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近代中国股份制起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近代中国股份制起源探讨的结果表明:近代中国股份制与西方股份制一样是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诞生的。在前近代,伴随中国微弱资本主义萌芽的是,中国只有与近代股份制相似的股份合伙制。具有现代意义的股份制最早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1904年股份制法律地位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股份制正式诞生。近代中国缺乏股份制产生的一般条件,而当时股份制已在西方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中国近代股份制起源主要是制度引进的结果。因此近代中国股份制起源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明显不同于西方近代股份制的特点,比如官督商办、官利制度等,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早期股份制企业倡办者在制度引进过程中适应中国现实国情而进行制度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19世纪后半期,中日两国在内外压力下开始了法制现代化的进程。由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近代日本法制现代化起步略早,法制现代化比较深入,从法律体系到法律制度,再到法律观念,循序渐进,较少反复,较短时间内基本实现了法制现代化;而近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起步稍迟,比较被动,整个过程反复较大,宪法及行政法规反复出台,缺乏稳定性,法制变革较多局限于法律条文及制度,基本没有涉及法律意识和观念,法制现代化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银行业目前的状况及其与国际同业的差距的具体分析 ,指出加入 WTO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提出中国银行业应采取的对策 :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 ;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 ,加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合作 ;完善银行功能 ,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银行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宋琴 《兰州学刊》2011,(4):59-62
文章以中国14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对其系统风险排序发现:非国有股份制银行所面临的系统风险明显高于国有股份制银行。未来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应致力于优化银行资本结构,扩充融资方式和渠道;完善风险定价机制,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促进银行业市场充分竞争,提高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沫茹 《江汉论坛》2005,(11):126-128
与国外商业银行破产的成熟立法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缺陷。现行处理银行危机的方式也表露出诸多弊端。因此,制订一部行之有效的《商业银行破产法》,以完备的存款保险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破产预防制度、域外效力制度等为核心的现代银行破产法律体系,能够有序释放和化解银行破产风险、有效维护银行业的整体信用,并且为银行业的合理竞争和效率提高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 ,应当要处理好法制变革与社会发展 ,法制传统与现  代法治 ,法律本土化与国际化 ,法律制度与法律意识之间的矛盾关系。法制变革应当要与现代民主政治、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文化建设同步进行 ,应当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吸纳他国法律文明的先进因素 ,在现代法律制度建构的同时 ,特别应重视现代法律意识在全社会的牢固确立。这些均是中国法制变革应当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7.
田学炜 《兰州学刊》2009,(12):147-148
与国外商业银行破产的成熟立法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立法尚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因此,加快商业银行破产立法,建立以完备的存款保险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破产重整制度、破产责任制度等为核心的现代银行破产法律体系,能够有序释放和化解银行破产风险、有效维护银行业的整体信用,并且为银行业的合理竞争和效率提高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8.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中国银行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两次世界大战间尤其是 1 92 7年至 1 93 7年 ,是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银行制度的演变、银行业法规的建设、银行家队伍的成长以及近代中国银行业经营运作理念和方式的变化等等 ,是这期间银行业快速发展的内因条件。从数据变化和内在因素出发进行分析 ,不仅可以了解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状况 ,还可以看出 ,中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 ,是多种因素特别是内在因素发挥作用及金融界、政界、理论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银行法制的完善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 ,在当前国内和国际金融背景下 ,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 ,这种金融制度变迁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在回顾了美国银行法制的建立和演进历程的基础上 ,详细分析了在防范银行恐慌方面 ,中国银行法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认为应该强化中国银行法的防范银行恐慌功能 ,以成功的制度设计、制度创新和银行立法来坚决维护新世纪中国的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中资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资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并存的基本格局。然而,要形成中国银行业充分有效的市场竞争局面,关键在于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而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仅仅通过对中资银行业的现有机构进行存量改革是难以达到的。因此,提升中资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的制度创新途径就是进行增量改革,即通过制度创新允许大量非国有产权主体进入银行业,建立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传统银行业,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等多方面正在受到外资银行和国内新型股份制银行的巨大冲击。商业银行员工激励机制的优劣,关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对实现银行经营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传统银行业,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等多方面正在受到外资银行和国内新型股份制银行的巨大冲击.商业银行员工激励机制的优劣,关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对实现银行经营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远猷 《中州学刊》2001,2(6):83-86
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制度改革,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是20世纪初开始的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新篇章。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仿效西方国家司法原则与制度,采行法治主义、人道主义、民生主义,积极改革封建传统司法制度,创建了近代新司法原则和制度。  相似文献   

14.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有复杂深刻的内在原因.各国政府减缓与解决金融危机的法律措施推进了监管制度和银行破产制度的变革.上述变革对国际金融法治提出了新挑战.要推进国际金融法治的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法律合作.  相似文献   

15.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日益提高,股份制的作用日趋 增大。在我国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企业偏离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宗旨,改制而不转制,法人治理结构未能 很好地构建。构建股份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需要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建立企业法人 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6.
赵海涛 《东岳论丛》2000,21(4):48-50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日益成为现实的情况下,中国银行业直接面对WTO的冲击和挑战已不可避免,一方面,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将使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将打破国内银行体系原有的均衡状态,对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银行业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银行业在促进实施宏观经济稳定和结构调整政策以及维持经济强劲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来自外资银行的强力竞争,银行业将经历巨大的变化。所以,我国必须继续深入改革,加强制度和市场建设,改善银行业的监督、管理和控制机制。金融体系的改革,特别是银行结构的多元化,加强了我国银行内部间的竞争,从而改善了中国银行业的服务质量。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是引进最先进的现代化商业银行的作法,改善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结构;鼓励商业银行进行创新,改善激励机制和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8.
李晓春 《阴山学刊》2008,21(2):66-69
外商银行在华没落的原因主要有:华资银行的发展抑制了外商银行的扩张,是其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殖民主义揽存政策不当致其存款增长缓慢;钱庄的衰落以及买办制度的废除更加速了外商银行的没落。外商银行作为一种在近代特殊历史背景下享有特权的商业银行,它的衰落值得我国现代银行业深思。  相似文献   

19.
李长春 《学术论坛》2006,(11):119-122
近年来,外资银行进入成为了新兴市场国家与转型国家银行业市场体系变革的显著特征。文章首先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的一般经验,特别是外资银行进入对一国银行体系宏观效应上的不同看法。随后,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外资进入,指出WTO过渡期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不能实施适度的保护,在中国银行业竞争力较弱情况下,为避免对中国银行业造成过度损害,有必要适度控制外资进入国内银行业的规模与速度。  相似文献   

20.
领券制度是近代中国银行业特有的纸币发行制度,但相关研究成果十分有限.上海地名券是中国银行所发行的最重要的地名兑换券,相关的领券活动开展得时间早,影响亦广,在当时的银行业中颇有特色.以中国银行上海地名券领券业务的发展情况来看,1915-1924年开放领券时为无序发展阶段,自此后至1935年法币政策实施时为规范发展阶段;在后一时段中,还出现联行领券、十足现金领券等新的领用方式,但领用活动因负面效应凸显而逐步衰减.中行上海地名券领券业务的发展变化和领用双方的互动大体上反映了近代中国银行业领券发行制度由兴至衰的演变历程和要件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