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家庭暴力侵犯受害者人权、破坏家庭关系、影响社会稳定,对社会进步与发展造成了重大危害,是当今社会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家庭暴力具有长期性、普遍性、频发性、复杂性、隐蔽性和严重危害性.家庭暴力的形成,在客观上有封建伦理观念残存、市场经济对家庭美德的冲击、社会道德调控弱化等方面原因,在主观上则归结于当事人个人道德人格缺陷、道德修养缺失等因素.因此,必须摒弃腐朽观念,达成“反暴”共识,创造新型家庭伦理规范;必须加强道德教育,提高道德修养,强化并巩固道德调控能力;必须加强个人道德修炼,促进道德自觉,从内源上消解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2.
狭义的家庭暴力,主要是指夫妻之间即婚姻主体对广大妇女所实施的家庭暴力行为.当前,我国存在的家庭暴力问题,使广大妇女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严重地侵扰着家庭的安宁,破坏着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深刻分析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源,理性思考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途径,对于保障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建立和睦安宁的家庭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睦、安宁、团结的家庭关系不仅是每个家庭成员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暴力的存在侵扰着家庭的安宁和稳定,妇女又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该文就家庭暴力的内涵、形成的原因以及《新婚姻法》对我国家庭暴力的救助措施和规定作了探讨,这对于反对家庭暴力,维护妇女权益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的和睦与稳定关系着国家的稳定与安宁,不仅是每个家庭成员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通过探讨家庭暴力的原因及预防家庭暴力的相关措施,旨在为防范、消除家庭暴力、建设温馨和睦家庭及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5.
姬阳 《南都学坛》2003,23(3):122-123
一、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针对家庭暴力的原因 ,学者们从历史、社会、家庭、个人、法治等方面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一 )历史原因。 (1)家庭暴力的产生渊源于古代家庭与自然经济相结合的农业社会 ,而几千年的中国小农经济的价值观念、家庭意识不仅没有彻底根除 ,而且仍有一定的生存土壤。 (2 )中国封建伦理纲常和礼法规则与宗法家长制家庭结构的历史同构 ,仍具有强大的社会遗传作用。 (3)男强女弱、重男轻女、男主女从的男权中心文化及其权力支撑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渡期才能完全改观。(二 )社会原因。 (1)家庭…  相似文献   

6.
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范围内的暴力行为。家庭暴力是古今中外家庭常见的一种带有普遍存在的全球性的问题。家庭中的弱者,如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都有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和父权制传统陋习,它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笔者认为,反家庭暴力,主要应做好三件事:一是预防暴力的发生;二是制裁施暴者;三是向受害者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和保护。因此,预防、制止和惩治家庭暴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家庭暴力与子女的人格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暴力是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也是婚姻及家庭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家庭是子女人格形成的重要环境,若实施家庭暴力极易造成未成年子女的人格障碍。家庭和学校应为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家庭暴力是我国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最复杂、同时也是最为隐蔽的一个社会问题,因此,需要作深入的研究和思考.预防家庭力的根本在于实现男女性别平等,应积极推进"社会性别主流"战略;消除家庭暴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妇女自身的素质,应深化"女性素质工程",建设和完善以国民教育为主体、以社会教育和妇联教育培训为依托的"一体两翼"的全国妇女教育培训体系;防治家庭暴力的核心在创设以政府为主导、多机构参与的反家庭暴力综合机制,以形成各参与机构相互配合的受害妇女救治网络;规制家庭暴力还必须有健全的法律机制作保证,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防治家庭暴力的综合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9.
家庭暴力犯罪是我国社会所面临的最普遍、最复杂、冲突最激烈、同时也是最为隐蔽的一个社会问题.遗憾的是,我国不仅缺乏规制家庭暴力犯罪的专门立法,而且现有的诸如<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通则>、<刑法>、<治安处罚法>等这些相关法律条款对家庭暴力犯罪规定得也比较笼统、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无法为反家庭暴力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从而使得家庭暴力犯罪始终处于"超越我们的控制"状态之外.因此,应当制定打击、防范家庭暴力犯罪的综合性法律--<家庭暴力防治法>:设立"家庭暴力罪";规定罪责刑相适应的家庭暴力犯罪的法定刑;采取优势证据原则;引进外国的保护令制度.切实加强对处于暴力威胁状态下的妇女的保护;实施夫妻财产共有关系强制中止制度,使对受暴妇女的救济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浅析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是一个社会现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不断提升弱势群体 (妇女 )的社会地位 ,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家庭暴力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是遏制家庭暴力的突破口。要消除家庭暴力 ,必须解决家庭建设中的隐患与矛盾 ,辅之于社会援助 ,才是稳定社会细胞——家庭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家庭暴力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危害着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杜绝家庭暴力、维护家庭的和谐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和法治问题。人民调解作为防治家庭暴力的第一道防线,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强化人民调解的作用,能有效地预防和遏制家庭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家庭暴力与构建和谐社区预防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发展在21世纪初将面临流动人口的社会问题。这一社会问题中,近年来日益突出的家庭暴力问题,还未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与一般家庭暴力相比,流动人口的家庭暴力情况更具复杂性、特殊性,呈现出暴力形式简单、频率高且程度较轻等特征。在成因上,既有国家政策体制的原因,也有社会失范、传统家庭结构的颠覆等原因。对其进行预防和干预,最有效的途径是构建一个和谐的社区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互动论视角探析中国家庭暴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家庭暴力在中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家庭中的暴力会造成高离婚率,妇女、儿童、老人的身体和精神容易受到伤害,甚至导致杀人等犯罪行为。展示家庭暴力作为社会问题的现状,从互动论的视角分析家庭暴力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这将给解决家庭暴力问题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家庭暴力问题是一个具有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家庭暴力是一个关于权利的问题,暴力是以身体的力量强制于他人就范,因此它是一种权利。使用暴力的人往往感到其他的形式的权力,都缺乏足够的效应,而以暴力作为最终的控制方式。妇女、儿童和老人,容易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其中虐妻的个案又远远多于虐夫的个案。本文主要是针对丈夫殴妻的问题作一探讨。 一、家庭虐待妇女的调查 . 1985年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后,家庭暴力的问题,开始引起中国社会的重视,广大的妇女工作者和学者,就中国的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1990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在21个省开展了“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其中涉及妻子挨打问题时,接受调查者中0.9%的女性经常挨丈夫打,8.2%的女性有时挨打,20.1%的女性偶尔挨打。在城镇中,丈夫从不先动手打妻子的比例高于农村,农村男性先动手打妻子的现象比城市严重,如表2所示。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家庭暴力产生原因的社会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特定个人、特定家庭的原因,而是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传统的原因,这个原因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就是一个由男权文化和夫权思想所制造出来的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的存在。如果把家庭暴力的深层原因,停留在社会变迁、社会宽容、人的素质低下和女性自身的软弱,而不去进行更深层次的反省,反而会遮蔽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源,不利于彻底去除家庭暴力这一破坏家庭平安、社会和谐的毒瘤。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问题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它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家庭暴力行为不仅严重地侵害了当事人的健康权、人格权和人身权,还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是社会转型时期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家庭暴力代际传递是指在原生家庭中,夫妻间或亲子间的攻击行为传递到子代,并在子代成年后的新生家庭中表现出继续侵害或者遭受侵害的现象.家庭暴力代际传递存在不同类型.研究者从社会文化、社会学习、社会信息加工和依恋理论出发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并从人口统计、社会环境、个体心理和生理因素等方面考察了家庭暴力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未来研究应扩展家庭暴力代际传递的内容,深化该效应的研究分类、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并进行跨文化考察.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家庭暴力逐渐成为国内外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控制家庭暴力的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是控制家庭暴力的长远和根本的措施。而"受虐妇女综合症"的暴力周期和后天无助理论,是一种以消极沉默的形式对家暴的"自救";女权意识高涨与丈夫的认识不同步而导致的家庭矛盾凸显也成为以暴制暴的原因。因此,控制家庭暴力,需要在制定社会求助政策时将家庭暴力因素予以考虑,才能建立以司法机构控制为核心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反家暴的社会控制网络。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建构和谐社会首先必须要建构一个和谐的家庭.但在当前中国,许多家庭中男女两性并未达到真正的平等与和谐.男性对女性的家庭暴力及其所引发的女性犯罪就是这种两性冲突的极端表现.制止家庭暴力、预防女性犯罪、建构和谐家庭,是我们成功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问题,给妇女的身心健康、家庭的稳定和谐以及社会的安定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但长久以来,对家庭暴力的讨论都仅仅停留在将其作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这一层次上,即使是西方的女权主义者也只是在80年代后期才注意到了这一女性权力中被历史遗忘的领域。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家庭暴力现象呈增多的趋势,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却仍然没有被提到其应有的位置上。本文试图透视目前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透析其原因,探索防范家庭暴力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