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已于1999年3月出版,投入使用.此版本的修订充分满足了图书馆排架要求所需的稳定性,优化了检索功能,从综合分类法结构体系上照顾了专业单位的需要,保持了各学科专业类目深度的基本一致,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O4物理学"类在此次修订上具有较突出的特点,即调整类目结构;增加类分资料用类目;增加类目沿革注释;修改、规范类目名称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五版的修订是适应新学科发展与时俱进的体现。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对比,第五版修改类目约5 200个,停用或删除类目2 500个,新增类目1 600个。这样的修订不仅反映了学科发展带来的类目的变化,而且避免了各馆编目人员因对概念理解偏差而造成的牵强归类和硬性归类现象。第五版较第四版在内容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上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升,引入了复分标记,增强了类目的参见等,但仍有不足之处:一是类目名称不规范、条目不清,二是有图书无其类,有恰当的类目却无法归类。因此,建议专业团队能更好地完善其类目体系,方便图书馆业务工作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三版的出版以行,是我国图书情报界的一件大事.由于此次修订类目变动的幅动较大,尤其是给藏书排架与分类目录的组织上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图书的管理和读者依类检索与利用.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换用《中留法》三版的问题.下面结合我何实际,日谈一下换法后对H类外文图书的改编问题.一、《中图法》二版、三版H类外文类目变动对应表.二、《中留法》三版H类外文类图新特点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留法》三版H类语言、文字类,首先增加了新类目、新注释,以反映新学科的方展.其次调控了类目结构和分类方法;再次…  相似文献   

4.
在《中图法》第5版中,艺术类经过修订,大多数类目设计更加合理,注释更加清楚、准确,可操作性更强,但是也还存在着修改标准不统一、时代划分有失误、某些注释内涵过于狭窄、影视类目设置不平衡等问题。下次修订,应充分了解学科发展,及时反映学科现状,预见学科发展趋势,解决好稳定与变化的关系;保持各门类之间比例相对平衡,避免一些门类立类过多过细,一些门类立类过少过简;统一标准,使分类技术操作更严谨,注释更缜密;按照各艺术门类的关系进行调整类目层次,构建符合艺术学专业的学科分类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四版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的组配方式进行比较,指出前者是无需根据类目注释规定,完全根据文献标引和检索需要进行的组配,后者属于根据类目注释的规定所进行的组配。论文详细分析了它们在组配规则和方法上存在的差异,及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F7贸易经济”为例,论述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F7贸易经济”类目中新增类名和类目注释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同时,针对“F76商品学”中的有关“兽用药品”和“保健品”类图书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类目设置问题,结合工作实例,按照图书分类学的有关规则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人类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出发,根据我国的学科实际并借鉴国外理论观点,整理出人类学学科体系,指出了《中图法》中人类学类目立类的三个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并对分类法中有关类目名称、类目内容、类目注释、类目标号等方面,提出了修订和补充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中图法》作为试行的国家标准,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全国95%以上图书情报单位都在使用它。《中图法》第三版修订幅度很大,除增加组配复分的功能外,对大量的类目进行了增补加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它的标引能力,增强了聚类灵活性,向体系——组配型迈出了一大步。 尤其《中图法》第三版对G大类作了较大的改动,在保持原有的体系结构和标记符号的前提下,新增类500个,其中改类名150处,这样一改动,使G大类类目数量增多,质量提高,更加确切地反映当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更进一步满足工作人员类分图书的需求和读者索书的需求。 笔者在使用《中图法》三版类分G大类图书时,对G大类修订的成功之处浅淡一下自己的看法。 1、为新学科、新技术、新事物、增设了类目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发展的趋势是①高度分化、科学技术向纵深发展,各个分支愈来愈细,不断产生新的学科和技术。②高度综合,科学向整体化发展,其结果不断产生许多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这种发展趋势,必然影响反映研究成果的各  相似文献   

9.
周予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上册于一九六一年出版以来,许多高等院校历史系采用作“中国历史文选”课教材.一九七九年末继一九六四年第二版修订之后,又修订出了第三版.本人反复地阅读了三版《中国历史文选》上册注释,并查对了一些有关典籍,受益非浅,同时也发现注释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今选择其中较有典型性的,把自己一些粗浅的意见写出来,和本书主编、三版修订同志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旧版《中图法》TP3 17及其下位类的比较 ,详细分析了新版该类类目采用“使用分离”时类目注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依考虑的侧重点不同 ,给出了两种可行性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四川大学图书馆藏有清人武谦《抑斋日记》稿本一部二十四册、抄本一部一册、刻本一部一册,清晰显示了该日记从稿本到刻本的衍变。将三种形态的日记文本进行比对,发现在版本转化过程中,稿本中特有的文献因素和部分有价值的史料内容被剥落,文献的体例由以“时间”为纲转化成以“类目”为纲,而抄本中的批注、浮笺、圈点等,则具体揭示了这一转化过程。借此样本,可以一窥文献形制在转化过程中的沿承和变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的比较,可知1931年中华书局刊本《正教真诠》实际上完全来自干同治三年(1864年)马如龙刊本《真诠要录》。因此,不能把中华书局刊本看作是《正教真诠》的独立版本。嘉庆六年(1801年)广州清真堂刊本《正教真诠》中的批语出自作序的明末伊斯兰教学者梁以溶;而《真诠要录》中的批语虽然由之而来,却已有很大的不同。《真诠要录》的内容也偶有超出《正教真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王利器"范注"订补柬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1929~1931年由北平文化学社分上、中、下3册出版,1936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7册线装本,至此"范注"基本定型.1958年经作者又一次核对订正,人民文学出版社分2册重印,这就是现在流行的本子.人们一直以为"范注"由开明书店本到人民文学本的修订工作就是范老本人做的.然而,据王利器回忆,他曾担任范文澜<文心雕龙注>重版的责任编辑,在整理过程中,他订补了五百多条注文.笔者从增补、订正、补充、厘正4个方面,对王利器所做的"订补"进行考辨,以期澄清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4.
公元 7世纪印度古代文学理论家檀丁所撰诗学理论著作《诗镜论》译为藏文以后 ,藏族学者争相传习 ,蔚成风气。它和藏文古体诗的创作相结合 ,经过漫长的发展道路 ,已经成为藏族文学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传入蒙古地区以后对蒙古族古代文论产生了巨大影响。蒙古族喇嘛学者用藏文撰写诗镜论注释和诗例 ,极大地促进了它的传播并扩大了其对蒙古文学的影响。这些注释著作作为蒙古族古代书面文论文献的最初篇章在蒙古文论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伏生《尚书大传》流传至明朝,已经亡逸,清代为之搜罗辑佚者,多达十余家,成果颇可观。然清末湖湘学者王闿运不满意于前人之成绩,遂以雅雨堂、陈寿祺二本参校,并增补郑玄之注,以成《尚书大传补注》一书。王校于二家各有所取,并不专主一家,或兼弃二家,独出一己之见。由于此书纂著之目的,即是用作书院讲授之教本,故极为简明扼要,并不繁冗,实为初习者极佳之入门之作。而王氏另辟补注之举,则异于前人,此则有助于研读《大传》之理解。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材精当,注释详明,但也有值得改进之处。本文分五个方面,对《语文》及《语文读本》第3册在文言文译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所订正。  相似文献   

17.
汤寿潜的《危言》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自1890年成书并刊行后,深受学界的欢迎和政界的重视,因而一版再版,不到十年至少出现了近十种版本。其中有四种版本经作者手订,篇目多有增减变动,内容也有较大的修改。即使是书商擅自翻刻或翻印的版本,也因时势的变迁而有所改动。《危言》版本及内容的变迁反映了汤寿潜对当时国际形势、时代潮流的观察与思考,及其紧随时代发展的改良思想。  相似文献   

18.
老学在两宋时期发展到一个高峰,当时不但解《老》著作众多,而且学术观点各异,成为与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相伴随的一股巨大的学术潜流。其具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老学与神仙方术发生偏离;老子哲学思想解释出现新突破;儒、道、释思想在老学中得到了融摄与统一。  相似文献   

19.
《艺概注稿》一书对《艺概》进行了详细注释.重新研读《艺概注稿》而新著《艺概详注》,探讨《艺概详注》学术价值,认为《艺概详注》在《艺概注稿》一书基础上又有三方面的提高:调整底本、增补材料、修订注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