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是少年司法不同于成人司法的一项特殊且重要的制度。通过社会调查可以全方位了解并掌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犯罪原因、日常表现以及评估其人身危险性等,这有利于少年司法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对涉罪未成人的保护,有利于法治国家的建设。针对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域外经验,宜从确定社会调查启动程序与时间点、明确社会调查报告之性质、提高社会调查员之素质等方面入手,科学合理的构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之社会调查制度。  相似文献   

2.
洪道德 《21世纪》2013,(4):44-47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设立专章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这是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中的重大进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明确了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方针为"教育、感化、挽救",强调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并以此为指导建立了一系列适用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制度,如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等。但纵观刑事诉讼法及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坚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的直接反映,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以及未成年人尽早复归社会。但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仍旧存在诸如适用的罪名类型过窄、刑罚条件苛刻、所附条件无针对性、被害人保护不够等缺陷。因此,有必要在具体操作层面从取消罪名类型的限制、适当放宽刑罚条件、完善所附条件、加强被害人保护等诸多方面来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4.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增设专章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并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是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建设一座新的里程碑.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司法保障,是司法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未成年人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著作和文献,综合分析国内外就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或消灭制度的法理规制与实践经验,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以期研法辩理,应用实践,实现保护社会与保护未成年人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新刑诉法设立专章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其中第275条规定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于未成年犯罪人重新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新刑诉法规定的这一制度规定过于原则,存在保护不彻底、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结合域外相关制度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加以剖析,发现设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是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发展的前景,更能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  相似文献   

6.
对未成年人不仅要实行家庭、学校、社会保护,而且还要实行司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为贯彻这一原则,切实维护少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还制定了《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其中,都明确规定审判少年刑事案件,要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政策,执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要根据少年被告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审判方式、方法上,注重疏导,寓教…  相似文献   

7.
随着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上升,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案件剧增。由于我国缺乏相对独立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现有的刑事诉讼程序对未成年犯罪人保护不足,需从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程序上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的建构与完善,以体现刑事司法程序对未成年犯罪人应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从缓解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的压力、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减少“二次污染”、强化刑事诉讼监督、建立良好的检警协作关系及维护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6个方面阐述了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提速审查制度的意义。确立了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提速审查制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消除制度符合未成年犯罪人特点的处罚与保护制度,有利于他们重返社会.本文论述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消除制度的现实需要和理论基础,提出了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引入人格调查制度,有利于深入剖析未成年被告人的犯罪原因,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刑罚及矫正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增强教育矫正效果,预防重犯。目前我国存在着司法实践中面临的社会调查主体不统一、适用范围受限、社会调查程序缺失、社会调查报告法律性质不明确、社会调查方法落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结合作者的司法实践经验,提出了完善该项人格调查制度的若干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他们较成年人罪犯来讲易于改造,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未成年人案件公诉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实行不同于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公诉制度,以利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改造.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已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我国刑事立法针对未成年犯的特点,对其在刑事责任的承担上做出了区别于成年犯的特殊规定,但还略显粗疏和薄弱,未成年犯的罚金刑、缓刑以及累犯制度等刑罚适用中存在着一定争议和困惑。为更好地贯彻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教育、挽救、改造”的方针政策,应提倡对未成年犯适用罚金刑,建立专门的未成年犯缓刑制度,明确未成年人不构成累犯。  相似文献   

13.
浅析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到城市务工人员不断增长,相对应的农村中的留守未成年人也在不断增多。由于缺少必要的监护,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随之不断增多。例如,留守未成年人的抚养问题、教育问题、监护问题、犯罪问题,等等,并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立足于我国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现状,配之以对我国法律相关规定的分析,适度考量国外相关方面的立法,探索既适合我国国情,同时有利于保护留守未成年人权利的监护制度,以丰富我国的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同时符合国际司法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通过对该制度构建完善措施的提出及其具体运行的初步设计,希望我国尽快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以求更好地实现刑罚目的,并保护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15.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严峻社会问题.针对现行未成年人犯罪公诉制度的优点和不足,本文提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批捕、公诉检察工作机制,改变传统的对待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两种极端做法,创新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年增加,已成为社会治安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感化和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方针和政策,专题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对策,这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审判工作制度和改善执行法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犯罪的少年人是特殊的犯罪主体,在生理和心理上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特征。在诉讼程序上立法趋于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与成年人犯罪案件区别对待,主张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刑事诉讼特别程序;作者认为对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视为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一项诉讼原则,会降低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的地位与作用,因而对于歧见纷纭的少年刑事诉讼原则问题,作者主张六项特有原则,即:教育为主惩罚为辅、诉讼权利特别保障、全面调查、不公开审判、分案处理,迅速简易。文章对前五项原则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增设为立法目的,同时也将我国检察机关试行多年的附条件不起诉规定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一章。将附条件不起诉专门适用于未成年人案件,契合了未成年人福利下对未成年人案件的非公开性、非正式性、迅速处理性和个别化处理的要求,但却有悖正当程序的基本要求。由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是未成年人最大人权,因此,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促进未成年人福利方面所带来的人权保障要大于在正当程序层面上人权的消减,这是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得以确立的正当化根基。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易发、多发、高发态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及时对其实施救助保护和教育,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与突破口。为此,应积极健全多种形式的救助保护未成年人的维权机制;进一步加强保障工作,成立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帮扶教育工作组织;坚持用真情、真心救助保护和教育来唤醒"失足未成年人"的良知;推行轻微刑事案件非羁押诉讼制度,为未成年人今后获得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坚持法治宣传教育进辖区、街道社区、乡镇村组和学校;坚持关口前移,积极构建预防未成年人再次违法犯罪的防控体系。依法推进工读教育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相衔接,为保障学龄阶段未成年人顺利回归学校、家庭和社会铺平道路。进一步健全《刑法》,依法规范和强化未成年人父母或者监护人的抚养管教行为,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备最基本的法定条件与环境。  相似文献   

20.
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进行深入的国际化背景的探讨和解读很有必要,同时结合我国传统儒家"仁者爱人"思想对其分析研究,通过这种法文化视角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解读,笔者认为,须将其放置于国际人权标准下研究,以此加强对未成年犯罪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