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袁玉立 《云梦学刊》2011,32(4):20-21
我首先赞成这样一些大致公认的观点,即对学术大师(这里主要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大师)的定义、评价和认定,应当经历一个较长阶段。学术大师一定是对学术史、学科史(包括工艺史)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是我们在回忆和研究学术史、学科史时绕不过去的人物。他们对这一学科,  相似文献   

2.
2011年6月4日,由本刊和《学术界》联合主办的"学术大师与当代学术发展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来自合肥、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广州、石家庄、济南、岳阳等地的30多位学者参加论坛。本期"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特以较多篇幅,选登论坛发言稿,同时刊登开幕式、闭幕式录音剪辑,其中,彭国华、段钢、邢东田、胡政平4位学者的文章是提供给论坛的书面发言稿。  相似文献   

3.
钱念孙 《云梦学刊》2011,32(4):9-10
"学术大师与当代学术发展"这个论题很好,可说抓住了何为学术大师及学术大师作用的一个关键之点。在我看来,堪称学术大师者,其成果应能推动当代学术发展;也就是说,是否参与乃至引领当代学术建构,是衡量学术大师的一个重要标准。粗略分之,学者、专家、名家、大师,  相似文献   

4.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12,33(2):5-15
关于"学术大师"的讨论是近年来的重要学术热点之一。其主要围绕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关于"学术大师"含义的界定;关于当今是否有"学术大师"存在;关于当今"学术大师"缺失的原因;关于"学术大师"产生的土壤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11,32(4):10-11
何谓"学术大师"?这是一个只能作经验性描述且争论颇多的命题,一时不便作简单界定。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反方向的角度来进行论证,即采用"排除法"来展开初步的梳理和辨析。我以为,根据当今学术界的现实情况,如下几点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即:学术名星不是"学术大师";  相似文献   

6.
孙超 《云梦学刊》2011,32(4):19-19
一、研究当下和未来学术大师产生的领域需要新视角在"科学文化,人文文化"共同发展的今天,鼓励学术创新、追求学术品位、传递学术思想,对学术大师的研究,已从人文学科扩展到社会学科领域。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进程中,新科技革命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7.
王国良 《云梦学刊》2011,32(4):21-22
从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来说,古来从事各门学问研究之学者,如要能获得学术大师的称誉,本人自应有较大的学术成就与贡献。除此之外,学术大师还应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与标准。陈寅恪在《〈王静安先生遗书〉序》里说:"自昔大师巨子,其关系于民族  相似文献   

8.
一学术大师无疑是学术发展的标杆。在学术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都企盼学术大师产生。那么,何谓学术大师?学术大师是学术领域中某一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杰出代表。学术大师应该是学术水平高超、造诣精深、成果丰硕的优秀学者。  相似文献   

9.
丁怀超 《云梦学刊》2011,32(4):22-23
学术大师不是一般的学术工作者,而是具有开创性成就和引领性作用的学术工作者,是顶尖级学术工作者。大师在学术上不仅是专家,而且是通才;不仅成果丰硕,而且引领风尚;不仅解决学术难题,而且指引学术方向,影响学术道路的选择。就此而言,中国当代没有什么学术大师,至少可以说学术大师寥寥无几。中国当代的学术正以扁平的方式向  相似文献   

10.
余秉颐 《云梦学刊》2011,32(4):11-12
学术大师在学术领域都是有"立"有"破"的。首先要说明,此处所谓"立",指学术大师在学术上提出的有价值的新理论、新学说,无价值者不属于新理论、新学说,自然也就不属于"立";此处所谓  相似文献   

11.
朱平珍 《云梦学刊》2011,32(4):25-27
清人张潮《幽梦影》:"镜不能自照,衡不能自权,剑不能自击。"学术也是这样,学术思想的发展,学术大师的产生,得益于多种学术流派之间的学术争鸣等外力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即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我多年来研究中国近代学术史,对民国时期的那些学术大师有所了解.面对目前社会上的"大师热",我想着重谈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学术大师与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钢 《云梦学刊》2011,32(4):13-14
如果说学术需要传承,大师是维系的纽带。大师的存在是多因素的结果。现实社会的需要追问的是我们是一个何种性质和秩序的社会,然后再考虑,大师的产生有无可能?关于大师的谈论已经很多了,特别是60年来为什么出不了大师的文章也有很多,也不赘述。我想表达的是我的理解。学术大师对于学术发展的意义不需要我们再  相似文献   

14.
大学精神与学术大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耀华 《学术论坛》2006,(2):184-187
大学既是行政性组织,又是学术性组织;既有行政权力又有学术权力。大学是学问之大、大师之大。学术大师是大学精神的创造者、实践者、传承者和守护者。  相似文献   

15.
宜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当代学术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继元 《云梦学刊》2005,26(4):18-20
尽管目前学界对“当代学术史”的有关概念、研究对象尚有不同认识,但是对于研究“当代学术史”的意义已没有太多的异议。在我看来,“当代学术史”就是研究近50年来学术活动或整个学术系统运行的经验与教训,总结、评价和分析学术流派、大师、名著、研究方法产生的内外原因及对社  相似文献   

16.
杨年保 《云梦学刊》2012,33(6):116-116
《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余三定著)于2012年8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一部在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方面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著作。上编对中国新时期关于学术规范的讨论、反对学术腐败的讨论、学术评价的讨论、研究生教育的讨论、学术大师的讨论等等重要学术热点、学术争鸣进行了系统而有  相似文献   

17.
以春秋战国为主要时代背景的先秦学术在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中表现出学术派别众多、学术主张各异的复杂态势。然而在诸子纷纷立说的激烈思想碰撞中,先秦学术却大致可以按照两个学术中心,两条发展线路,两种思想的交锋与融合等线索进行粗略的"纵横"划分。成为这一时期学术史主线的,也正是学术思想交锋的起源、发展与消亡。  相似文献   

18.
以往我们一般把精通历史传承下来的文本看成学术大师的标准,并带有社会宗法性地把目光指向在这种文化传承链条中占据老师地位的人.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事变和西方学术大师现象的冲击,关于学术大师的上述确认规则已经失效.但是,在历史观念的痕迹的干扰下,新的学术大师概念并未随之确立,从而导致中国学术界学术意识的集体迷惘.因此,应该尽快确立赋有文化进取精神的学术大师的原创标准.  相似文献   

19.
当代学术史研究呼唤健康的学术批评和学术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玉立 《云梦学刊》2005,26(4):20-21
学术史研究旨在探索过往的学人及其学术活动(学科、学派、学术思潮)的真实性和价值,它们的内部关系,以及它们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因此,学术史研究首先是鉴别学术现象是精华,还是垃圾的活动①。由于这个活动的落脚点是反映学术发展内在思想理路的“两个关系”,所以学术史还具有认  相似文献   

20.
吴漫 《殷都学刊》2013,34(3):123-124
学术史的编纂在中国源远流长,自近代以来,在中西文化融合的背景下,章太炎、梁启超、钱穆等大师以开拓创新之精神将清代学术史撰述领入了一个新境界.其后,陈祖武先生从董理学案史出发,对清代学术继续深入系统地探究,以30年精勤之力结撰《清代学术源流》.是书被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3月版行问世.全书分上、中、下三编,计22章,凡52万余言.其视野宏大,脉络明晰,详略得中,考论缜密,睿识卓然,是清代学术史研究中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