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超 《东南学术》2007,(4):162-168
本文阐述了曹学佺民本思想的产生,探讨了曹学佺民本思想的发展,揭示了曹学佺民本思想的积极意义。文章认为,曹学佺在继承儒家仁政爱民思想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与创新,从而把儒家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不断推向新的高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德藏吐鲁番本《文选》校议,初步确定了其书写年代和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3.
艾儒略是第二代耶稣会最为杰出的传教士之一.他侧重在中国民间传教,特别是福建地区的天主教传播工作,赢得了"福建宗徒"的号称;他在中国传教数十年,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亦获得巨大成就,被誉为"西来孔子"的美誉;编有汉文著作24种,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工作,他成为了继利玛窦之后,汉语水平最高的来华传教士.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史的研究和写作实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并隐含着三种著述范式的发展与嬗变:20~40年代的新文学史主要以语体/文化为中心,以科学性的进化论为内核,是新文学的合法化叙事;50~70年代的新文学史主要以作家/政治为中心,以阶级性的反映论为内核,是新中国的合法化叙事;80~90年代的新文学史主要以文本/美学为中心,以现代性的生成论为内核,是新时代的合法化叙事。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韩国发现的蔡钧著《出洋琐记》,是1885年由王韬在上海手校并刊印,早在19世纪末就被朝鲜国王收藏并成为了解欧美社会的参考资料。蔡钧属于近代中国最早一代的外交官,《出洋琐记》是他有关1881-1884年间先后在美国与西班牙担任外交官并环球旅行的个人记录,是有关1882-1884年间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几乎唯一的中文记载,而且可能也是整个晚清时期中国人有关西班牙最详细的见闻记录,在晚清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以及晚清中外关系史方面无疑是一部罕见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学界对于“藏彝走廊”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成果颇丰。文章立足于对前人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自“藏彝走廊”概念从孕育、提出到以后“藏彝走廊”研究的成熟发展将经历三段时期,并阐述在今后研究中要重点加强对该区域的考古与民族调查工作、学科整合、理论性与应用性研究、跨区域比较性研究以及在走廊研究中构建以“羌族为中心民族”向外辐射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7.
寻霖 《船山学刊》2022,(5):28-41
船山一生以隐居著述为主,足迹不出里巷,所交往者亦以地方士人、乡贤为多。罗正钧《船山师友记》中所列船山湘籍师友,有专著专集者不及十之一二,而其专著专集传于今者更属寥寥。梳理、介绍船山湘籍师友的著作、版本及存佚状况,对于了解船山湘籍师友生平及思想,并进而扩及船山生平及思想的研究应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在宁夏灵武出土一批西夏文佛经,其中包括西夏文刊本《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批珍贵的佛经文献当年散失严重,出土后一部分文献被掠至海外,劫余之物入北京图书馆,即今天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藏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当年流失到海外的灵武出土西夏文佛经中的精品,该文献保存完整,属于元代的善本,距今七八百年之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由于日本藏西夏文献一直没有完整公开刊布,国内学者对日本藏西夏文佛经的研究还很少,笔者在对日本藏西夏文佛经文献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比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在海内外收藏的不同版本,试就日本藏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小说中所见藏事的痕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小说中,从唐人传奇到明清章回小说,每每显现藏事痕迹,深浅互异。这现象同古代各时期族群间接触的密度、朝廷对藏事及相关政策保密级别、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阶段特征都有关系。撰写本文虽局限于材料不足,但对展现千百年来中国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月,《中国时代经济名家经典文丛》谷书堂教授专册——《谷书堂经济文选》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时代经济名家经典文丛》是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为展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学家对社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而专门策划出版的大型系列丛书。  相似文献   

11.
姚小鸥  李拓 《云梦学刊》2011,32(2):46-49
丛书集成初编本《离骚草木疏》,为该书现有唯一标点本,但该本有一些断句错误,且使用旧式标点,对今人阅读理解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兴 《云梦学刊》2011,32(4):138-140
次谓语有描述性次谓语和结果性次谓语之分。从语义取向方面来看,英语描述性次谓语可以是主语取向的也可以是宾语取向的,结果性次谓语只能是宾语取向的;汉语中,描述性次谓语和结果性次谓语既可以是宾语取向的也可以是主语取向的。语义选择决定语类选择,充当英汉次谓语的词语虽有特例但一般是动态谓词。多个次谓语在一个句中共存时存在语义限制,那就是一个句子只能被限定一次,但是英汉多个次谓语在句中出现的顺序不一样。英汉次谓语都具有使句子表达生动、简洁、流畅的语义强势。  相似文献   

13.
宋君健 《云梦学刊》2009,30(6):12-17
我国近代自1903年国学得名之后通过康梁新学、章门五王.唐文治、钱基博的无锡国专和清华国学院三个支派的传承和研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国学原义是不同于西学东渐之前的汉学的新学:国学经典多但整体缺少新思想资源,官学文化的等级人治思想滋生特权,兵家学说泛化后毁规则、坏诚信,易经八卦多迷信少科学等负面文化因素应予剔除。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我国的传统文化要与时俱选,为遏止时下社会文化的国学乱象,宜加强墨家理念的研究,普及国学中的“小学”等儒家伦理和行为规范以重建“礼仪之邦”的道德长堤。  相似文献   

14.
柳春蕊 《云梦学刊》2010,31(3):19-24
郭绍虞主编的四卷本《中国历代文论选》是三十年来古代文论最有代表最具影响的学术成果。反思新时期古代丈论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选取文论名篇要充分考虑文论著述者的言说方式和言说意图;解读名篇既要遵循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自身逻辑,更要做文本的历史还原工作;重建古典写作世界并阐释其当代意义是古文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黄粉保  张建佳 《云梦学刊》2007,28(5):145-147
《金瓶梅》全书100回,而英译本却只有49章。译者在选择时遵循的是“重在首尾,兼顾中间”原则,对人物姓名的翻译,译者使用了双重标准:“男音女意”,章回标题的翻译基本上做到了“得意不忘形”,熟语、习语的翻译则是“异化”为主。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与汉语混用现象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红 《云梦学刊》2005,26(2):132-134
汉英混用的现象由来已久,在现代汉语的句子中夹杂一些英语单词或短语,可增强言语的表现力。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已经形成了一种新“时尚”。上升到文化的层面来看,实际上是汉语与英语文化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郑厚尧 《云梦学刊》2012,33(6):137-141
时间名词是一个民族对时间范畴认知的印记。仅从汉民族对记时时间和对持续时间的认知两个方面的探究,就可以发现汉民族对时间范畴的认知是多角度、多方式的,也是相当精细的。  相似文献   

18.
越南留学生习得普通话塞音、塞擦音实验研究和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洁  关英伟 《云梦学刊》2009,30(2):144-147
越南留学生在习得汉语普通话塞音、塞擦音时总是存在一些突出的疑难问题。实验发现越南留学生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VOT和送气时长大多都比汉语母语者短,不送气音和送气音区分度不高,闭塞时长和浊音间隔过长,在声韵格局上也不太合理。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艳 《云梦学刊》2005,26(4):140-141
学科馆员是信息资源与学科用户之间的桥梁,主要应在院系用户培训、专业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与院系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以及为图书馆提供学科用户所需文献目录等方面全面履行其职责。  相似文献   

20.
索隐思想是一种神学阐释方法,认为世界各民族都本源于基督教,后来的人类历史也都在《旧约》中有所预示。利玛窦在华建立了"适应"的传教策略,希望在原始儒家文献中找到基督教的痕迹。利玛窦重视儒家经典,尤其是《四书》,其"适应"策略可视为中国索隐派之先声。中国索隐派由白晋建立,傅圣泽、马若瑟、郭中传等人是核心人物,他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易经》上,希望从中解释中国古代的上帝信息。因为礼仪之争,耶稣会在华传教在清中期中断,到晚清才由新教重续其业。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理雅各以译介中国经典而著名,他对于《易经》以及其他中国古代典籍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这些书籍中的"上帝",即是基督教的God。理雅各的思想可视为中国索隐派之后继者。易学研究在西方的兴起,与这些来华的传教士,特别是中国索隐派有密切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