、新、要、通”的四字史料评价及编撰标准。又兼采西方近代治学特点,搜集档案,并完成两部史料专著的编撰。其外交史料学的理论与实践,对推动近代外交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约是十几年前,读<费正清对华回忆录>时始知晓蒋廷黻的名字,书中就有一节是"蒋廷黻与现代化".因为时间较久,内容大半忘记,但特殊的名字却是忘不掉的;而且有一句他的演讲词也依稀记得:"历史已经使知识分子阶级成为中国人民的领袖,我们无意谦让."后来在许纪霖先生论中国知识分子的书中又遇蒋廷黻,标题是"瓷器店中的猛牛",对蒋的生平事迹才有较详实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蒋廷黻早年思想异常驳杂,民族主义、国际主义与自由主义诸元素构成其政治思想之基本内核并由民族主义一以贯之。这使得其思想既具极强的西方背景,又呈现理性实用主义的特征,进而构成日后其社会政治思想得以渐次展开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0.
蒋廷黻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事海斯而成为鲁宾逊的再传。他对中国近代外交史的诠释主要依据海斯的族国主义的观点 ,其史学观念几乎是鲁宾逊及其弟子巴恩斯等人相关理论的翻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