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12,33(2):5-15
关于"学术大师"的讨论是近年来的重要学术热点之一。其主要围绕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关于"学术大师"含义的界定;关于当今是否有"学术大师"存在;关于当今"学术大师"缺失的原因;关于"学术大师"产生的土壤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钱念孙 《云梦学刊》2011,32(4):9-10
"学术大师与当代学术发展"这个论题很好,可说抓住了何为学术大师及学术大师作用的一个关键之点。在我看来,堪称学术大师者,其成果应能推动当代学术发展;也就是说,是否参与乃至引领当代学术建构,是衡量学术大师的一个重要标准。粗略分之,学者、专家、名家、大师,  相似文献   

3.
叶继元 《云梦学刊》2011,32(4):17-19
纵观中外学术发展史,广大学人与少数学术英才的良性互动,共同促进了学术的发展。毫无疑问,学术英才、杰出人才,或学术大家、泰斗——不论名称是什么,暂且呼之为"大师"吧,能起到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学术大师,便没有学术史;一部灿烂绚丽的学术史,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4.
余秉颐 《云梦学刊》2011,32(4):11-12
学术大师在学术领域都是有"立"有"破"的。首先要说明,此处所谓"立",指学术大师在学术上提出的有价值的新理论、新学说,无价值者不属于新理论、新学说,自然也就不属于"立";此处所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学术史上,岑仲勉与陈寅恪同被称为中古史研究的两位大师,然岑仲勉对陈寅恪之学术却有一番激烈批评。辨析二者的研究思路和学术方法可以发现,此番批评标志现代文史考据之学内部文献考据与历史考据两条进路的分野。时人以岑仲勉缺乏陈寅恪式的"大判断"来评点其唐史研究,其实恰忽略了陈寅恪从史料考据逼出"大判断"的运思特征,从而实际落入以"理论阐释"来指责史料考据的窠臼,与此相应的也抹杀了岑仲勉文献考据这一研究路径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术大师与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钢 《云梦学刊》2011,32(4):13-14
如果说学术需要传承,大师是维系的纽带。大师的存在是多因素的结果。现实社会的需要追问的是我们是一个何种性质和秩序的社会,然后再考虑,大师的产生有无可能?关于大师的谈论已经很多了,特别是60年来为什么出不了大师的文章也有很多,也不赘述。我想表达的是我的理解。学术大师对于学术发展的意义不需要我们再  相似文献   

7.
袁玉立 《云梦学刊》2011,32(4):20-21
我首先赞成这样一些大致公认的观点,即对学术大师(这里主要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大师)的定义、评价和认定,应当经历一个较长阶段。学术大师一定是对学术史、学科史(包括工艺史)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是我们在回忆和研究学术史、学科史时绕不过去的人物。他们对这一学科,  相似文献   

8.
孙超 《云梦学刊》2011,32(4):19-19
一、研究当下和未来学术大师产生的领域需要新视角在"科学文化,人文文化"共同发展的今天,鼓励学术创新、追求学术品位、传递学术思想,对学术大师的研究,已从人文学科扩展到社会学科领域。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进程中,新科技革命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建国后"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可以用"体制"一词来回敬的话,那么,何以诠释改革开放后在百万留学大军里、在不回来的数十万文化精英中也出不了大师呢?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代难以成为学者"的理论,将以往被忽视的学术成就与代际积累的关系来回答"钱学森之问"。作者认为,建国后的前十七年,以及"文革"中,都对"书香家庭"的垄断者——被推翻的统治阶级和有产阶层("文革"中也包括了新贵)后代在文化教育上采取歧视的甚至剥夺的政策,这等于筛掉了本国、本民族中最优秀的学术种子,势必会造成学术天才的断层。新中国为何至今还出不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这是"双重断裂"付出的代价。作者就此进行了古今中外的论证,并对当今中国如火如荼进行的学术、高等教育"大跃进"可能给这个国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坦率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刊从本期连载此文。我们希望,这一探索有助于"国字号"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朱平珍 《云梦学刊》2011,32(4):25-27
清人张潮《幽梦影》:"镜不能自照,衡不能自权,剑不能自击。"学术也是这样,学术思想的发展,学术大师的产生,得益于多种学术流派之间的学术争鸣等外力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即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沈跃春 《云梦学刊》2011,32(4):24-25
何谓学术大师?学术大师是如何产生的?刚才听了几位教授的发言,对我很有启发。有的说学术大师不是培养出来的,不是宣传出来的,不是评选出来的,而是熬出来的;有的说学术大师不是自封的,也不是计划出来的;有的说学术大师有其成长条件,不同于学术权威,要慎用学术权威;还有的说既然学术大师是熬出来的,那还要评吗?由于学术  相似文献   

12.
我多年来研究中国近代学术史,对民国时期的那些学术大师有所了解.面对目前社会上的"大师热",我想着重谈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丁怀超 《云梦学刊》2011,32(4):22-23
学术大师不是一般的学术工作者,而是具有开创性成就和引领性作用的学术工作者,是顶尖级学术工作者。大师在学术上不仅是专家,而且是通才;不仅成果丰硕,而且引领风尚;不仅解决学术难题,而且指引学术方向,影响学术道路的选择。就此而言,中国当代没有什么学术大师,至少可以说学术大师寥寥无几。中国当代的学术正以扁平的方式向  相似文献   

14.
王国良 《云梦学刊》2011,32(4):21-22
从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来说,古来从事各门学问研究之学者,如要能获得学术大师的称誉,本人自应有较大的学术成就与贡献。除此之外,学术大师还应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与标准。陈寅恪在《〈王静安先生遗书〉序》里说:"自昔大师巨子,其关系于民族  相似文献   

15.
暴希明 《殷都学刊》2011,(4):155-156
董作宾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术大师,在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年代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在殷墟考古和甲骨学上的贡献最为突出,被学术界誉为"殷墟发掘的开创人,一代甲骨学大师",是我国近代考古学和甲骨学的奠基人之一,与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并列为"甲骨四堂"。1963年董作宾  相似文献   

16.
一学术大师无疑是学术发展的标杆。在学术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都企盼学术大师产生。那么,何谓学术大师?学术大师是学术领域中某一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杰出代表。学术大师应该是学术水平高超、造诣精深、成果丰硕的优秀学者。  相似文献   

17.
学术谱系是学术大师的"家谱",反映该群体主要成员的学缘关系和传承关系。学术谱系研究将有助于探究学科发展规律,提炼学科文化传统,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国内外对学术谱系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以地方医学院校重点学科为研究对象,从师承关系入手,梳理学术传承基本脉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2011年6月4日,由本刊和《学术界》联合主办的"学术大师与当代学术发展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来自合肥、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广州、石家庄、济南、岳阳等地的30多位学者参加论坛。本期"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特以较多篇幅,选登论坛发言稿,同时刊登开幕式、闭幕式录音剪辑,其中,彭国华、段钢、邢东田、胡政平4位学者的文章是提供给论坛的书面发言稿。  相似文献   

19.
论哲学概括的前提、中介和原则朱康有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指出:"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①。我们知道,把理论自然科学的成果加以概括,可以"转化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认识体系"②。那么唯物主义的现代发展如何有效而充分地吸取和概括新的科学成果呢?本文拟对此作...  相似文献   

20.
范曾现象,即指画家范曾以一个国学开讲,一夜之间由国画大师转型为众多媒体追捧的国学大师,这是当代文化活动中的一个典型现象。然而,无论从传统学术观念,还是绘画诸层面解析,范曾现象存在内在荒谬性,范曾的国学大师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