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影视事业的发展与壮大,“隐性广告”悄然诞生。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相比于显性广告遭受众抵触的处境,隐性广告越来越以其“隐性”并且形式多样的特点慢慢潜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对受众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影视作品中隐性广告的举例分析,阐释了隐性广告的内涵及其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受众面对隐性广告应该保持的正确心态。  相似文献   

2.
电影隐性广告作为一种新型广告,在国内出现历史短,但发展迅速。相对于传统的广告,电影隐性广告更容易为受众接纳。作为我国唯一一位一直在商业领域打滚的导演冯小刚,他也是成功将广告运作于电影中的代表人物,通过分析冯氏电影中的隐性广告来了解国内的发展情况。本文先阐述了隐性广告和电影隐性广告,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冯氏电影中隐性广告的四种类型并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广告与电影的不融合及隐性广告过多过露,在本文的最后,提出了如何提高电影中隐性广告的效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广告传播正以其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影响着受众的文化身份;而且这种影响正逐步从隐性走向显性,从间接走向直接。在广告传播的强势介入下,受众的文化身份正经历着从精英到大众、从传统到现代、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这种转变并不是完全抛弃原有的精英的、传统的、一元的文化模式,而是一种选择性的转向。在广告传播对受众身份产生影响的过程中,文化的冲突与共存、变更与坚守、裂变与融合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广告语与幽默语的顺应性特征有显著的可比性。广告语是通过顺应受众、"投其所好"来达到目的。顺应受众是显性的"褒扬的"顺应过程;使受众顺应广告语者的目的、产生购买行为则是隐性的顺应过程。幽默语的特点是:幽默制作者有意违背或不顺应受众或听者的预期,这是一个显性的不顺应过程;而通过某种"线索"或"关联"(即隐性顺应因素)引导受众朝意想不到的或隐性的意义上思考,这个意义就是幽默制作者的意图,这是一个隐性的且具备"贬损性质的"顺应过程。广告幽默语具备广告的特征和幽默的顺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影视传播中的隐性广告以一种隐性化、人性化的方式将广告融入电影的剧情或者电视节目当中,让观众在无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相对于显性广告——电影、电视节目片尾出现的鸣谢单位、赞助单位以及贴片广告的宣传模式,隐性广告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它可以引起受众的自发关注和参与。广告形式与节目内容有机结合,受众在欣赏节目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带动广告产品的销售,达到一种很理想的广告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如何选择、继承传统文化并且与现代广告创作相结合,要既不失传统、又能符合现代生活品味.从广告受众心理分析、传统文化符号运用到广告文化的创新等,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广告的互动融合.  相似文献   

7.
论广告中的情感诉求--开启心灵的密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好的商品广告往往是为受众着想,关心受众的感情,调动受众的情绪,使其沉醉于广告形象所给予的愉悦和认同感之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那些附着于或暗含于广告中的商品信息.在广告实践活动中,广告创意人员往往采用情感诉求的方法以唤起消费者的情感,进而使之转化为购买产品使用的行动.  相似文献   

8.
用眼动仪记录33名被试浏览含有网络旅游横幅广告的网页时的眼动数据,并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任务导向和内容对网络旅游横幅广告受众的注意情况.结果显示:(1)任务导向对广告受众注意影响的主效应显著,无任务组的网络广告受众对广告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均显著多于有任务组的网络广告受众;(2)网页内容与旅游横幅广告内容的相关性对广告受众注意影响的主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广告对受众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注意力是受众接受和理解广告的第一道知觉屏障,广告影响受众的第二道知觉壁垒是受众对信息的解释和理解.因此,在广告信息战略和具体创意中,为创造能最大程度吸引人们注意的广告,必须做到三点:一是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信息;二是充分利用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三是保持信息多样性;四是追求有趣性信息.广告信息在受到注意后,为了让信息转换朝预期方向发展,还必须创造诸多便于记忆的方式,帮助人们达成轻松自然的回忆,并促使受众由注意力转向理解.  相似文献   

10.
公益商业型广告能在公益与商业、隐性与显性、崇高与世俗之间取得巧妙的平衡,它的出现是广告媒体环境发展变化、广告主品牌形象塑造和广告受众爱真、爱善、爱美三方需求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既服务于社会公益,同时又能向受众传播企业信息和品牌形象,特别是其能将商业诉求以软性的方式融合在社会公益主题的传播中,是未来广告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关联理论分析广告受众如何通过广告宣传者所设置的明示刺激来获得最佳关联。结果表明:广告宣传者正是通过明示刺激的设置而达到吸引广告受众的注意力、宣传广告产品、劝说广告受众购买被宣传产品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而认知环境的互明是交际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在广告交际中,委婉语是最常用的表达手段之一,广告商为了有效地向受众传递广告委婉语的真正意图,必须首先预测广告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明晰程度.文章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广告委婉语的受众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思维主导方式的基本内涵、相互关系及其对现代广告在广告策略、广告创意、广告表现及广告受众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广告翻译中“不信”现象的描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为主要依据,对汉英广告翻译中常见的"不信"现象做出例证和解释,认为广告英语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为吸引消费),其译文不应再追求传统翻译理论中对原文的忠实移植,而应把重心放在是否达到了对受众的传播效果.因此,广告翻译其实是译者有意改变原作的内容与形式的一种行为.当然,这种改变并不是任意为之,其总的原则是译文能够达到与原文广告对原语读者所起的相同甚至更好的功能和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宝马的系列网络电影广告短片拉开了网络电影广告的序幕,而雅虎搜索则使这种广告新模式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出现的广告模式,网络电影广告在传播上具备很多的优势,其庞大的信息容量、内容的娱乐化效果、受众的主动参与以及借此形成的口碑传播效应等,都是传统的广告模式所难以比拟的。通过对这种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应该可以为广告找到一条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广告是现代营销活动的重要手段.反复是广告词中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但广告词中生硬、孤立、简单地运用反复去强化受众的记忆是不能实现广告目的的,必须对受众注意、感知、兴趣、理解等心理活动加以研究,使反复成为一种语言技巧,让受众在轻松愉悦中接受广告信息.  相似文献   

17.
<正> 商业广告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促成购买行为为目的的一种经济信息传播活动.商业广告策划过程中,涉及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既要考虑广告的定位(针对什么人作广告),广告的目标(广告预期的效果),还要考虑广告的主题(告诉受众什么东西)和广告方式(使受众易于接受广告内容的方法)等.在这诸种因素中,广告主题是广告受众接纳的主体信息.它的选择与确定,既是广告策划的集中体现,又是广告策划的精髓.一个有效的成功广告,离不开广告主题的创意,使之切中受众的关心点和注意点,诱导其购  相似文献   

18.
由于广告与广大受众的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及其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决定了广告与文学的亲缘关系,不少文学形式在广告中得到运用.本文讨论常见的诗歌、对联、快板、相声和电视剧等文学形式在广告中所产生的审美功能和宣传效应.  相似文献   

19.
成功的广告应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力,促使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对广告翻译具有重要启示.译者应充分考虑受众的期待视野和审美情趣,以再现和拓展广告原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来,扩大广告收入来源已成为媒体生存与发展的不二法门,由此传媒界展开了争夺广告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方法层出不穷.“广告性新闻”便是近年来备受追捧的一种营销策略,在都市报的经济新闻部门表现尤为明显.它将经济新闻与软文广告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实际上将广告改头换面当作新闻出售给读者.它往往以资讯、通讯、特别策划、专刊等形式出现在相关版面上.从理论上看,此现象可归因于媒体将受众当作一击就中的“靶子”,并设置相关议程,同时满足各种受众心理;从实践上分析,根本原因就在于媒体受利益驱动而进行新闻寻租;另外,企业的青睐、公关事业的渗透以及法律制度存在漏洞等也在推波助澜.该策略让媒体坐收利益的同时也在丧失公信力,让受众获得服务的同时也在沦为广告的“奴仆”.因此,必须在法律法规、媒体自律、受众监督等的共同作用和引导下,促其扬长避短,以健康的方式发展,从而进一步规范媒体发布新闻信息的方式方法,切实保障受众的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