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希圣同志的一生周曰礼曾希圣,字腾光,号轩亭,别名勉。1902年10月11日诞生在湖南省兴宁县东乡州门司(今湖南省资兴市门司乡)牵牛坳曾家下湾。他在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努力进取。1909年,他在祖父曾道钊开设的黄阳学舍启蒙,不仅学习刻苦,且又习武,...  相似文献   

2.
宋代闽、台贸易关系在宋代,福建泉州港已成为国际贸易大港,许多国家的商船云集此港,福建海商也从这里出发,远涉重洋,贾行遍天下。最早记载福建与台湾有贸易关系的是王象之的《舆地纪胜》。他在泉州风俗形胜条的注中写道:“自泉晋江东出海间,舟行三日抵澎湖屿,在巨浸中,环岛三十六,施肩吾诗云: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少年学采珠,手把生犀照咸水”。对于施肩吾是否到过澎湖,史学界素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唐代施肩吾率其族迁居澎湖的说法似乎为时太早,但王象之记载这一事件应该是有一定背景的,正如曹永和指出:似国人初来居住于澎湖时,当时尚有先住民族,与国人曾有“鬼市”(暗中贸易,Silent trade),可能与施肩吾所咏者相似,致有如此附会,而其年代不会晚于南宋,也就是说,至少在南宋时,福建人  相似文献   

3.
一、李侗的生平事迹 李侗,字愿中(1093—1163),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因剑浦曾名延平,故又称延平先生。他的祖辈三代都是进士出身,任过朝廷文官。李侗从幼年起就“习举子业”(《李延平集》卷一《初见罗豫章先生书》),接受正统的儒家经典教育,二十岁时,在家乡已小有名气,“既冠,游乡校,有声称”(卷四《李先生行状》)。 北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李侗二十四岁时,闻郡人罗从彦(字仲素,称豫章先生)在杨时(字中立,称龟山先生)处得二程的“不传之学”,慕名而拜罗从彦为师。从此,李侗成为二程的三传弟  相似文献   

4.
水浒数事     
一、呼保义解释“呼保义”这一绰号的人,多引曾慥《高斋漫录》和庄季裕《鸡肋篇》卷中之文。(可参阅1957年作家出版社编《水浒研究论文集》250、273、274各页。以下再引此书则简称《论文集》)曾慥是曾公亮的后人,生活在南北宋之交。他先引文彦博的话:家仆比主人还神气,自称仆射,称司徒。进而曾氏发挥说“近年贵人仆隶以仆射、司徒为卑小,则称保义,又或称大夫也。”庄氏记了宋徽宗一段故事。金兵南下,快到都城  相似文献   

5.
陆文学即“茶神”陆羽。《新唐书·隐逸传》云:“陆羽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上元初,更隐苕溪,自号桑苧翁,阖门著书……。诏拜太子文学,徙太常专太祝,不就职。贞元未,卒。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祀为茶神。”他的别号除“桑苧翁”外,《国史补》载他曾自称“竟陵子”,《上饶县志·寓贤》说他曾号“东岗子”(《唐才子传》同)。而《文苑英华》收有一篇《陆文学自传》,欧阳修在《集古录·跋》中认为该文乃出自陆羽手笔,可见他又曾以“陆文学” 自翊。  相似文献   

6.
<正> (一)在齐梁文坛上,任昉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时人看来,他的成就并不亚于谢朓、沈约,所谓“沈诗任笔”(《诗品》)或“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文章”(《梁书·沈约传》),是当时人普遍的看法。梁简文帝萧纲在给湘东王(元帝萧绎)的信中曾称:“至如近世谢朓、沈约之诗,任昉、陆倕之笔,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梁书·文学·庾肩吾传》)。即使在北朝,人们也认为他是梁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如北魏济阴王元晖业说:“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温)子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魏书·文苑·温子升传》)。所以北齐文人邢劭和魏收,一个爱慕沈约,一个  相似文献   

7.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人。金代最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元好问所以能够取得杰出的文学艺术成就,与他的身世和经历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他生活在金朝濒临灭亡的变乱多事之秋,几乎一生都在颠沛流离、困扰窘迫的岁月中度过。笔者按照知人论世的原则,着重对元好问在山西的行踪及其创作活动作粗略的述评。据《金史·文艺传》本传与郝经《陵川集·遗山先生墓铭》记载,元氏一族本出自鲜卑族拓拔氏。西晋时,鲜卑族各部先后在今华北及西北  相似文献   

8.
“江边不见海棠花,两岸垂杨集暮鸦。路上客寻秦氏邸,桥头谁是祝生家。雨声怕向愁边听,风景还堪醉里夸。驷马尚期他日过,题诗聊且记年华。”这是明人黄衷写的《海棠祠》诗。海棠祠,原为淮海书院,在横州(今广西横县)城西海棠桥附近。这是后人为纪念宋代著名词人秦观而建立的祠堂。秦观(1049—1100),字太虛,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二十九岁时,他谒苏轼于彭城(今江苏徐州),苏轼看到他写的《黄鹤楼赋》极为称赞,“以为有屈(原)宋(玉)才”(见《宋史》本传)。三十九岁中进士。不久,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年又由于苏轼的推荐调回京都(今河南开封),任太常博士,迁秘书省正  相似文献   

9.
《太白阴经》是一部兵书,唐李筌撰。李筌其人不见于史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里籍未详,惟《集仙传》称其仕至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史,著《太白阴经》。又《神仙感遇传》曰:筌有将略,作《太白阴符》十卷,入山访道,不知所终。”我们所能知道的,大致也就如这些。此外,他还注过《孙子》,可知他实是一位谈兵家。今所见《太白阴经》有守山阁丛书本,辑有《人谋》、《杂仪》、《战具》、《预备》、《阵图》、《祭文》、《杂占》、《遁甲》、《杂式》等十卷,可谓集旧时兵学之大成。撒开其荒诞无稽的部分(这是一目了然的),研究一下它的正确合理的方面,我们可以析理出一些古代兵法的重要原理,对整理古代兵学,以至研究现代军事学,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 《阿房宫赋》是杜牧的一篇优秀赋作。杜牧(803-853)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 人,是晚唐时期的著名作家。杜牧的诗名比文名大得多;这绝不是说他的文章写得不好,而是因为他的诗写得更为出色。今传《樊川集》二十卷,收辑了他的全部作品。杜牧出生在钟鸣鼎食的官僚地主家庭,他的祖父杜佑曾做过德宗、宪宗两朝宰相。但本人的政治生涯却有些坎坷不平:二十岁考取进士、复举贤良方正后,即不断遭受权贵的排  相似文献   

11.
邹弢卒年考     
邹弢,字翰飞,清末民初著名文学家,著有《三借庐笔谈》、文言小说集《浇愁集》,与友人共创希社,后被推举为社长.邹弢青年时代在上海办报纸,诗文俱佳,以风流才子名噪一时,晚年落拓,隐迹于家乡无锡,以至于人们对他最后的岁月所知甚少.有一部《红楼梦辞典》有“邹弢”词条,却标明“卒年不详”.民国十四年(1925年)出版的《希社中兴续编》中,载邹弢简介“字翰飞,别字瘦鹤词人,晚号酒匄,无锡县后宅人,年七十六”.笔者曾向邹弢任过馆长的无锡市图书馆询问邹弢的卒年,迄无回音.前两年读范烟桥著《茶烟歇》(中孚书局民国二十三年初版),在“三借庐笔谈”一则中却偶然得到了明  相似文献   

12.
中唐时期 ,律学颇盛 ,毗尼之中心也渐次南移 ,形成了“言律藏者宗衡山”(1 ) 的形势。其时南岳名德辈出 ,言律者众 ,而希操律师德感天地 ,度人无量 ,非但挺出时辈 ,亦足垂范后世。世事沧桑 ,孰能料之 !其后禅宗大兴 ,言律者稀 ,虽当时之大德宗匠 ,亦不为后人所知 ,今之稍存其名 ,未全埋没 ,也是由于其弟子中出了几个禅门宗师 ,这恐怕也是希操本人始料未及之事。禅史云药山惟俨从希操律师受具 ,但语焉不详 ,名或乖误 ,《祖堂集》云是惟俨“大历八年受于衡岳寺希澡 (今本稍有漫漶 ,但亦可辨认出确为‘澡’字)律师” ,《宋高僧传·惟俨传》亦云…  相似文献   

13.
关于李清照母系亲属,人们或按《宋史》卷444《李格非传》所载:“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 王拱辰为开封咸平人,是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朝大臣,死于宋哲宗即位之初的元丰八年(1085)七月,时年七十四岁。他以反对范仲淹庆历新政而著称。今存有关他的传记资料,包括《宋史》卷318《王拱辰传》、《琬琰集删存》卷3《王懿恪公拱辰传》、《忠肃集》拾遗《王开府行状》等,其孙女婿都未见记载。  相似文献   

14.
姜夔、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被人称为“词中之圣”。这虽未免抬至过高,但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可略见一斑。不仅如此,姜夔在文学批评史上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他的《诗说》三十则和诗序,是他在长期诗歌创作实践中,总结起来的诗歌理论,虽然有些提法,不免有点玄乎,但毕竟是作者甘苦之言,所以“多精  相似文献   

15.
(1)《全宋诗》卷五百一十四《宋敏求集》收《九江琵琶亭》、《送客西陵》两首七绝,系辑自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十引《青箱杂记》,并按云:“今本《青箱杂记》卷八作吴处厚诗。”《全宋诗》卷六百一十七《吴处厚集》收《九江琵琶亭》、《送客西陵》二首,文字与《宋敏求集》所收悉同。分别按云:“此诗又见王安国诗,今姑录以待考。”《全宋诗》卷六百三十一《王安  相似文献   

16.
在名家辈出的唐代诗人中,王之涣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盛唐诗人;在百花争艳的唐代诗苑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关于王之涣的生平,新旧唐书无传,《唐才子传》等也“语焉不详”。直到近代《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君墓志铭并序》碑出土后,才确知他:“字季凌,本家晋阳”(今山西太原),后“徒绛郡”(今山西省新绛县)。唐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生于一个官僚  相似文献   

17.
林则徐与福建学人李彦章关系甚密,颇值得探讨。李彦章(1794—1836),字则文、蘭卿,自号榕园。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他是鸦片战争之前我国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一个重要成员,又是以闽学“真传”自许而热心经世致用之学的福建学人。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榕园全集》。其“生平著述不独以诗鸣,而诗尤为世所重”。他的诗作有《榕园诗钞》、《载酒堂集》、《出山小草》、《双石斋诗草》、《双石垒唱和集》、《小红桥唱和集》等  相似文献   

18.
应璩诗论略     
应璩(190——252),字休琏,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人。其祖应奉,字世叔,“才敏,善讽诵”,世称“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三国志·魏志》卷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裴注引华峤《后汉书》,“后”字原脱,据《隋书·经籍志》补);从父应劭,字仲瑗,博学多识,撰有《风俗通》、《汉书集解》等书,为世推重;其兄应(王易)(?——217),字德琏,“学优以得文”(《文心雕龙·才略》),建安七子之一;其子应贞(?——269),字吉甫,“善谈论,以才学称”(《晋书·文苑传》);汝南应氏,真可谓“世济文雅”(张溥《应德琏·休琏集题辞》)了。关于应璩的生平,本传(附见于《魏志·王粲传》下)极为简略,但从裴松之所引《文章叙录》中,我们可得一梗概:  相似文献   

19.
张祜是中晚唐之间的一位诗人,两《唐书》皆无传。《新唐书·艺文志四》上仅有“张祜诗一卷,字承吉,为处士,大中中卒”这样一句。我们从《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唐摭言》、《桂苑丛谈》等书的片断记载和张祜的诗中,可以看出他的一些大致情况。张祜,字承吉,(《唐诗纪事》为“长吉”),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是清河(今属河北)人。关于他的生卒,今人有几种说法,我们同意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中的提法,即生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大中”一共是十四年,“大中中卒”,我们暂定为大中七年(853)左右。这样,可以说张祜生于公元292年,卒于公元853年左右,享年六十一二。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故里在何处?至今众说纷纭。较流行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一、《中国文学史》(十三所高等院校编)及中学语文书上的介绍是:“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二、古典文学知识丛书《陶渊明》(上海古籍出版社)中的说法是:“浔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西南)”。 三、《庐山历代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陶诗作者注中,说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荆林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