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与完善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在长期实践中得到证明的北欧模式就是其中一种值得学习的先进制度.文章首先概述了北欧模式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及其改革措施,并分五点简述了其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启示.运用北欧模式指导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应以大力发展经济为基础,并立足于我国实际国情.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效率和公平是社会福利的两大准则 ,整个人类历史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历史 ,而其中针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的收入和服务保障更是一个超社会形态的课题 ,是一个关乎人类社会福利的重要问题。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 ,本文中所讨论的社会福利制度被限定在“剩余福利模式”上。在对中外社会福利制度的起源及其理论发展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作者指出 :社会福利的提供应是制度化的政府职责 ,它的实施不仅能有效地保护社会弱势群体 ,还有利于全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在中国目前财政收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 ,政府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推进立法、加紧培育行业组织和非赢利社会组织 ,以达到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有效保护社会弱势群体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北欧女性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与其具备发达的女性结社密切相关。北欧社会为妇女组织的兴盛提供了制度环境支持:悠久的结社理念及新教文化提倡的自由平等意识为女性结社提供了非正式制度层面的支持;家务劳动公共服务化及规范而宽松的社团管理制度为妇女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正式制度支持。北欧社会妇女组织的发展经验能够为中国妇女组织的发展及女性地位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福利危机”。为此,西方各国都致力于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对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完善国家社会福利体系;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增收节支;尝试推行“工作福利”制度;加强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从整体上是一种强调政府主导的福利取向型制度,它存在一个突出的内在矛盾,即过于强调使用国家的力量维护平等的原则,使英国的经济和社会以及人民的思想发生严重扭曲,特别是沉重的财政负担日益成为政府重振经济的巨大障碍。撒切尔政府执政后,私有化成为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一个根本思路和方向。改革主要涉及住房、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三方面。其中住房私有化政策最为成功;教育体制改革毁誉参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果不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概念,指出它是面向全体国民同时又涵盖社会生活基本领域的社会政策和制度。本文从责任主体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因素,指出在此过程中,政府要在诸多方面承担主要责任,同时要通过政策和制度安排赢得企业、社区、社会及家庭的支持。要建构这一制度,政府责任优先、民众需要导向、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家庭的支持作用、非营利组织及社会福利机构的发展等,都是一些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福利危机”。为此,西方各国都致力于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对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完善国家社会福利体系;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增收节支;尝试推行“工作福利”制度;加强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体系具有自身的历史渊源、固有风险和运行机理,它具有局限性、民本性、剩余性、家族性和协同性的典型特征.在现代性的话语背景下,传统的社会福利制度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必须做到:吸取有益精华,发扬传统优势;剔除历史糟粕,克服时代局限;倡导与时俱进,实现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贵州省684名农村成年居民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在福利责任上的政府责任取向以及在福利资源配置上的普遍性原则取向都表现得较为强烈且较为一致,其社会福利模式取向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社会公平取向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制度背景、文化传统和人口结构特征等不同层次因素对农村居民的社会福利模式取向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美国社会福利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和慈善事业发达是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为公共投资项目寻求非政府替代,提高社会福利服务的私有化和私营化程度、弱化联邦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把社会福利制度的政策责任委托给州和地方政府以及大幅减少直接资助贫困家庭的资金补助比例,大力增加鼓励和帮助人们参加工作、自谋生路的资金比例。美国社会福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是:实现社会福利责任主体多元化、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福利体系和建立“公平与效益”相结合的社会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一般民众的观念里,都会认为社会福利制度是和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联的,认为经济水平越发达,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就越发达。这里面也涉及一个普遍的问题,也就是发展社会福利的费用从哪里来的问题。穷国怎么拿得出钱来搞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2.
人的需要历来是社会福利制度设计的基础与核心。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转移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类需要发生转变,带动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在原则和路径上的双重创新。社会福利制度应在"高度、适度、精度与梯度"四维一体创新原则指导下,通过创新福利资本支出机制、福利供给结构、社会福利立法、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等路径来合力解决当前福利服务覆盖率低、福利资源缺位、保障机制不健全和福利供给断裂等现实问题,促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协调共生并最终建成发展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善与中产阶级的壮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认识中产阶级在现阶段所具有的“中间价值”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扩大中产阶级的规模,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影响中产阶级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善程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体系,积极促进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应该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也进入了改革与转型期,即中国社会福利事业正在向社会化、现代化的新型社会福利制度迈进.通过一系列改革,中国社会福利事业获得了较快发展,职工福利逐步向其原本的性质、地位和功能回归,民政福利逐步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社区服务成为重要的具有社会福利性的服务行业.在我国,一个以国家、集体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新的增长点,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体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国家却选择了不同的福利制度”,“为什么有的福利国家能够灵活应对福利国家的危机,而有的国家却不能应对”,这样的研究问题是社会福利“经济决定论”和“政治决定论”所无法回答的,而破译此类问题的意义又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福利国家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各国都在依据本国国情开发新的社会福利模式,亟需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模式深嵌于社会结构之中,中国城乡社会福利制度体系正经历着深刻的模式转换,即由城乡福利制度分割到城乡福利制度整合的进程。本文以Y社区村居变迁为例,刻画中国城乡社会福利模式转型的样态,剖析其多重逻辑主体制度博弈的逻辑。论文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动态透视中国城乡福利体系及其模式变迁、演进机制,为中国城乡社会福利体系的进一步整合提供典型案例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哈耶克关于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建构的主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磊 《南都学坛》2006,26(3):33-35
作为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在中国知识界已不再是陌生的名字。随着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迅速的市场化过程,作为该世纪捍卫市场经济制度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诸多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已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而改革的方向已初露端倪,那就是在传统的以公平为主的社会保险领域加入更多的效率机制,在传统的国家责任领域增加更多的个人责任,在传统的政府垄断性管理的领域加入更多的竞争性因素等。早在20世纪中叶,即凯恩斯主义盛行的时代,哈耶克就曾提出过类似思想,但是他的观点遭到人们的遗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福利的现状与发展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利恐惧症"、"社会福利社会责任论"、"社会福利可替代论"等是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误解,这些看法与观点的流行,导致了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滞后,并构成了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短板,日益深刻地影响到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妇女的实际生活质量。当前亟待重新审视社会福利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在坚持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条件下,客观检视现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的缺陷,真正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式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王朝旭 《南都学坛》2005,25(4):99-101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重新兴起,大有成为当今西方经济理论主流的趋势。这一思潮在空前发展中自然也传入中国。近年来新自由主义被中国有些学者做了某种变形,并把“国有”现象与政府管理绝对地等同,似乎弱化政府管理就可以解决像产权矛盾等社会经济问题。本栏目的6位作者都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他们曾共同探讨了政府管理必要性这一问题,认为法治下的社会经济管理应当是政府管理的强化,至于所谓“中国政治的一个悖论现象,国家机构不履行国家职能,而是层层职能机构正在演变为追求各自利益的行为主体”,则要归属另外一些研究范畴,譬如从行政建设方面予以解决。陈勇勤教授的论文主要强调“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具有永恒性”,认为要区分国家与政府,要理解自治的度和政府管理的度,而与“K域问题”相联系的自由主义与政府管理的争论,关键在于以法制作为判别标准。柴志春、谢洪波、范国英、陶宏伟、王朝旭的论文分别针对中国土地市场、中国企业制度变革、中国股票市场、中国金融、中国社会福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新自由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政府、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经济舞台不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本质。我们希望这组论文能够推动对政府与社会经济管理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