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从先秦开始,对人(作为族类的人)自身价值的反省,便构成了儒家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而这种反省一开始即关联着广义的天人关系(包括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魏晋以后,特别是隋唐时期、佛道二教风行,对神的膜拜渐渐使人自身的价值变得模糊了,儒家的人文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对人自身价值的重新确认,便历史地提到了理学的面前。与玄学首先注目于天不同,理学一开始将侧重点转向人自身的价值。《老子》曾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里既蕴含着道法自然的观念,又表现出忽视人文价值的趋向。其中后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佛道的共同看法。对这种价值取向,理学家颇有异议。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张载便明确指出:“老子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是  相似文献   

2.
"自由"是斯宾诺莎哲学最重要的概念,学界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自由伦理学、自由神学三个维度对其自由哲学展开了多重考察。然而,斯宾诺莎的自由哲学在这三个层次上都表现出了一种严重的分裂和不连贯性,无论是政治哲学的、伦理学的还是神学的考察都陷入了"神秘主义"与"激进主义"的二难困境。"摇摆"(vacillate)于这种二难困境中似乎是斯宾诺莎情感学说的一个吊诡,但仍然可以从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强烈"二元论"倾向中得到解释。自由哲学的分裂在根本上是一个本体论问题,斯宾诺莎的最终解答是为"理性人的联合体"提供一种超越于分散大众(masses)的本体论地位。"理性人"概念反思的是中世纪拥有灵魂独立性的个体,是对早期现代主体性的一种描述和预示,合理看待这一概念的哲学史意义可以给我们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认为与幸福相关的善包括灵魂的善,身体的善以及外在善。然而,外在善与其他善的分界却并不清晰;同时,如果我们深入追问外在善的根源和影响,我们将发现外在善并不是完全外在的,其与灵魂的善的联系是更为内在的。  相似文献   

4.
张涅 《东岳论丛》2003,24(1):80-84
荀学与思孟后学的关系及其对理学的影响@张涅$浙江海洋学院中文系!浙江舟山316004~~  相似文献   

5.
索伦兵做为八旗兵的一员,在有清一代驰骋疆场,四处征伐,为清朝统—中国和保卫边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此清史及民族史学界多有论述,但索伦部与后金(清)发生关系始于何时,是何性质,其经过和结果如何等问题,大多不力学者们探究或言之过简。本文试图通过原始史料们《满文老档·太祖朝》的记载,对上述问题加以论述和分析,以期有助于对这些问题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自由社会与非自由社会是一组社会学对词。许多民族都曾经历过非自由社会的历史形态,然而不同民族的非自由社会却有着相似的共性。本文试图通过“自由常数”和“自由变数”的定量分析,对其一般共性予以纯理论的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7.
郭萍 《东岳论丛》2022,(8):78-87
冯友兰以“理”为归旨的自由观念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真际自由,即由觉解达到的“极高明”自由境界;二是实际自由,即在尽伦尽职中保持“道中庸”的自由之路。其问题在于:“理”是“不着实际”的“空底观念”,由是真际自由超脱于任何价值之外,趋向既无所肯定、也无所否定的价值真空,而无法为现代自由提供价值根据;同时实际自由否弃对现实伦职本身的新旧是非进行辨别,以致无从明确现代自由的实践方向。究其根源在于:冯先生受制于现成对象化的思维模式,错将传统哲学的形式化、概念化作为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根本。因此我们需要走出“概念游戏”,投身当下生活,在切身的共同领会中探索能够确证和维护现代价值内容的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8.
笔者拟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人类艺术才能,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的历史演进。在考察过程中,只就人类发展的大趋势立论(撇开了人们共同体之间的文化差异),力图探寻具有一般性的规律。 一、艺术才能 能力是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而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艺术才能就是为艺术活动所必需,关系到创作实绩的各种能力的结合。艺术才能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人类最主要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三种。 首先是观察能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观察能力则是通过分析与综合发现事物典型特点的  相似文献   

9.
张莉莉 《理论界》2005,(4):84-85
经济自由既是一种经济理念,又是一种经济制度的安排方式,包含财产自由、生产经营自由、竞争自由、个人和团体的发展自由和信息自由等内容。经济自由贯穿于经济法的各个调整领域。经济法通过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权利(力)和义务的配置来实现经济自由。  相似文献   

10.
郑海侠 《理论界》2009,(11):89-90
本文将作为主体的"人"区分为个人主体与社会主体两个层次,并分别考察了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一方面作为个人主体的"人"正是经过了意识形态的建构才成为了主体,而另一方面意识形态本身就是由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建构并不断被重建的。  相似文献   

11.
宋志明 《中州学刊》2002,(3):111-113
冯友兰一方面继承程朱理学理在事先的本体论原则、伦常观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另一方面又对其加以改造。他用西方哲学思想解释、改造和印证程朱理学思想,把中国哲学史上有代表性的学说都综合到理学的论域之中,并且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程朱理学的基本观点作出理论上的论证,创立了新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艺术欣赏是读者和观众对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从而获得由浅入深、情理结合的审美把握。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既可得到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美的享受,又可得到思想、认识、情操、道德等方面的教益。在艺术欣赏中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欣赏对象(艺术形象、艺术意境)和欣赏主体(观众、读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要想深入地把握艺术欣赏的性质,就必须对艺术欣赏中矛盾对立的每一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3.
黎玉琴 《东岳论丛》2001,22(4):73-76
真理所能达到的有限性和自由的无限性倾向之间的深刻矛盾是真理构成对自由之代价的根据。真理可能构成对自由的几种代价关系 ,这些代价关系不可能从根本上一劳永逸地消除 ,只能通过从哲学思维方式上确立理性有限 ,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坚持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尽可能地使真理对自由的代价最小化  相似文献   

14.
在道德根基问题上,西方现代性道德与后现代道德皆陷入各自的危机之中,前者依于理性主义和主体性哲学,将道德奠基在主体之中,以伦理的普遍性规范取代道德并进而遮蔽了道德;后现代道德解构了现代性道德关于伦理的合法性论争,在尝试还原道德本真的同时又陷入了道德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危机之中。孟子的道德哲学通过"尽心"、"知性"和"知天"的三个层次,将道德奠基在主体与天命之间,有效地避免了西方道德哲学的双重危机。  相似文献   

15.
一、对主体客体范畴作生成方面的考察(一)从人与自然界关系方面来考察主体客体的生成.土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以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为基础,并从中分化出来的.因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还不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升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还需要有一个活动性中介过程,即实践的过程.只是当人以类的即社会的形式出现,与自然界展开有意识的对立,有目的地去改造自然界,并意识到这种对立和改造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才在实践活动中上升为一种对象性关系,上升为主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基层治理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小农生产方式,治理的目标就是如何整合千家万户的小农,以实现良好的社会秩序.基于此,存在组织与合作两条可供选择的道路.通过对荆门市S镇30年来水利变迁的研究,对组织化道路与合作化道路演变过程的探讨可以看到:基层治理中交替出现无法合作与组织成本膨胀的问题,并形成二难困境.以此反观中国基层近百年来的治理逻辑,在资源输入的背景下,可以通过重建村庄的治理模式来突破这个二难困境.  相似文献   

17.
理学与人文精神的重建———理学的意义追询姜广辉一种学术思潮的发生、发展不是偶然的、无缘无故的,而必有其民族的、时代的具体社会文化的背景和原因,并表现为某种精神的、意义的省思和追求。从这一认识出发,我想对宋明理学谈一些看法。一、理学的发生:重建意义的信...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长治久安,关键在人。”为选准用好干部,我们应坚决贯彻中央关于选拔任用干部的方针、政策和标准,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9.
人的自由的实然性考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的自由的发展过程;人的自由何以可能。考察人的自由的实然性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助于人们认识自由价值的可贵,更好地理解自由为何能作为一种应然的权利要求载入各国的宪法;有助于人们去争取更高的自由,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理论在主体实践与自由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要么把主体实践与自由笼统地谈在一起,而没有注意到主体实践的各个要素在自由实现中的不同作用;要么把二者割裂开来孤立地谈论实践的多个要素和自由实现的多个方面。本文仅就实践的要素之一──实践观念与自由实现的关系略作探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在于人是不断地创造着理想世界的理性动物。人永远不满足现状,它总是积极地、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以满足自身需要。就是说,人能以客观事物的现实存在为前提,按照自己的需要实际地改变客体的现成形式,创造出符合自身需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