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区中立化政策对马来西亚与东盟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60年代末期马来西亚在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出了地区中立化主张。马来西亚的地区中立化政策在各时期涵义有所不同。最初提出时理想色彩浓厚,后来又融入了区域抵抗力的涵义,冷战结束后,又吸收了大国平衡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为了帮助马来人追上经济上处于优势的华人,马来西亚建国之初推出了肯定性行动。随着马来人在现代经济部门的就业结构与全国族群结构相一致,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经济差距大大缩小,这有助于马来西亚社会的稳定,但也导致了马来人过于依赖政府,没有完全建立起与他族公平竞争的自信心,不利于族群间的和谐相处及马来西亚的长远发展。马来人和华人在经济领域的结构性差异得到根本性改善之后,马来西亚有必要从"争取族群之间利益分配平等"的观念逐步转向"争取个人之间竞争机会平等"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早期从中国大陆到马来西亚的华人群体,从效忠中国到效忠马来西亚,经过了一段感情挣扎。许多作家在建国初期表现了自己对国家的认同,积极呼吁参与国家建设。他们抱着理想,希望从移民变成公民,可以长期在这片国土上生活。可是,从1957年独立到21世纪的今天,华人感受到族群日渐被边缘化,他们对国家不公平的政策感到失望,部分作家甚至选择到别的国度发展,显示了华人在马来西亚建国过程中的坎坷际遇。  相似文献   

4.
土生葡人16世纪初在印度果阿和马来西亚满刺加起源, 16世纪中期至 18世纪在澳门初步形成, 19世纪初至 20世纪中期在澳门进一步发展, 20世纪 70~80年代后终于成为在澳门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的族群,成为东西方种族混血、民族融合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5.
齐顺利 《国际论坛》2012,(4):74-78,81
马来西亚建国以来一直被民族建构的问题所困扰。巫统作为马来西亚最重要的执政党,主要依靠公民权和族群政党联盟对马来西亚进行政治整合。以出生地为原则的公民权有助于华人认同马来西亚,精英合作下的族群政党联盟也有益于社会稳定,但二者均强化了人们的族群意识,使人们倾向用族群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不利于族群间的融合和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诉说离乱与建构主体——论马来西亚华人新生代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华人新生代的崛起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华文文坛的重要现象.马来西来华人新生代在创作中甚为繁复地诉说着离乱的过往与身世的漂泊,这不但反映了他们成长期所经受的国族认同危机,而且透露出他们试图通过离乱历史的叙事而建构其马来西亚"国境内少数民族形象"的族群意识.但这种建构虽然以寻求认同为旨归,却天然地和当局打造马来西亚国族共同体的意识形态相冲突,而这冲突的双方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中似乎又共同面临本真性幻觉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陈传善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5):38-40,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掀起了一股"社团革命"的浪潮。它在促进民主政治、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慈善事业、环保、女权运动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非政府组织也与政治和谐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民主政治的推进,往往是非政府政治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反过来,非政府政治的发展也有利于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从目前的政治关系状况来看,大力培育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是实现政治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种族国家,各种族在保持自己民族特性及语言习惯的同时,又互相融入,互相影响,形成了马来西亚特有的多语环境与多元化文化氛围。这种独特的语言环境及氛围在教育政策上、语言本体的异变中、提供语言应用服务领域等方面对当地第二大族群语言---华语在当地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促进乡村良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农村非政府组织为发展乡村协商民主提供了社会基础,有利于乡村协商民主的完善和发展。具体说来,农村非政府组织可以提升农民的协商意识和协商能力,促进乡村协商民主的持续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可以为乡村协商民主提供组织支持,提升乡村协商民主的成效;农村非政府组织可以培育充裕的社会资本,为乡村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土壤。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后冷战时期欧盟的东扩,欧盟少数民族问题治理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欧洲的非政府组织在少数民族问题治理中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相关案例分析,认为欧洲非政府组织完善了对欧洲"少数民族"概念的全面理解,在支持与保护少数民族权利、倡导或监督有关政策的落实以及促进多元社会的融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和务实的作用.因此,欧洲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欧盟少数民族问题治理中的重要角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欧洲一体化顺利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参与国际活动越来越频繁,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它们至今仍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不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这必然会影响和限制其作用的发挥。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和评价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法律人格的受局限性,得出尽快赋予其国际法主体资格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充分发挥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影响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倡导"小政府、大社会"的国际大环境下,作为公民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非政府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备受学者的青睐,并日渐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以政体为切入点,对比研究了不同政体下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在传统型政体之下,非政府组织在基层社会得到了相对较大的生存空间,但封建君主在主观意志上是不愿意看到非政府组织过分强大的;在过渡型政体之下,社会处于转型之中,非政府组织成为舒缓社会矛盾的减压阀,政府希望借助非政府组织弥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短板,但极力避免非政府组织参与政治活动;在现代型政体之中,非政府组织拥有了强大的社会民众基础,政府渐渐把一些原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之内的事务转交非政府组织打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完备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立法困境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政府组织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而能否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健全的法律环境是其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正陷入"有法可依"与"无法可依"、"合法"与"非法"的法律困境,成为制约其成长的瓶颈。而在非政府组织发展成熟的国家,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它们具有健全的非政府组织法律体系,能够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一个完善的法律空间,为此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改变目前的"控制"的立法指导思想,向培育发展的方向转变,同时要改革现有法律中的不合理的内容,完善法律体系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4.
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是西方国家公共服务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国外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总体上看,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正当性,即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何以必要;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即二者存在怎样的博弈关系;如何对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进行管理,即存在哪些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政府与社会的互动中,作为市民社会重要代表的民间组织起着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民间组织的必要性体现在:民间秩序是法治秩序的基础,民间组织可以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影响和监督公共决策实现“善治”,民间组织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民间组织可以保护特定群体的利益并在公共权力与民间社会之间的互动桥梁,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组织有所发展但仍存在不足,需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促进民间组织良性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中的政党与民间组织关系主要有:竞争关系表现在二者具有相似的社会功能;合作关系。通常出现在现代民主国家,这种关系的确立是以强大的政党和强大的民间组织为前提;冲突关系主要出现在处于从专制向民主转型的威权国家,政党通过各种方式禁止新兴民间组织的存在;依赖关系分为双向依赖和单向依赖。双向依赖主要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政党和民间组织互相依靠。单向依赖有民间组织对政党的依赖,这类关系主要存在于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还有政党对民间组织的依赖,这类关系主要存在于一些中央权威较弱和政党整合力较差的第三世界国家。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在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方面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激励和培育社会组织发展、规范社会组织发展机制、拓宽社会组织发展空间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对于改变中国传统的国家—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就改革实践而言,当代中国政府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方面正逐步从分类控制转向嵌入型监管,地方政府在对社会组织的吸纳能力、对社会组织管理重点的分化、对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化水平、对社会组织管理手段多元化四个方面的监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嵌入型监管的模式能够更好地描述和解释当代中国政府对社会组织管理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NGO及其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中国,存在着和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NGO相一致的合法社会组织──民间组织。中国的民间组织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扶贫开发,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和实际效果的活动。文章从实证考察中国民间组织所开展的有关扶贫开发的主要活动,说明NGO对扶贫开发所发挥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若干实例,从三个方面说明NGO是国际社会反贫困的中坚力量。第二部分实证性地考察中国NGO在扶贫开发中开展的主要活动、项目及其绩效。第三部分归纳总结中国的NGO在扶贫开发方面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及其面临的课题。作者认为,NGO在扶贫开发方面通过开展一系列持续有效的活动,为中西部地区的开发提供了经验并并拓了道路,但中国在扶贫开发方面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全球环境问题进入公众视线以及全球治理观念的不断演进,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有机会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他们在世界气候谈判中扮演先导性角色,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提供了新的决策资源。非政府组织经历了里约热内卢会议、“京都议定书”谈判阶段和后“京都议定书”阶段。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具有群体性,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用公民的群体意志间接影响政府间的决策;非政府组织由具有专业知识的有识之士组成,为环保领域提供专业支持,从而间接影响环境决策;尤其非政府组织具有灵活性和独立性,在各国间的环保问题谈判中起到桥梁沟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过12年的发展,我国环境NGO已经初具规模,给环保领域注入了一股鲜活血液。文章针对我国环境NGO在环保领域的“异军突起”,分析其日益凸显的角色背后的环境因素,并就进一步促进我国环境NGO良性发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