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廷黻的民族主义思想强调知行合一,将救亡图存的思想与刚健有为的实践结合起来,理性评价近代以来的民族主义思潮,积极探索实现国家统一的方式和富强国家的途径,既有前瞻性和独特性,又有一定局限性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曾维君 《船山学刊》2009,(1):194-197
蒋廷黻在南开、清华从教12年期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目标上,他提倡通才教育,强调学以致用,主张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在教研理念和方法上,他严谨治学,倡导创新史学,重视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实践上,他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他的教育思想、教学主张及其治学态度,至今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约是十几年前,读《费正清对华回忆录》时始知晓蒋廷黻的名字,书中就有一节是“蒋廷黻与现代化”。因为时间较久,内容大半忘记,但特殊的名字确是忘不掉的;而且有一句他的演讲词也依稀记得,即“历史已经使知识分子阶级成为中国人民的领袖,我们无意谦让。”后来在许纪霖先后论中国知识分子的书中又遇蒋廷黻,标题是“瓷器店中的猛牛”,对蒋的生平事迹才有较详实的了解。从此得知他曾获哥伦比亚大  相似文献   

4.
蒋廷黻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事海斯而成为鲁宾逊的再传。他对中国近代外交史的诠释主要依据海斯的族国主义的观点 ,其史学观念几乎是鲁宾逊及其弟子巴恩斯等人相关理论的翻版  相似文献   

5.
大约是十几年前,读《费正清对华回忆录》时始知晓蒋廷黻的名字,书中就有一节是“蒋廷黻与现代化”。因为时间较久,内容大半忘记,但特殊的名字却是忘不掉的;而且有一句他的演讲词也依稀记得:“历史已经使知识分子阶级成为中国人民的领袖,我们无意谦让。”后来在许纪霖先生论中国  相似文献   

6.
刘超 《社会科学论坛》2013,(10):208-220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蒋廷黻是清华史学系的主要领导者,也是清华史学近代化的首要推动者;他同时还是北大史学系近代史课程的主要担当者。其在北平学界影响深远,在国际上亦有较高的知名度。蒋在北平仅任教六年,但建树极丰,在人才培养方面贡献尤大。其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突出成就,使其成为当时中国近代史学界的头面人物之一,并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史学界在北方的首席权威。其成就突出的弟子有何炳棣、邵循正、郭廷以、夏鼐、费正清、吴相湘等。这些弟子大都在上世纪30年代中前期开始起步,并迅速成长;由于政局鼎革,他们在1948年分别成为中国大陆、台湾及美国等地中国近代史学界的主要头面人物。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治学风格各异,但都贡献卓著,蜚声遐迩。蒋本人虽在上世纪30年代已淡出学界,但仍通过众多门徒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史学科在上世纪中后期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山之作",它具有以下突出的史学特征:以"近代化"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以外交史作为撰写该书的切入点;以"以史经世"思想作为统帅全书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周旭 《南方论刊》2008,(3):54-54,45
蒋廷黻是中华民国时期公认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专家,学术成就斐然,史学界迄今仍受其影响。其史学思想内容主要有对史料的重视、注重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用新的研究观念及注重史学的经世致用功能;史学实践主要是在南开和清华时期的教学活动等。蒋廷黻后来虽然走上从政的道路,但这些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9.
蒋廷黻与张奚若系哥大校友、清华同事,且皆曾属以胡适为核心的学人群。但后来蒋在追忆往事时,虽语及张奚若但故隐其名,原因乃是对张有保留意见。二人的分歧,部分地表现于个性气质上,以及对“本土”与“西化”等学术理念上,但这只是表层原因;更深层原因乃是政治倾向上的分歧。张早年即参加南京政府,并曾仕途受挫而对当局颇为失望;蒋虽自学生时代起即热心政事,但直到归国任教十年后才逐步涉足政治,故其对政治颇有热望,对蒋介石政权亦多有期待。张希望当局尽速结束‘训政”实行“宪政”、落实民权改善民生.而蒋在拥护“开明专制”,通过实行“新式独裁”使中国尽速实现现代化、应对国难。日后条件成熟时,再实现真正的“宪政”。随着国难的加深,二人在国家主义和人本主义上的分歧愈益凸显。这种政治理念上的差异,促成了二者不同的政治选择和从政实践。最后蒋、张二人分别选了国、共两当,经历了迥异的政学人生。当然,二者的政治生涯粗看迥异,但都多有坎坷;其曲折、复杂之程度,皆远超乎其治学、议政时的预想。  相似文献   

10.
王宪明 《河北学刊》2004,24(4):134-143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虽然受美国"新文学"诸大师的影响不小,但更重要的是受到了美国汉学家马士的影响.此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近代史的分析框架和某些重要论断上,但不是简单地承袭,而是结合中国历史文化的实际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并在档案文献的使用等方面补正了马士的缺陷,为此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民主和民主政治已日渐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追求,然而,由于对其本身运作及实践模式的认识不同,民主在西方国家的命运与今日在后现代国家的命运有着极大的差异,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民主的天然"护卫者"--理性、节制--的重视程度不同引起的.而柏拉图已经将民主制度作为"次恶"的政治制度来考量,已向人们昭示:民主的的真正实现必须有理性及克制的保证.而民主与共和的价值统一正是民主与理性相谋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确立"理性"与"现实"的和解原则,以批判康德的二元论与不可知论,但是其和解原则却是建立在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基础之上;基于理性与现实、思维与存在的区分,马克思承认两者统一的有限性与条件性,进而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  相似文献   

13.
人性是一切学科的基石,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从理性人的假设出发,分别从犯罪者、立法者和司法者的人性角度入手,用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来解释犯罪现象,同时也针对这一本能提出预防犯罪的理论,把功利主义置于刑罚的最终目的,用以指导立法和司法。理性人贯穿于贝卡利亚刑法思想的始终,这也是其思想弊端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李磊 《河北学刊》2004,24(5):68-70
经典的原义是指权威性的基本著作 ,人类思想史从外观上看就是文献的积累和权威性基本著作的逐步经典化。人类社会在语言出现之前 ,传统以习惯和习俗的形式来生成及沿袭。语言的产生 ,进而文字的产生 ,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的形成 ,即以思想为形式的传统出现了。语言除了担负起记载传统的重任外 ,还担负起逾越时空差距延续和保全传统的功能。按人们的最一般理解 ,所谓传统乃是那些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 ,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确立和诠释经典的最重要目的就在于促使传统的保全与更新。任何具体的传统都有其局限性。由于历史的经年流逝和人类生存处境的变化 ,再加上语言自身的流变 ,经典的本义难免会被遮蔽和曲解。因此 ,要维系和保全传统 ,求得传统真相 ,就离不开对传统典籍的诠释。经典有一个形成与确立的过程。在单一的文化背景下 ,经典的形成过程相对简单 ,而在跨文化背景下 ,则要复杂得多。在跨文化背景下解读和诠释经典 ,既涉及语言的变化与转换 ,也涉及思维方式的变革。中国现代文化与现代哲学是在东西文化交流和融会的宏大场景下生成的。自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以来 ,许多中国哲学家在传播西方哲学的同时 ,融会中西哲学 ,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也使中国哲学走向了世界。可以设想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敬天、敬祖信念,周人早有历史政治意识。周革殷命之后,周公获得殷商史官及其所保存之大量档案文献,历史知识得到极大扩展;面对严峻政治危机,周公运用“监”于历史之政治思考方法,详尽地考察、比较、思考夏、商两代兴盛衰亡之机理,提出诸多重大政治观念命题,进而制礼作乐。中国特有的历史政治理性至周公臻于成熟,并构成此后中国政治与历史学共享之价值取向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回忆录卷〉审读意见》体现了四个原则:1.依据中共中央批准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严格把握政治分寸,将"张国焘路线"之类的不实之辞全部删节;2.将西路军失败原因的分析等议论性文字和不妥当的字句删节;3.删节了容易产生误解或麻烦的内容;4.删节了少量与西路军无直接关系的内容。西路军回忆录及相关调查采访著作的史料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1.其专题性,为相关阅读和研究者提供了方便;2.其真实性,为研究和写作党史、军史提供了有益的补充;3.其具体性,为了解和撰写革命历史人物事迹提供了线索和生动资料;4.其丰富性,对了解革命历史的复杂性有益。其局限性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往往冠以"张国焘路线"等不实之辞;二是由于回忆者、口述者及撰写者个人身份、视野、经历、文化背景及记忆力的局限,往往不够全面,甚至有疏漏和错讹。克服这些局限性,需要与多种材料特别是文献资料核对,也需要新材料、新成果的出现,需要时间。发现错讹,应及时修订。  相似文献   

17.
18.
2009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走进新华网直接问政于民.早在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就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指出互联网是"事情、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非常关注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最高领导人此举无疑是开启了中国党内民主到人民民主的新时代.本文旨在通过对哈贝马斯经典理论"公共领域"与中国当前民主进程中网络所起作用的重新阐释,在网络社会既已崛起的语境中探讨网络该以何种方式构建和延伸.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引入情绪变量,系统地阐述了不确定状态下有限理性个体的行为机制。在信息不完备的领域,尤其在处于高速发展、剧烈变动以及制度转型的社会结构中,重视公众情绪变化与政府政策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疏导机制,提高和维护政府的公信力,这是降低转型社会中不确定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管理思想:从理性和非理性的对立走向动态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西方管理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思潮作出简要的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两种管 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根源,论证了它们存在的合理性、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指出了两 种管理模式的动态融合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