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重庆农业和农村经济要取得大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国家财政性投资为引导,信贷资金为支撑,外资等其他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业投融资体制,为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资金环境.  相似文献   

2.
任何管理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投资理财也不例外,投资也要有科学的投资理念。所谓投资,按《国际会计准则2000》定义,指通过分配(如利息、特许使用费、股利和租金)来增加财富,为资本增值或通过诸如贸易关系等给投资企业带领其他利益而持有的资产。简单地说,就是“以钱赚钱”,即将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到某一行当或某项公用事业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和财富。投资主体可以多种多样,其中以家庭为主体进行的投资活动,我们称之为家庭投资。理财是一项以资金运动为对象,利用资金、成本、收入等价值形式处理价值运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的综合性管…  相似文献   

3.
中国铁路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投资对铁路发展的拉动作用 (一)铁路投资总量、结构对比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GDP扣除消费后的余额即构成积累额,积累额的一部分用于储蓄,一部分则用于投资.投资是经济主体--政府、企业、个人等为未来某项事业获得收益而预先垫付的一定数量的实物或资金.投资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4.
投资是用来维持或增加经济中资本存量的产出流量,对投资的讨论主要是实物投资,即主要度量三种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住宅投资和存货投资.我们知道,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分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股份制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及其它;按管理渠道分有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及其它;按资金来源分有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及其它.不同的分类反映出了不同的经济现象及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由于建设项目变动频繁,再加上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严重,有相当多的建设单位上报的财务拨款额数据不是实际发生额,而是投资完成额,有的甚至是本年投资计划额。虽然部分建设单位能够按实际发生额填报财务拨款额指标,但由于项目建成时拖欠工程款较多,项目建成投产后,建设单位的投资统计人员往往将下年再发生财务拨款额(补欠工程款)遗漏。另外,财务拨款额分组指标的数据质量也有问题,一些建设单位统计人员不能准确区分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地方自筹资金,常常把省(或地市县)自筹资金当成国家预算内资金,或者将国家预算内资金当作省(或地市县)自筹资金;有的还将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国内货款作为国家预算内资金或者省(地市)自筹资金,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使财务拨款数据质量大成问题。  相似文献   

6.
环境项目投资的实物期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环境问题的介绍与认识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目前我国基本上是由政府和排污企业充当环境投资主体.研究表明,中国70%以上的环境保护投资是政府和公共部门投入的,但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导致政府现行的投融资供给能力不足.实际的资金需求是巨大的,所投入的资金总量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环境治理的需求,加之现行环境投资存在着的资金运作低效率状况,以至于环境治理和恢复速度远远落后于环境的破坏速度.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生产者,理应加大对环境项目的投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浙江非国有资本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国家颁布实施了《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等措施,加上全省各地随之陆续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浙江非国有资本投资增长的势头十分良好,至2002年底,浙江非国有投资规模已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投资主体、来源渠道、资金投向等内部结构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各方面都显现出浙江非国有投资旺盛的活力和健康发展的态势。但是,非国有经济在我省存在着基础领域投资不足和竞争性领域投资过度并存的局面,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非国有投资的现状和特点1…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在投资主体的定位上比较模糊。从投资主体的构成上看,我国传统投资体制条件下,政府是唯一的投资主体。改革开放以后,投资主体已形成由高度集权体制下的国家单一投资主体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投资主体的格局,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投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但到  相似文献   

9.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消费和投资。消费是城乡居民为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消费支出,同时也包括政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终点,消费水平直接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投资是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后形成的投资资金。投资主体是企业单位、政府、居民。投资资金主要用于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进行技术改造,用于增加学校、医院、文化和体育场所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消费与投资从根本上说来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利益。消费是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投资于扩大再生产,投资于公共设施建设,则是为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有利于将来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10.
筹资是指为投资而筹措的资本金。从一个经营主体来看,一手抓筹资一手抓投资,没有好的筹资决策也就没有好的投资决策,所以筹资是投资的基础。再从社会融资行为来看,对于资金使用者是筹资,而对于资金提供者则又是投资,所以筹资与投资又是同一行为的两个方面,一个好的...  相似文献   

11.
组合证券投资的统计决策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证券投资者进行某项投资,其收益率为r,由于它受证券市场以及股份企业经营业绩等因素的影响,所以r是一个随机变量,我们自然用其数学期望E(r)代表这种证券预期收益率的大小,E(r)越大这种证券的获利能力越强。证券市场受到许多不确定...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电子商务已呈全球迅速发展之势,电子商务中的诸多涉税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和税务当局以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电子商务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对现行的税收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阐明了我国电子商务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电子税务是未来税收征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税收增长连年超GDP增长,引起人们对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是否协调的疑虑。本文对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的季度税收资料,进行季节调整和HP滤波,然后从总体趋势上就税收与GDP的协调关系进行了讨论,包括季度税负、税收弹性、季节指数等。基本结论是:总体趋势上税收与经济指标之间是协调的,但增长率关系上存在着税收超经济增长的现实,季度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4.
重点税源是税收收入的基础。本文从国民经济行业角度,对近些年来我国重点税源监控企业的税收特征,包括经营业绩、税收收入、行业税负、以及税收结构与经济结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基本结论是重点税源的经营业绩与行业税收之间,总体上保持了较为协调的关系,但行业税负之间存在着不均衡;并针对当前形势需要,提出进一步强化监控力度,做好重点税源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和陕西省1994—2007年税收与GDP的相关数据,对税收收入与GDP历史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格兰杰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陕西省税收与GDP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的税收与GDP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从模型可知,当GDP增长1%时,陕西省税收增长1.286 823%;经济增长是税收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是税收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从税收弹性谈提高“两个比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伦俊 《统计研究》1998,15(6):30-35
十五大提出“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简称“两个比重”)。由于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提高第一个比重要求税收增长与GDP现价增长同步,也就是要求税收弹性系数等于或大于1.因此,税收弹性是测定税收发展态势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试从这一角度,谈谈如何增强税收弹性提高“两个比重”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货币波动对财政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杨国平马林平屠春峰ABSTRACTFromthetheoreticalandpracticalaspects,theauthoranalyzetheimpactsofmonetaryfluctuationonfin...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一种较为有效的工具来提高税收收入预测精度,利用1985-2004年的样本数据,建立了五个模型来预测中国2005年的税收收入。结果表明:ARMA(1,1)模型中,以GDP为外生变量的自回归模型、以政策因素为虚拟外生变量的自回归模型以及对数线性移动平均模型都是预测税收收入的有效模型,但以GDP为外生变量的自回归模型在预测2005年税收收入时,预测值与实际值的预测偏差仅有1.23%,此模型在预测税收收入时预测精度最高,是预测税收收入的一种较为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整的财政影响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比例的方法缩小样本量的基础上,证实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状况大体上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建立了估算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整所导致的财政收入的变化情况的理论公式,然后利用灰色系统估算出城镇就业人口.从而进一步给出具体额度计算结果。这对于制定合理有效的税收政策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Univariate time series models are estimated for sample periods ending with the enactment of major tax reductions in 1964 and 1981. These models are used to forecast government revenue for the period following the tax cut, and the pattern of forecast errors is examined. Unforecast revenue is negative and large relative to its standard error following the 1981 tax cuts but is close to zero following the 1964 cuts. This disparity occurs because national output behaved differently in the two cases, suggesting that short-run movements in output are dominated by factors other than tax rate ch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